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工程概况·····································1
第三节、施工电梯参数·································2
第四节、安装锚固方案·································2
第五节、安全要求及措施·······························7
第六节、计算书······································10
第七节、应急救援预案·································14
第一节、编制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
《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第二节、工程概况
工程基本情况
| 工程名称 | 中房·颐园 | 工程地点 | 苏州市吴江区高新路与夏蓉街路口 | 
| 建筑面积(m2) | 建筑高度(m) | ||
| 基础形式 | 筏板 | 主体结构 | 框架 | 
| 抗震等级 | 四级 | 抗震设防烈度 | 6度 | 
| 地上层数 | 18/26/30/33 | 地下层数 | 1 | 
| 标准层层高(m) | 3 | ||
| 建设单位 | 中房(苏州)地产有限公司 | 设计单位 | 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施工单位 |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 监理单位 | 吴江新世纪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 项目经理 | 黄鼎洪 | 总监理工程师 | 李波 | 
| 技术负责人 | 张卫雄 | 专业监理工程师 | 曹卫东 | 
施工电梯参数
| 施工升降机型号 | SC200/200 | 吊笼形式 | 双吊笼 | 
| 架设总高度(m) | 90 | 标准节长度(m) | |
| 底笼长(m) | 6 | 底笼宽(m) | |
| 标准节重(kg) | 145 | 对重重量(kg) | 0 | 
| 单个吊笼重(kg) | 2000 | 吊笼载重(kg) | 2000 | 
| 外笼重(kg) | 1300 | 其他配件总重量(kg) | 200 | 
| 楼层建筑高度(m) | 标准节数量 | 60 | 
|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 C35 | 基础底板长(m) | |
| 基础底板宽(m) | 基础厚(m) | ||
| 基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N/mm2) | 基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t(N/mm2) | ||
|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 板中底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板边上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SC200/200为Ⅱ型D锚固。锚固长度:3000~3600mm,锚固间距:锚固高度为6m一道,锚固架与墙体相连。
1、前期准备
、将基础方案做好,保证基础的水平及各项使用要求;
、保持施工升降机的进场道路通畅,并有足够的停放设备空间;
、确保安装地点满足安全检查机构所规定的要求,且已获得安装许可。安装工地应配备一个专用电源箱,供电熔断器的电流为升降机额定电流的~2倍,升降机工作电源电压值上下波动不得超过5%;
、升降机的专用电源箱应直接从工地变电室引入电源,距离最好不超过30米,一般每个吊笼需配置一根大于4×25mm的铜芯电缆,如距离过长,应适当增加电缆的截面积;
、专用配电箱内每一吊笼均用一开关控制,电源箱需采用冲击波无动作型漏电保护开关。
、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升降机钢结构及电器设备金属外壳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用500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及电器元件的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
、准备好停层附件,如支架、安全栏杆等;
、确定附墙方案,按需要准备好预埋件或固定件,并提前在符合附墙要求的附
2、劳动力计划
| 工种 | 数量(人) | 备注 | 
| 钢筋工 | 2 | 绑扎基础钢筋 | 
| 木工 | 2 | 支设基础模板 | 
| 瓦工 | 3 | 浇筑基础混凝土 | 
| 电梯安装人员 | 4 | 安装单位持证上岗 | 
| 专职安全员 | 2 | |
| 操作人员 | 2 | 电梯司机持证上岗 | 
、把基础表面清扫干净;
、将基础底座安装在基础平台上,用水平尺检查水平,并填实基础,检查基础底座中心到附墙点的距离;
、按此顺序上三个标准节;
、安装吊笼;
、接通电源,对设备进行检测;
、应用小辈杆进行标准节安装;
、安装到高度后,安装各项限位,并进行调试;
、安装外笼后,对设备试运行良好后,方可投入使用。
4、技术要求
、每安装一道附墙架,应用经纬仪测量其垂直度;
、附墙架允许的最大水平偏角为±;
、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侧隙应为~,靠背轮和齿条背间隙为;
、各滚轮与标准节间隙为;
、每隔6m安装一道护线杆;
、安装对重时应保证对重与滑道间隙为;
