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武国家重点公路河南境泌阳至南阳高速公路K139+882.342 G312国道分离式立交桥左幅桥上部结构采用(3×40+23.726)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右幅桥上部结构采用(23.726+3×4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采用独柱式墩(接承台)、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原设计中分隔带为300cm,墩身直径采用200cm,材料为C40混凝土。按照xx要求,现分隔带调整为200cm,需要将桥墩墩身的直径缩小,现按照150cm、160cm、165cm分别进行验算。
一、设计参数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qk=10.5KN/m;Pk=320KN
跨径组合:3×40+23.726m
桥墩高度:H1=H2=H3=600cm;
桥墩墩身弹性模量:C40混凝土 E=3.25×104Mpa;
支座类型:GPZ(Ⅱ)盆式支座
支座吨位:GPZ(Ⅱ)12.5;最大摩擦力F=625KN;
GPZ(Ⅱ)15;最大摩擦力F=750KN。
二、桥墩墩顶水平力计算
1、桥墩截面惯性矩计算
按照公式:I=π*d4/;其中d为桥墩的直径。
桥墩面积、惯性矩计算表
| 柱径d | 面积 | 惯性矩I | 
| (m) | (m2 ) | (m4 ) | 
| 1.5 | 1.76715 | 0.2485 | 
| 1.6 | 2.01062 | 0.3217 | 
| 1.65 | 2.13825 | 0.3638 | 
按照《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85)》第5.3.1条,计算抗推刚度时,混凝土的抗弯弹性模量取抗压弹性模量的0.8倍,即:
ρ=3*0.8*EI/H3
由于设计中采用GPZ(Ⅱ)盆式支座,认为支座刚度为无穷大,桥墩的刚度即为桥墩与支座的抗推刚度。桥墩的抗推刚度见下表。
桥墩刚度计算表
| 柱径d | 惯性矩I | 桥墩刚度 | 
| (m) | (m4) | (KN/m) | 
| 1.5 | 0.2485 | 738 | 
| 1.6 | 0.3217 | 116169 | 
| 1.65 | 0.3638 | 131385 | 
按照公式:X=(CΣKili+ΣμR)/(C*ΣKi)
其中:C—收缩系数,计算中按照混凝土收缩+徐变+降温取55℃,C=1E-5*55=0.00055;
Kili—桥墩抗推刚度与桥墩距桥台距离的乘积;
μR:桥台摩擦系数与上部结构竖直反力的乘积,如为滑板支座,取0。
经计算,变形零点位于2号桥墩中心点。
4、混凝土收缩+徐变+降温在墩顶产生的水平力计算
按照公式:P1=C*ΔX*Ki
其中:C—收缩系数,计算中按照混凝土收缩+徐变+降温取55℃,C=1E-5*55=0.00055;
ΔX—桥墩距离变形零点的距离
Ki—桥墩抗推刚度;
混凝土收缩+徐变+降温在墩顶产生的水平力
| 柱径d | 桥墩刚度 | 水平力 | ||
| 1号桥墩 | 2号桥墩 | 3号桥墩 | ||
| (m) | (KN/m) | (KN) | (KN) | (KN) | 
| 1.5 | 738 | 1974 | 0 | -1974 | 
| 1.6 | 116169 | 2555 | 0 | -2555 | 
| 1.65 | 131385 | 20 | 0 | -20 | 
一列车产生的水平力:(143.726*10.5+320)*10%=182.9KN>165KN;故:最不利情况下,活载产生的水平力为P2=182.9*0.78*3=428KN。
6、桥墩顶水平力计算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到:
①、墩墩身直径取1.5m、1.6m,还是1.65m,在混凝土收缩+徐变+降温作用下,1号桥墩和3号桥墩均已经滑动,所以,1号桥墩和3号桥墩顶最大水平力为P=750KN;
②、在最不利情况下,活载产生的水平力均由设置固定支座的2号桥墩承受,所以,2号桥墩水平力为P=428KN。
③、只要1号桥墩和3号桥墩满足要求,2号桥墩就能满足要求,故计算是仅对1号桥墩进行计算。
三、桥墩配筋计算及裂缝计算
本计算采用极限状态法。
计算弯矩:Mma=900*6=5400KN;
竖直力: Nmin=13000KN
计算长度:l=12m
墩身混凝土最大压应力:σ=18.4Mpa
配筋计算表
| 柱径 (cm)  | 配筋率 (%)  | 混凝土压应力 (Mpa)  | 钢筋(Mpa) | φ28钢筋 根数  | 是否满足要求 | |
| 拉应力 | 压应力 | |||||
| 150 | 0.04 | 19 | 68 | -143 | 115 | 不满足要求 | 
| 0.044 | 18.3 | 63 | -138 | 127 | 满足要求 | |
| 0.043 | 18.5 | -139 | 124 | 不满足要求 | ||
| 160 | 0.02 | 19 | 72 | -143 | 66 | 不满足要求 | 
| 0.023 | 18.3 | 66 | -138 | 76 | 满足要求 | |
| 0.022 | 18.5 | 68 | -140 | 72 | 不满足要求 | |
| 165 | 0.01 | 19.8 | 83 | -149 | 35 | 不满足要求 | 
| 0.015 | 18.3 | 69 | -138 | 53 | 满足要求 | |
| 0.014 | 18.6 | 71 | -140 | 49 | 不满足要求 | |
四、桥墩计算结论
①、当桥墩直径取用150cm和160cm时,配筋率高达4.4%和2.3%,在不可预见因素作用下,易产生脆性破坏,建议不要采用;
②、当桥墩直径取用165cm时,配筋率为1.5%,结构破坏基本为塑性破坏,可以采用。建议配筋率采用1.8%。
③、桥墩直径如有条件增大,桥墩直径可以考虑采用170cm,配筋采用1.2%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