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备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8:00:38
文档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和写、小数的含义及知道十分之几可
推荐度:
导读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和写、小数的含义及知道十分之几可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的读和写、小数的含义及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商品的价格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小数

师:新学期开学了,妈妈带小华到文具店去买文具,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文具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吧!(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2.区分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你能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成两类吗?可以怎么分呢?(课件显示分类情况)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左边是整数,右边是小数)

3.引入课题

师:左边的数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整数,左右两边的数相比较,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这些数的中间都由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中间那个小圆点叫什么?(小数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小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小数

1.读小数

师: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屏幕上的小数。

生读小数:三点五零   零点二零   零点一五

师再出示一组小数:0.6  3.7  10.5  0.03   6.54  100.30 (小卡片)

师:小组谈论交流一下,小数应该怎样读?(读小数时,先要读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要一位一位读,每一位是几就读几)

2.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师:哪些同学知道文具店中的这些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呢?

元 角 分

3 .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师: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 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现在小华还想去超市购买一些商品,可是他还不知道应该怎样付钱?你能帮帮他吗?现在请你们打开书第88页,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填好后学生汇报

4.生活中的小数

师:大家做得不错,像这样的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说说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回答:

生1:爸爸的手机费是69.86元

生2:我带的可乐是1.25升

生3:我家水费单上显示3月份水费是24.18元

……

5.写小数

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信息,你能根据同学们提供的数据,写出小数吗?下面我再请几位同学读信息,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出小数。请3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写完后集体订正

师:你们都是怎样写小数的?(先写整数部分,然后写小数点,再写小数部分)

6.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关于动物的知识,大家想了解吗?谁来读一读

师:大家看一看,这些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小结:看来,咱们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长度、速度和身高呢。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题。

师:说到身高,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3厘米,你能把老师的身高用米做单位来表示吗?(1.63米)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1.63米呢?

1.理解一位小数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呢?(板书: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把1分米以米做单位用分数表示就是米,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板书:1分米=米=0.1米)这三个书都可以用来表示这一段的长度,所以我们用等号连接。

师(在课件中的尺子上指其中3分米长的部分)问:这一段3分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怎样用小数表示?

板书:3分米=米=0.3米

师: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0.7米,猜猜指的是哪部分?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7分米=米=0.7米

师:像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一个吗?(  )分米=米=(   )米

小结:请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像这样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的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可以用来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

2.理解两位小数

师:现在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每份是多少呢?(1厘米)你能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多长吗?既然1分米以米做单位可以用米和0.1米表示,那么1厘米用米做单位怎样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呢?

板书:1厘米=米=0.01米

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3厘米=米=0.03米

师:那18厘米呢?

板书:18厘米=米=0.18米

师:想一想,0.01米、0.03米、0.18米,这些小数都是几位小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

3.讨论:

 师: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1.63米了吗?

师:王东同学的身高是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学生将1米30厘米写成1.30和1.3都是正确的,贵在能让他们说出其中不同的想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四、联系巩固,深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

2.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6.772  42.195  3.5

3.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4.了解古代小数。

师:同学们想知道中外古代的小数是怎样的吗?先看一看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数,谁能猜猜它表示多少?

师:它表示3.12.再来看一看外国古代小数是怎样写的?课件展示3⊙1①2②

师:数学是不断发展的,小数的记法,通过中外的数学家不断的改进,最终才行成了现在这种最简捷的方法。

5.价格竞猜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学习的小数记数方法来玩个“价格竞猜”的游戏吧(老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价格,可以用“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形式,引导学生猜出正确价格。)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既是对小数含义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相关练习  数学书第页做一做 练习二十一第1.2.6.8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分米=米=0.1米

3分米=米=0.3米    一位小数

7分米=米=0.7米

元 角 分

3 .  5  0     3元5角

1厘米=米=0.01米

3厘米=米=0.03米    两位小数

18厘米=米=0.18米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课后小记:

                                                                                                                   

                                                                     

                                                                        

                                                                     

                                                                     

                                                                     

                                                                       

                                                                         

教学前学生情况调研题:

1.你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在哪见过?能举个例子吗?

