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滥用关联词语。
句子中出现关联词误用,滥用,残缺或不搭配等现象,表意不准确。
实例列举——“不但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二、概念不清。
主要指大概念和小概念分不清。
实例列举——“全体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三、词语重复。
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实例列举——“这是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四、成分残缺。
即句子中缺少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意思表达不完整,不明确。
实例列举——“在这次辩论会上,大家很好。”
五、词序颠倒。
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有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实例列举——“一年有四个春夏秋冬季节。”
六、 前后矛盾。
句子中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意思不明确。
实例列举——“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七、指代不明。
代词运用不当。使句意不清楚。
实例列举——“王新和张西并肩走着,突然,他拍了他一下,一溜烟地跑了。”
八、用词不当。
由于对同义词理解不清,就容易在同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实例列举——“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九、词语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理,违反了语言习惯。
实例列举——“我军击落敌军飞机多架和坦克多辆。”。
十、比喻不恰当。
实例列举——“雨点像一个个铁球落下来,砸得房顶劈劈啪啪地响。”。
十一、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实例列举——“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飞快地行驶。”。
十二、分类不当。
分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实例列举——“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素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