、上极限碰铁应安装在吊笼越过上平台150mm处,下极限碰铁应安装在吊笼满载下行时自动停止在碰到缓冲簧100~200mm处;
、必须保证极限开关触柄与上下极限碰铁的距离,在极限开关断开时,触柄距碰铁~2mm内。
注:因考虑到本工程施工电梯基础直接放置在地下车库的顶板消防车道上,故在此施工之前进行了地下车库顶板承载力的计算,计算结果满足要求,不需要增加支撑(详计算书附后)。但考虑到施工电梯上下装载运行对地下车库顶板结构的影响,在安装的施工电梯部位地下车库顶板下部选用Φ48钢管、40×90木方、U形顶托,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600X600,水平杆三道,支撑立杆下方铺设木方,每根立杆上安装顶托,顶托与顶板之间加木方顶紧,详下图:
按照施工电梯基础计算书,由于施工电梯基础下地下室顶板可以满足使用荷载要求,为安全起见,在承重区域内加设钢管支撑(具体范围详见上图),钢管上加顶托,垫木枋支撑在楼板下,立杆间距为600mm,横杆步距为1500mm,纵横双向距地200mm各加设扫地杆,四边各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当立杆高度大于3m时,在脚手架中间设置水平剪刀撑一道(由测量放线员于楼地面上,做出显着标示,并在搭设脚手架时提前做好交底及检查),从地下室顶板开始支撑至地下室底板。施工电梯必须待支撑设置完毕,经技术部、质安部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附计算书在13页)
施工电梯基础质量技术措施与标准
施工电梯基础钢筋
根据电梯基础图提供的钢筋规格、尺寸进行下料加工。上下钢筋网片均采用C14@200钢筋,钩住上下钢筋网片拉钩为A6@600
绑扎:钢筋绑扎流程:绑扎底排钢筋 网片 → 放置垫块→放置钢筋马凳→绑扎上层钢筋网片→绑扎拉钩→ 放置塔机支腿螺栓→检查验收
施工前必须对各工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各工种的施工情况,施工中出现的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严格按照电梯基础说明书确定的配筋施工,不必超筋,不得少筋,绑扎时注意间距及钢筋的规格、钢筋间距、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要保证,还要注意不得漏扣以及绑扣丝向里,防止其锈蚀污染混凝土外表面。
施工电梯基础砼
砼浇筑前把基坑内的垃圾和杂物清理干净。电梯基础混凝土等级为C35混凝土,表面原浆收。浇筑前注意用塑料袋塞住标准节螺丝孔,以防浇筑时不小心把混凝土浇筑到里面。混凝土浇筑时取样留取试块送检,作为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进行施工电梯安装的依据,同时试验报告作为安全资料存档备查。砼浇筑过程中振捣手控制振捣深度,每次振捣伸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混凝土浇筑后注意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地基砼强度达到90%的设计强度以后方可进行施工电梯的安装,等砼强度达到100%施工电梯才可以投入使用。
预埋螺栓
预埋螺栓按照电梯使用说明书进行,在基础垫层施工完,等钢筋都绑扎完毕后,根据施工电梯使用说明书上预埋螺栓的大小,用安装螺栓的十字套框固定于钢筋笼子表面,把露出的螺栓丝扣用胶带捆绑,防止浇筑混凝土时留有混凝土浆,影响螺栓的使用。
第五节、安全要求及措施
(1)施工现场除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外,司机应积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日常检查工作应在每班前进行,其主要内容有:空载及满载试运行、检查制动器的灵敏性和可靠性,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运行。
(2)驾驶施工电梯的司机应是有关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的专职人员。严禁证操作。
(3)施工电梯载物、乘人时,应尽量使载荷均匀分布,并严格按施工电梯额定载荷和最大乘员人数核定,严禁超载使用。
(4)各停靠层的运料通道两侧心须有良好的防护。楼层门应处于常闭状态,司机应陌时注意楼层门的开闭情况,当楼层门未关闭时,司机不应使吊笼上下运行。
(5)升降机在运行过程中,严禁以碰撞上、下限位开关来实现停车。
(6)司机因故离开时,应把吊笼降至地面,并切断总电源锁上电箱门,以防止其他无证人员擅自开动吊笼。
(7)当电梯顶部风速大于20m/s时(风力达到六级),司机应停止作业,并将吊笼降至地面。
(8)施工电梯应装设必要的联络通讯装置,联络通讯号不明时,司机应当在确认信号后才能开动电梯。
(9)司机应当按照原机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及时做好施工电梯各活动部件润滑和保养工作。并填写例保记录。且每班要做好运行记录及交记录。
(10)严禁施工电梯运行状态下进行维修保养工作,如确需进行维修和调整作业,必须切断电源并在醒目外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必要时应设专会监护。
(11)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泡沫灭器、干粉火器、特别是职工宿舍、配电房。
(12)临时设施内严禁烧电炉、电热棒、煤油炉等,严禁烧明火。
(13)施工用电线,照明架线电线要经常检查,以防漏电、失火。
(14)对焊产生的火花要专门遮板隔离,以免失火,易燃物体也要远离对焊机堆放。
(15)临时设施屋面铺设好屋盖,以防漏雨。
(16)雨天施工,施工人员配备好雨布遮铺。
(17)防水工程施工,上面采用雨布遮铺。