2.你会读、写小数吗?举例说明

3.你知道3.25元表示多少钱?

4.你知道1米58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吗?

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测查题:

1.填空

(1)1元是(   )角,3角是元,还可以写成(  )元。

(2)7分米是米,是(   )米

(3)5个0.01是(  ),2个0.1是(  )

2.判断

(1)25厘米就是2.5米(   )

(2)十分之三写成小数就是0.3(   )

(3)6.27读作六点二十七(   )

3.写出小数。

        

  (     )元                  (  )厘米

4.填单位名称。

8.47元=8(        )4(        )7(       )

2.39米=2(        )3(        )9(       )

20.06元=20(        )0(        )6(       )

0.84米=0(        )8(        )4(       )

5.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表示呢?

 

                    

   分数(     )   分数(     )  分数(     )  

   小数(     )   小数(     )  小数(     )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0页例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讨论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不同数位的小数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准备题

口答比赛:(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

16 ○ 12           28 ○ 38           286 ○ 384      1029○978

师提问:观察上面这些题,回忆一下整数比较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比较?

(整数比较大小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数位个数相同的要从高位比起;数位个数不同的数位个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

2.导入新课

师: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比较大小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例2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参加过跳高测试吗?谁来说说你的跳高成绩?(几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跳高成绩)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当裁判,一起看看光明小学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最后成绩。(课件呈现例2)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们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吗?每个小组为一个裁判组,请各位裁判商讨一下,并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

(1)化成分米为单位来比较(0.9米是9分米;1.2米是12分米;1.15米是11分米5厘米;0.88米是8分米8厘米,能看出小刚最高,小林最矮。)

(2)化成厘米为单位来比较(0.9米就是90厘米;1.2米就是120厘米;1.15米就是115厘米;0.88米就是88厘米,所以我可以看出小刚的身高最高,小林的身高最矮。)

(3)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4)先比整数部分,1.2和1.15  整数部分都是1所以这两个数比较大,而0.9和0.88的整数部分都是0所以它们比较小;再比较小数部分,从高位比起,高位上的数相同,再一次比低位上的数。由此得到1.2>1.15>0.9>0.88

0.9     ③

1.2     ①

1.15    ②

0.88    ④

3.总结方法

师:刚才我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实际可以分为3个步骤。

首先要1、数位对齐写

       2、从最高位比起

3、写上序号

4、排列:

为什么要数位对齐书写?(为了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4.对例2进行答题

师:每个小组都是合格的裁判组,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他们的成绩,下面我们打开书90页,把结果填在书上。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小刚   >  小强  >  小明  >  小林

三、运用知识,拓展应用

1.完成做一做

师:说说比较过程

第1小题:先比整数部分2比1大所以2.5>1.9。第2小题:0.68和0.86整数部分都是0就比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最高位一个是6一个是8所以0.68<0.86

2.书第92页第4题

集体订正,叫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比较过程

3.书第94页第9题

   

让学生说说比较的过程和方法

         15.15元>  13.60元  >  8.8 元   

碧螺春的价格> 毛尖茶的价格  >  龙井茶的价格

4.书第92页第3题

师:先比较,再说说过程。

0.2>0.02

0.15<0.51

0.35<0.4

5. 书第92页第5题

师:看统计表,比较大小,再把前三名运动员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先让学生完成,并说明理由

跳远:1、王枫1.   2、张娟1.62    3、李丽1.57

50米跑:1、张辉8.2   2、高林8.4   3、王涛8.6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比较一位、两位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其实有关小数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重要多加努力。

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相关练习  数学书第90页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3.4.5.9题

板书设计:

小数比较大小

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如下表:

                  单位:米

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
成绩0.9

1.2

1.15

0.88

1、数位对齐

2、从最高位比起

3、写上序号

4、排列

0.9     ③

1.2     ①

1.15    ②

0.88    ④

                1.2>1.15>0.9>0.88

课后小记:

                                                                                                                   

