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启动前准备工作
1.准备必要的工具
2.确认设备安装,仪表设备工作都已完成
3.检查油窗、油壶中油位是否正常(油窗1/2~2/3处,油杯满油位)。
4.用手盘动联轴器,应感觉轻松且转动轻重均匀,并注意辨别泵内有无摩擦和异物。
5.安装位置低于液面(灌注情况)时,启动前打开吸入管路阀门。使液位充满泵体内。如泵安装高于液面(真空情况)启动前要灌泵或抽真空。使泵内和吸入管内充满液体,排净泵内空气。
6.打开机械密封水和冷却水管上开关阀门(如果有)检查流量压力是否正常。
7.新安装或维修过电机后,应断开联轴器,启动电动机检查电机正反转,确认正反转正常后重新安装好联轴器。
二:启动与运行
1.关闭出口阀。
2.启动电机
3.检查泵有无异响,振动,轴承温度、出口压力、电流是否正常
4.缓慢打开出口阀,直到所需要的位置
5.观察电流表,电流不得超过电机铭牌上的额定电流
6.检查轴封泄漏情况
7.有自动启动功能的泵,应联系中控,确认运行泵正常后。按上述步骤检查备泵。开备泵进出口阀,中控DCS上将泵投自动。
三:停泵
1.慢慢关闭泵出口阀
2.停电机
3.关闭进口阀
4.关闭密封冲洗液和冷却水管路上阀门(环境温度低时保持一定流量防冻)
5.如环境温度低于液体凝固点时,要放净泵内液体,防冻裂
6.如果易结晶介质或含固体颗粒较多的介质,应冲洗干净以防结晶或者结垢。利于以后的正常启动
7.长期停车应定期盘车,并联系电工断电
三:倒泵(A倒为B泵)
1.确认B泵具备开车条件
2.按开泵步骤启动B泵,检查B泵的运行情况
3.缓慢打开B泵出口阀,同时缓慢关A泵出口阀。但必须保证流量和压力稳定。直到B泵出口阀全开。A泵出口全关。再次确认流量和压力稳定。观察一到两分钟后停A泵电机。
4.关A泵进口阀,视轴承温度情况关冷却水
5.打开泵进出口管道及泵体排污阀,排净管道、泵内液体,关闭各个排污阀。
四:操作与维护
1.应经常检查泵的出口压力、流量、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之内,决不允许超指标运行
2.经常检查电机轴承,电机机身,泵的轴承,泵体内是否有杂音。杂音严重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
3.检查各部位的运行温度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泵轴承的温升不能大于35度。最高不能超过75度(输送高温介质应小于等于90度)
4.注意轴承座内的油位情况,有无漏油情况。润滑油液位应在1/2—2/3之间。润滑油质量是否合格。发现变质含水时立即更换。一般情况运行1500小时后更换新油一次
5.检查各部位冷却水及密封水是否畅通。防止中断
6.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长期运行。必要时安装旁通阀
7.检查密封装置的泄露情况
8.填写泵的运行记录
9.保持泵区和泵体的卫生
五: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一、泵输送流流量不足: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泵出口压力过高 | 开大出口阀,直至达到工况点 |
泵和管路中的气体没有完全排出,泵内灌水不足 | 泵与管路彻底排液或完全灌液 |
进口管路和叶轮堵塞 | 清除管路及泵内堵塞物 |
进料管线来料不足 | 完全打开进口管路上的阀门,检查进口管路上的过滤器 |
泵内磨损太大 | 更换磨损零件 |
冷却水不够或冷却腔堵塞 | 增加冷却水的流量,清洗冷却腔,调换清洁的冷却水 |
机械故障 | 更换磨损件 |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叶轮和泵体有摩擦 | 检查叶轮位置,检查管路连接确保泵不受力 |
轴向力太大 | 清洗叶轮平衡孔 |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轴套表面粗糙,起沟槽或划痕 | 更换新轴套 |
冷却水不够或冷却腔堵塞 | 增加冷凝液的流量,清洗冷却腔,调换清洁的冷却水 |
五、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泵和管道中的气体没有完全排出,泵内灌水不足 | 泵与管道彻底排液或完全灌液 |
泵内磨损太大 | 更换磨损零件 |
叶轮和泵体有碰擦 | 检查叶轮位置,检查管路连接确保泵不受力 |
轴向力太大 | 清洗叶轮平衡孔,装新的垫片 |
轴承损坏 | 更换轴承 |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泵和管道中的气体没有完全排出,泵内灌水不足 | 泵与管道彻底排液或完全灌液 |
泵内磨损太大 | 更换磨损零件 |
循环供水系统故障 | 检查供水系统,排查循环冷却水过滤器有无堵塞,增加供水系统管路截面积 |
六、泵出口压力过高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转速过高 | 降低转速 |
出口管线或阀门堵 | 更换阀门或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