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文章,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分析细节,体味感情。
2.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
3.感受任公的气度风范,领悟先生的爱国情怀。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自读全文,疏通文章,明确字词读音。
二、自练自测
1.作家作品
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 》为代表作。还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与其师康有为并称“康梁”。1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反对袁世凯。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戊戌()叱咤()酣畅( ) 主角( ) 激亢( ) 谦逊( )博闻强识( ) 屏息以待( ) 莅临( ) 迥异( ) 箜篌( )蓟北()
涕泗交流()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四、合作探究
1.圈点批画文中相应语段,分析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章塑造任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
3.梁任公先生演讲时为什么开头就提到一首古诗《箜篌引》,其用意何在?
4.文中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5.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在演讲时为什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补充:“《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桃花扇》:清代文学家孔尚任所作。
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抒发了对末世即临无可挽回的叹息。
引文全文: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