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新版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内容,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增加87%。87%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增加的是古诗词。
新教材从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还增加了1到2篇小古文(文言文)。小古文和古诗词一样,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能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义。
古诗词默写和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是每年的中高考必考项目。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19年的小升初试卷、以及19、20年3到6年级市、区统考试卷,可以看出统编版教材考试趋势——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题型:读拼音写汉字、古诗文默写、选择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课外阅读、作文等几大题型。
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这几种题型,对小学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将会拉开很大的分差,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这些题型的训练。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古诗文都是我们小学生背的呢!下面给各位分享全国各地几份中考试卷中的填空题:
扬州市二〇一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3)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6)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7)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 (8)某书店拟选用两句有关“读书”的对仗工整的诗句作为楹联,请写出你认为合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18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用诗词原句填空。(10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诗经·秦风》) 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几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李贸《雁门太守行》) 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一、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 yá ),
冷(lěn lěng )露(lù 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
不知 / 秋思(shī sī)/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鸦( ) 庭( ) 栖( )
鸭( ) 廷( ) 晒( )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石灰吟》,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 。 (2)千锤万凿: 。
(3)若等闲: 。
4.这是一首( )诗。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 , ”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 的追求。
四.阅读《马诗》,完成练习。
马 诗
大漠沙如雪, 。
. ,快走踏清秋。
l.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钩” 指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 比作“钩”。“ ”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3.这是一首借 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 ,借此表达自己 的遗憾之情。
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可看。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五.阅读《竹石》,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
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 》。“薇”指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 ”与“ ”、“ ”与“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薇(节选)》表达了诗人( )(多选)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
七、阅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送元二使安西》是 (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 诗。
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 ”,送别的时间“ ”,送别时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 。
4.诗的后两句中,一个“ ”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八.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l.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 ( )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 )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 ”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 ,从“ ”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 ,从“ 、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5.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一.
1.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 情态
二.
1.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
2.中秋 赏月吃月饼
3.乌鸦 庭院 栖息
鸭子 宫廷 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①庭院 月光 树木 乌鸦 露水 桂花 秋
②冷 白 无声 作者王建
三
1.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3.(1)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3)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1.B 5.要留清白在人间 6. AAAD
7.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坚守高尚节操
四.
1.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2.李贺 月亮 金络脑
3.马 马 怀才不遇 4.由大漠、燕山、钩、马
5.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五、
1.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 清 郑燮
2.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5.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六.
1.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莫知我哀 《 诗经•小雅 》植物名 。2.“ 昔 ”与“今 ”、往 ”与“来” “ 杨柳依依 ” “ 雨雪霏霏 ”
3.“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七.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唐 王维 送别
3. 渭城 早上 雨天 依依惜别之情 。
4. 劝 依依不舍 。
八.
1.① ② 2. 更 对好友依依惜别
3. 春天 柳色新 冬天 北风 雪纷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