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名称:英语词汇学
二、课程类别:英语专业限选课
三、教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为34学时, 总学分为2分
四、开课时间:本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
五、教学对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六、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词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内容:
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词汇学书籍。检查学生的阅读质量主要采取由学生复述阅读内容,并对阅读内容中的思想和观点作出个人的评价。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完成基础词汇学理论的学习后,应根据所学词汇学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自己的学期论文。
Chapter I A General Survey of English Vocabulary
Chapter II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Chapter III Word-Formation (I)
Chapter IV Word-Formation (II)
Chapter V Word Meaning and Semantic Features
Chapter VI Polysemy and Homonymy
Chapter VII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Chapter VIII Meaning and Context
Chapter IX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Chapter X English Idioms
Chapter XI American English
Chapter XII English Dictionaries and How to Use Them
八、时间安排:本学期6-13周进行课程的讲授,14周组织学生复习,15周考试。详见下表。
| 周次 | 日期 | 星期/节次 | 讲授内容 | 备注 | 
| 第一周 | 月 日 | |||
| 第二周 | ||||
| 第三周 | ||||
| 第四周 | ||||
| 第五周 | ||||
| 第六周 | 10.13 10.13  | 周五.3.4 周五.7.8  | General survey of English vocabulary;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words | |
| 第七周 | 10.20 | 周五.3.4 | Word-formation(I) | |
| 第八周 | 10.27 10.27  | 周五.3.4 周五.7.8  | Word-formation(II) | |
| 第九周 | 11.3 | 周五.3.4 | Word meaning and semantic features | |
| 第十周 | 11.10 11.10  | 周五.3.4 周五.7.8  | Polysemy and homonymy | |
| 第十一周 | 11.17 | 周五.3.4 |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 |
| 第十二周 | 11.24 11.24  | 周五.3.4 周五.7.8  | Meaning and context | |
| 第十三周 | 12.1 | 周五.3.4 |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 |
| 第十四周 | 12.8 12.8  | 周五.3.4 周五.7.8  | English idioms | |
| 第十五周 | 12.15 | 周五.3.4 | Final examination | |
| 第十六周 | ||||
| 第十七周 | ||||
| 第十八周 | ||||
| 第十九周 | 
教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或《英语词汇学》 ,张韵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语言学教程》(新版)胡壮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语词汇学教程》张维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
《词语的知识和运用》,李行健、刘叔新,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汉语词义简析》,朱星,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词义和释义》,孙良明,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十、考核方式:
测试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测试必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测试应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知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1. 测试着重考核学生运用词汇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测试的形式主要采取笔试、口试、课题学期论文等形式。在采用学期论文形式时,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2000字左右。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见解。评分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测试原则上在期中和期末各安排一次。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3. 学生的课程成绩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成绩、测验成绩、学期论文成绩、考试成绩等。各个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平时作业成绩占10%,测验成绩占20%,学期论文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总分为100分。
4.考核成绩按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并按国际通用惯例五级(A、B、C、D、F)折算记载。D级以上为合格,即或学分。每学期结束后,按照成绩考核与绩点测算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指标。
本大纲制定人:江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