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纪念白求恩 | |||||||
科目 | 语文 | 教学对象 | 课时 | 一课时 | |||
一、教学目标 | |||||||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会写“遣、隘、忱”等字及理解并会用“漠不关心、拈拈轻怕重、精益求精”等词语。 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区分文中议论与叙述,体会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课中以小组讨论、展示,学生互相纠正,教师点拨、小结学习本文。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对生字词的书写及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主义精神,从而树立学习白求恩,具有主义精神的世界观。 这篇课文,整体上要让学生积累字词,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区别记叙文和议论文。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
二、教学内容分析 | |||||||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较短。作为记叙文向议论文过渡的代表,可以教得细一点。因此,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及品析对比的手法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 |||||||
三、学情分析 | |||||||
学生很少接触议论文,缺少思考,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薄弱,更谈不上有阅读兴趣。同时对文中的一些词语也一知半解,如“国际主义””主义”“法西斯”等,应讲清楚;教学中须讲请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以不同于记叙文的方法进行学习。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通过课前预习,课中以小组讨论、展示,学生互相纠正,教师点拨、小结学习本文。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对生字词的书写及运用。 |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
教学重点: 1、把握记叙文中叙述与议论的关系。 2、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3、对比论证及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的主义精神。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a.请同学们先静心浏览,并饱含深情读读这首诗(ppt.出示) b, 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饱含深情地轻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理性较强。这个环节创设情境,引用了生动形象的诗歌,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想要了解白求恩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感情因素。 | |||||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布置让大家预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下面,我们看看哪些小组预习的好。 首先,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 | 生1:是在白求恩大夫逝世后的12月21日,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生2: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党员,他自愿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斗争,因而在本文中才说他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 养成学生自觉学习,自觉查阅资料的习惯。 | |||||
刚才的两位同学都回答的很好。我们预习,还有一个环节是把生字词预习出来,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并解释下列生词的意思。(ppt出示) 读准字音 派遣 狭隘 满腔热忱 拈轻怕重 殉职 鄙视 冀 解释下列生词 派遣 狭隘 满腔热忱 漠不关心 纯粹 微不足道 | 学生主动起立给字注音并释义,因为预习充分,场面相当的热烈。同学们争先恐后。有注错音者或释错意者。 在注音的过程中,有位同学把隘(ai)读作了(yi)忱(chen)读作了(zhen) 其他同学纠正,如果还有不对者,教师纠正错误. | 此环节的设计,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充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 |||||
我们已经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生字词。现在,请大家概括一下各段的段意 这两位同学概括的非常准确,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如何概括的这么准确的?这可是从前没有过的。 3, 作恍然大悟状)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今天怎么这么准确呢。那这个能够概括该段文字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学习议论文,找中心句很重要,它或许就是中心论点,或许是文章的分论点 4,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每段是怎样夹叙夹议的?想想议论文中叙和议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然后派同学回答。 5,教师小结 6,师: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7,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教师总结 | 生1:第一段为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为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为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为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生2:我认为第一段还得加上“学习”二字。全文都是在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2, 老师,每段中都有个句子概括了这段文字的意思。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 生: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师:(引导)概括简述白求恩的事迹有何作用? 生:为赞扬白求恩有了事实根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板书到黑板上,然后派代表讲解) 小组1: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人,不少人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小组2:白求恩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少人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小组3: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不少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见异思迁。 生讨论后归纳: 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的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师补充:同学们的回答已经很好了,老师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因为不少人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因而还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找议论文论点的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 步步引导,充分体现教师行为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议论文。 |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
1基础的掌握, 2,上课是否回答问题。 3,小组是否讨论热烈。 4,是否讨论出问题。5 回答问题是否声音洪亮, 6,同学间协作如何。 7,上课是否专注。 | |||||||
八、板书设计 | |||||||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主义精神 (中心论点)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夹叙夹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