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3.1 标准状态
锅炉烟气在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数值。
3.2 烟尘初始排放浓度
指自锅炉烟气出口处或进入净化装置前的烟尘排放浓度。
3.3 烟尘排放浓度
指锅炉烟气经净化装置后的烟尘排放浓度。末安装净化装置的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即是锅炉烟尘排放浓度。
3.4 自然通风锅炉
自然通风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差,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不用鼓、引风机机械通风的锅炉,称之为自然通风锅炉。
3.5 收到基灰分
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测定的灰分含量,亦称“应用基灰分”,用“Aar”表示。
3.6过量空气系数
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消耗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用“α”表示。
3.7 在用锅炉
指本标准(GB13271-2014)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锅炉。
3.8 新建锅炉
指本标准(BG13271-2014)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锅炉建设项目。
3.9 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为防治区域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降低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更加严格地控制排污行为而制定并实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该现值的控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程度,适用于重点地区。
3.10 重点地区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大气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大气污染问题而需要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地区。
控制要求:
4.1 适用区域划分类别
本标准中的一类区和二类区是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区域。
本标准中的“两控区”是指《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所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范围。
4.2 年限划分
10t/h以上在用蒸汽锅炉和7MW以上在用热水锅炉2015年9月30日前执行GB13271-2001中规定的排放限值,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锅炉和7MW及以下在用热水锅炉2016年6月30日前执行GB13271-2001中规定的排放。
1ot/h以上在用蒸汽锅炉和7MW以上在用热水锅炉2015年10月1日起执行表1中规定的排放限值,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锅炉和7MW及以下在用热水锅炉2016年7月1日起执行表1中规定的排放。
表1 在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单位:mg/
| 污染物项目 | 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
| 燃煤锅炉 | 燃油锅炉 | 燃气锅炉 | ||
| 颗粒物 | 80 | 60 | 30 | 烟囱或烟道 |
| 二氧化硫 | 400 550(1) | 300 | 100 | |
| 氮氧化物 | 400 | 400 | 400 | |
| 汞及其化合物 | 0.05 | — | — | |
| 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 | ≤1 | 烟囱排放口 | ||
| 注:(1)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和贵州省的燃煤锅炉执行该限值。 | ||||
表2 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单位:mg/
| 污染物项目 | 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
| 燃煤锅炉 | 燃油锅炉 | 燃气锅炉 | ||
| 颗粒物 | 50 | 30 | 20 | 烟囱或烟道 |
| 二氧化硫 | 300 | 200 | 50 | |
| 氮氧化物 | 300 | 250 | 200 | |
| 汞及其化合物 | 0.05 | — | — | |
| 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 | ≤1 | 烟囱排放口 | ||
表3 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单位:mg/
| 污染物项目 | 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
| 燃煤锅炉 | 燃油锅炉 | 燃气锅炉 | ||
| 颗粒物 | 30 | 30 | 20 | 烟囱或烟道 |
| 二氧化硫 | 200 | 100 | 50 | |
| 氮氧化物 | 200 | 200 | 150 | |
| 汞及其化合物 | 0.05 | — | — | |
| 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 | ≤1 | 烟囱排放口 | ||
表4 燃煤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
| 锅炉房装机总容量 | MW | <0.7 | 0.7~<1.4 | 1.4~<2.8 | 2.8~<7 | 7~<14 | ≥14 |
| t/h | <1 | 1~<2 | 2~<4 | 4~<10 | 10~<20 | ≥20 | |
| 烟囱最低允许高度 | m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