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ABC中,a=3,b=,c=2,那么B等于 ( C )A. 30° B.45° C.60° D.120°
2、在△ABC中,a=10,B=60°,C=45°,则c等于 ( B )
A. B. C. D.
3、在△ABC中,a=,b=,B=45°,则A等于 ( C )
A.30° B.60° C.60°或120° D. 30°或150°
4、在△ABC中,a=12,b=13,C=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B )
A.无解 B.一解 C. 二解 D.不能确定
5、在△ABC中,已知,则角A为 ( C )A. B. C. D.或
6、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 ( D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7、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则a的范围是 ( B )
A. B. C. D.
8、在△ABC中,已知,那么△ABC一定是 ( B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9、在△ABC中,已知60°,如果△ABC 两组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B )
A. B. C. D.
10、(2007重庆)在中,,,,则 ( A )
A. B. C. D.
11、(2008福建)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b2)tanB=,则角B的值为 ( D )
A. B. C.或 D.或
12、(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中,的对边分别为且,则 ( A )
A.2 B.4+ C.4— D.
13、(2008浙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b、c ,若,则_________.
14、(2008湖北)在△中,三个角的对边边长分别为,则
的值为 .
15、(2007北京)在中,若,,,则 .
16、(2007湖南)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b=,,则 .
17、(2007全国Ⅰ)设锐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Ⅰ)求B的大小;
(Ⅱ)若,,求b.
解:(Ⅰ)由,根据正弦定理得,所以,
由为锐角三角形得.
(Ⅱ)根据余弦定理,得.
所以,
18、(辽宁省抚顺市2009模拟)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Ⅰ)求角的值;
(Ⅱ)若,求面积的最大值.
解 (Ⅰ)由正弦定理得,
即
得,因为,所以,得,因为,
所以,又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
(Ⅱ),由及得 ,
又,所以当时,取最大值 ……3分
19、(山东省济宁市2009高三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且满足.
(Ⅰ)求角的值;
(Ⅱ)若,设角的大小为的周长为,求的最大值.
解:(Ⅰ)在中,由及余弦定理得, 而,则;
(Ⅱ)由及正弦定理, 而
于是,
由得,当即时,
20、(2009北京理) 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Ⅰ)求的值;
(Ⅱ)求的面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变换及求值、诱导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基本运算能力.
解(Ⅰ)∵A、B、C为△ABC的内角,且,
∴,
∴.
(Ⅱ)由(Ⅰ)知,
又∵,∴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
∴△ABC的面积.
21、(2009全国卷Ⅱ理)设的内角、、的对边长分别为、、,,,求
分析:由,易想到先将代入得。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得;又由,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得,进而得.故。大部分考生做到这里忽略了检验,事实上,当时,由,进而得,矛盾,应舍去。
也可利用若则从而舍去。不过这种方法学生不易想到。
22、(2007宁夏,海南)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
可以选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
的两个侧点与.现测得,
并在点测得塔顶 的仰角为,求塔高.
解 在中,.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在Rt△ABC中,.
附加题
23、(2009江西卷理)△中,所对的边分别为,,.
(1)求;(2)若,求.
解:(1) 因为,即,
所以,
即 ,
得 . 所以,或(不成立).
即 , 得,所以.
又因为,则,或(舍去)
得
(2),
又, 即 ,
得
24、(2009安徽卷理)在ABC中,, sinB=.
(I)求sinA的值;
(II)设AC=,求ABC的面积.
解:(Ⅰ)由,且,∴,∴,
∴,又,∴
(Ⅱ)如图,由正弦定理得
∴,又
∴
25、(2009湖南卷理). 在,已知,求角A,B,C的大小.
解 设,由得,所以又因此由得,于是,所以 ,因此,既
由A=知,所以,,从而或,既或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