(18)雨天施工,模板上涂刷隔离剂,仅应在梁附近涂刷,板中不刷,以防施工人员由于隔离剂溜滑摔跤。
(19)场地内按规定做好排污水工作。
(20)、安全保证体系
第六节、计算书
4#施工升降机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 施工升降机型号 | SC200/200 | 吊笼形式 | 双吊笼 | 
| 架设总高度(m) | 90 | 标准节长度(m) | |
| 底笼长(m) | 6 | 底笼宽(m) | |
| 标准节重(kg) | 145 | 对重重量(kg) | 0 | 
| 单个吊笼重(kg) | 2000 | 吊笼载重(kg) | 2000 | 
| 外笼重(kg) | 1300 | 其他配件总重量(kg) | 200 | 
|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 C35 | 楼板长(m) | |
| 楼板宽(m) | 楼板厚(m) | ||
| 楼板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N/mm2) | 楼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t(N/mm2) | ||
|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 板中底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板边上向配筋 | HRB400 14@200 | 
| 施工升降机基础长度l(m) | 6 | 施工升降机基础宽度d(m) | |
| 施工升降机基础厚度h(m) | 
| 施工荷载(kN/m2) | 1 | 施工升降机动力系数n | 1 | 
导轨架重(共需60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45kg):145kg×60=8700kg,
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Pk=((2000×2+1300+0×2+200+8700)+2000×2)×10/1000=182kN;
施工升降机自重:P=×(2000×2+1300+0×2+200+8700)+×2000×2)×10/1000=;
施工升降机基础自重:
Pj=×l×d×h×25=×6×××25=
P=n×(P+ Pj)=1×+=
三、地下室顶板结构验算
验算时不考虑地下室顶板下的钢管的支承作用,施工升降机的全部荷载由混凝土板来承担。根据板的边界条件不同,选择最不利的板进行验算。(按荷载满布,且计算板约束条件为一边固支,三边铰支考虑)
楼板长宽比:Lx/Ly==
1、荷载计算
楼板均布荷载:q=(6×=m2
2、混凝土顶板配筋验算
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Mxmax=××=·m
Mymax=××=·m
M0x=××=·m
混凝土的泊桑比为μ=1/6,修正后求出配筋。
板中底向配筋:
Mx=Mxmax+μMymax=+6=·m
αs=|M|/(α1fcbh02)=×106/×××103×=;
ξ=1-(1-2×αs)1/2=1-(1-2×=;
γs=1-ξ/2=2=;
As=|M|/(γsfyh0)=×106/××=。
实际配筋: mm2 > mm2
板中底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My=Mymax+μMxmax=+6=·m
αs=|M|/(α1fcbh02)=×106/×××103×=;
ξ=1-(1-2×αs)1/2=1-(1-2×=;
γs=1-ξ/2=2=;
As=|M|/(γsfyh0)=×106/××=。
实际配筋: mm2 > mm2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边上向配筋:
M0x=M0xmax+μM0ymax=+0/6=·m
αs=|M|/(α1fcbh02)=×106/×××103×=;
ξ=1-(1-2×αs)1/2=1-(1-2×=;
γs=1-ξ/2=2=;
As=|M|/(γsfyh0)=×106/××=。
实际配筋: mm2 > mm2
板边上向配筋满足要求。
3、混凝土顶板挠度验算
板刚度:Bc=Eh3/(12(1-μ2))=×104×3503/(12×(1-(1/6)2))=×1010
q=m2=mm2
L=6800mm
板最大挠度:fmax=ωmaxql4/Bc=××68004/×1010)=
fmax/L=6800=1/<1/250
板配筋和挠度变形完全满足支承施工升降机荷重要求。
故此施工电梯基础建议如下:
1、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网格200mm,材质:HRB400或HRB335
2、基础混凝土级别应≥C35等级
四、板下钢管结构计算书
| 支撑类型 | 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 支撑高度h0(m) | |
| 支撑钢管类型 | Ф48× | 立杆纵向间距la(m) | |
| 立杆纵向间距lb(m) | 立杆水平杆步距h(m),顶部段、非顶部段 | 、 | |
| 剪刀撑设置类型 | 普通型 |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 |
|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 30 | |
| 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 205 |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 | 
N=(NGK+×NQK)×la×lb=(+×1)××=
1、可调托座承载力验算
【N】=30 ≥N=
满足要求!
