一、时间:9、2
二、主讲人:
三、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四、单元主题:
认识10以内的数
五、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难点是写0-10各数。
八、教学方法:探索交流法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十、教学措施
1、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习惯。
3、利用好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强化训练,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十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小正方体、圆等。
十二、本单元课时安排:
信息窗1…………………………………………2课时
信息窗2…………………………………………2课时
信息窗3…………………………………………2课时
信息窗4 …………………………………………1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十三、双基训练: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十四、单元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