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地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7:56:18
文档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地理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2.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第5页选择题答题表的对应空格中,“综合题”直接答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图1反映的区域A.具有相同的面积和形状B.具有明
推荐度:
导读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2.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第5页选择题答题表的对应空格中,“综合题”直接答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图1反映的区域A.具有相同的面积和形状B.具有明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

2.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第5页选择题答题表的对应空格中,“综合题”直接答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图1反映的区域

A.具有相同的面积和形状                B.具有明确的边界

C.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D.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图2是我国自然地理三大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

2.图中P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自然条件差异最大的是

A.地形            B.水热            C.耕地类型            D.人口密度 

3.民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理环境的特点。"屋顶坡度大、墙体轻"的民居多分布在 

A. I区南部        B.I区北部        C.II区                D.Ⅲ区 

4.制约Ⅲ地区种植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调查人员在甲、乙两地进行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5-8题。 

5.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滥采矿产            B.过度开采地下水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6.甲地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7.在乙地区,绿洲面积在不断萎缩,除人为原因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沙尘暴频度减少        C.过度樵采            D.河流侵蚀严重 

8.在甲、乙两地,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有 

A.石漠化                B.水土流失            C.次生盐碱化            D.气候变暖 

图4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读图完成9-11题。 

9.圈中以火电为主的地区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0.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

A.弥补全国电力紧张的缺口                    B.加速的经济开发

C.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                    D.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11.近年来,我国夏季都面临数万千瓦电力缺口,华东、华南地区用电最为紧张。造成华东、华南能源紧张的原因是该地区

A.无常规能源            B.开发利用不充分        C.能源结构不合理        D.能源消费量增加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止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图5是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据此完成12-14题。 

1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关键条件是 

A.改革开放的                    B.侨乡的优势 

C.发达国家的产业调整                D.良好的区位 

1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因5反映了该地区 

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②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目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 

A.失去侨乡的地位                    B.农业发展缓慢

C.劳动力过剩                        D.长江三角洲的崛起 

图6所示曲线反映了某地植被与CO2浓度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说明植被的作用有 

A.改变大气成分比例,改良气候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6.图中植物与二氧化碳的关系是 

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增加CO2        B.植被覆盖率越低,大气温度越低 

C.CO2浓度与植被覆盖率成负相关    D.植被覆盖率小于15%时,C02浓度最小 

圈7是某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梯级开发            C.养殖                D.防洪 

18.该流域最适合布局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技术导向型工业                            D.动力导向型工业 

19.在梯级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A.地下径流大量减少                        B.河流下游土壤肥力增加

C.河流下游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河流人海口三角洲面积增大 

图8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读图完成20-22题。 

20.图8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A.汽车工业            B.玩具制造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④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我国中西部及东北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其主要优势是 

A.内部交易成本高                            B.劳动力成本低

C.资金、技术雄厚                            D.接近原料产地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在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据此回答23-26题。

23.东北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东北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油菜            B水稻、棉花            C小麦、玉米            D玉米、油菜 

25.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有 

A.全年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B.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人均耕地不足 

26.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应是 

①丰注商品粮基地    ②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9示意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图层,据此完成27-28题。

27.如要直接获取该地区耕地利用的最新情况,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                                B.电子地图(EM)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地理信息系统( GIS) 

28.利用该图层叠加进行分析,能够了解

A.城市地域空间分布                        B.耕地与地形的关系

C.土壤PH值变化                            D.河流水量的年际变化 

在“201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事的各个部门中,地理信息技术成为本届马杜松赛的亮点。图10是“120急救指挥中心出救示意图”,读围完成29-30题。

29.12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救护车在赛道中的位置,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CIS) 

C.电子地图(EM)                            D.全球定位系统(CPS) 

30.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急救电话,120急救指挥中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所利用的技术是

①遥感(RS) ②全球定位系统(CPS) ③地理信息系统(CIS) ④电子地图(EM)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图11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处_____________气候区,耕地多为______________(水田或旱地),农作物一年_________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4分)

(2)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土壤是______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___(高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___________,土地较为分散,制约了大机械化的农业生产。(3分)

(3)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但却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2.(9分)图12是山西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图l3是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读图12和图13,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说出该能源基地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

(2)比较概括1985年至2007年山西省能源调出的变化特点。(2分) 

(3)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简述这种做法对山西省 的有利影响。(4分)

33.(12分)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和图14(珠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河段多峡谷、险滩,水流;有急,不利于船只航行,但水量大,落差集中,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了10个梯级电站,形成了多个不同犀容的库区2因库区水面宽Ii司,河流舒缓,改善了航运条件,同时对两岸冲刷力明显减弱,不仅保持了水土,而且为开发该流域的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红水河的梯级开发还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作用,并带动整个年域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

(1)分析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简述红水河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4分) 

(3)根据图文信息,说出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0 (4分) 

34.(9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图15 (江苏省和贵州省3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回答问题。

苏南是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二市所辖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当地社队企业为集造一些农机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迅速壮大社队企业,加上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当地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至1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工业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和江苏省城镇化的发展。

(1)自1990年至2010年,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分) 

(2)与贵州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5分) 

(3)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两省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2分)

文档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地理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2.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第5页选择题答题表的对应空格中,“综合题”直接答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图1反映的区域A.具有相同的面积和形状B.具有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