2、立杆稳定性验算
顶部立杆段:λ=l0/i=kμ1(h+2a)/i= 1××(+2×)/ = ≤[λ]=210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λ=l0/i=kμ2h/i= 1×× = ≤[λ]=210
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λ1=l0/i=kμ1(h+2a)/i= ××(+2×)/ =
非顶部立杆段:λ2=l0/i=kμ2h/i= ×× =
取λ= ,查规范JGJ130-2011附表,取φ=
f= N/(φA)= 6170/(×450)=mm2≤ [f]=205N/mm2
满足要求!
梁板下的钢管结构满足要求!
第七章、应急救援预案
第七章触电事故应急与响应预案表
| 工程名称 | 中房·颐园项目总承包工程 | ||||
| 期限 | 至竣工日 | 责任人 | 黄鼎洪 | 编制人 | 张惠超 | 
| 审核人 | 张卫雄 | 审批人 | 日期 | 2014年3月22日 | |
| 一、目的 为确保我项目部触电事故发生以后,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由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 黄鼎洪 成员: 张 斌 、 张惠超、 陆波勇 、 胡旭东 、 沈 帅 、徐玉忠 具体分工如下: 1.黄鼎洪 负责现场,任务是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施救。 2.张 斌 负责联络,任务是根据指挥小组命令,及时布置现场施救,保持与当地电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部门等单位的沟通。 3.胡旭东 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 4.沈 帅 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负责保持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三、触电事故应急措施 1.现场人员应当机立断地脱离电源,尽可能的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路),亦可用现场得到的绝缘材料等器材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 2.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3.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4.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5.立即向所属公司、集团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并寻求支持。 6.维护现场秩序,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四、应急物资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氧气袋。 五、通讯联络 医院急救中心: 120 火警 : 119 匪警: 110 工地现场值班电话: 有关负责人电话: 项目负责人 黄鼎洪 手机 安 全 员 陆波勇 手机 技术负责人 张卫雄 手机 施 工 员 郭建兵 手机 六、注意事项 1.在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 2.事故发生时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 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4.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  | |||||
| 工程名称 | 中房·颐园项目总承包工程 | ||||
| 期限 | 至竣工日 | 责任人 | 黄鼎洪 | 编制人 | 张惠超 | 
| 审核人 | 张卫雄 | 审批人 | 日期 | 2014年3月22日 | |
| 一、目的 为确保我项目部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以后,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由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 黄鼎洪 成员: 张 斌 、 张惠超、 陆波勇 、 胡旭东 、 沈 帅 、徐玉忠 具体分工如下: 1. 黄鼎洪 负责现场,任务是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 2. 张斌 负责联络,任务是根据指挥小组命令,及时布置现场抢救,保持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部门等单位的沟通。 3. 胡旭东 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 4. 陆波勇 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负责保持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 1.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场地,移至安全地带。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 3.有效止血,包扎伤口。 4.视其伤情采取报警直接送往医院,或待简单处理后去医院检查。 5.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都要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固定后再送往医院。 6.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量用干净的干布(灭菌敷料)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随伤员一起转送。 7.预防感染、止痛,可以给伤员用抗生素和止痛剂。 8.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 9.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10.项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四、应急物资 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颈托、担架、止血带、氧气袋。 五、通讯联络 医院急救中心: 120 火警 : 119 匪警: 110 工地现场值班电话: 有关负责人电话: 项目负责人 黄鼎洪 手机 安 全 员 陆波勇 手机 技术负责人 张卫雄 手机 施 工 员 郭建兵 手机 六、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时应组织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 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背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 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