                                                                     

                                                                        

                                                                     

                                                                     

                                                                        

                                                                     

                                                                     

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测查题:

(1)

(2)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在比较大小

           

        (      )   ○    (       )     (      )  ○  (       )  

(3)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二十一第6题和第10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形成比较小数大小的技能、技巧。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形式的专项练习,在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练习中,养成学生认真、扎实而又不失灵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形成比较小数大小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比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谈话:和同学们认识这么长时间了,可能有些同学对老师还不是十分熟悉,我今天正式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刘,今年25岁,身高1.61米,体重52.2千克。每天从离学校10.8千米的家里坐车上班,每天坐车要花0.8元。最近用眼过度,两只眼睛的视力都有些下降,昨天一测,右眼视力是4.8,左眼是5.0.

刚才老师的“自我介绍”有什么特点吗?

2.你能用小数说出几句话吗?

学生汇报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出分别表示身高、体重、价格的小数各两个

3.揭示课题

看来,在生活中小数确实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数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板书课题:小数——我们的好朋友)

二、基本练习,梳理知识。

1.小数含义

①既然小数是我们的好朋友,朋友之间就应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指向黑板上的小数)对于1.43米这位“小数朋友”,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1.43米的含义:1.43米表示1米43厘米;1.43米表示1米4分米3厘米;1.43米表示143厘米

 ②谁还能向大家介绍黑板上的其他小数朋友呢?如:1.37米  4.5元等

2.比较小数大小

 你能比较一下这些朋友的大小吗?说说你是怎么比的?(从黑板中的小数选)

   1.43米和1.37米   2.8元和4.5元

三、分层练习,加强巩固

1.组数

(1)师: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师给大家0、3、8这三个数字,你能组出几个小数朋友呢?(0.3 ,3.0,3.8,8.3,0.8,8.0)

     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些小数吗?( 8.3>8.0>3.8>3.0>0.8>0.3)

(2)你能用4、0、0、7这四张卡片和小数点组成一些小数来吗?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写,老师说要求,按老师写小数。

①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写出三个)  0.047   0.407  0.704 等

②只读一个“零”的小数。  (写出2个)40.07   70.04   40.70   70.40  

③一个“零”都不读的小数。400.7      700.4     

(3)你能写出比8小比7大的几个小数吗?(写出5个)

    写出比3.6大比4小的小数吗?(写出5个)

                                        3.61

  7.1、 7.2、7.3、7.4、7.8     3.62、3.63、3.、3.65、

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在发言时汇报时,有不同想法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正确都给予肯定。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10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一个提问,一个回答a

(3)集体交流讨论汇报

①人均绿地面积排在前三名的国家首都是哪里?(第一名师的德国的柏林,第二名是朝鲜的平壤,第三名是美国的华盛顿。)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法国首都巴黎人均绿地面积比英国首都伦敦人均绿地面积多多少米?(27.4-22.8=1.9(平方米))

(4)通过分析对比,你对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人均绿地面积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综合练习,创新应用

师:认识了小数,懂得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思考问题了。我们的小数“朋友”确实令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其它它还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呢!现在,让我们带上这些“朋友”来玩几个游戏吧!

游戏一:神秘的扑克牌(扑克牌上的数表示0——9的数字)

(1)                                   

这两幅扑克牌组成的小数哪个大?

生:不知道,要翻开看。

师:每次只能翻开一张,你们想从那张看起(整数部分的那张)为什么?

    如果你能做出判断,就大声说出哪个大。

师翻牌:

    问:一样大,现在怎么办?(在翻小数点第一位上的牌)

教师继续翻牌

    生抢答:左边大。师:还没翻完怎么就知道左边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要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结果来。

(2)

师问:哪个大?(不知道)不是左边比右边牌多吗?

师从高位翻起

学生可能有的会抢答左边大,还有的说无法判断,分别让学生说说理由。

(3)

师:要想左边牌比右边牌大,没翻开的牌会是几?(7、8、9)

游戏二:小组合作来组数

规则:

①每次各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抽数字卡片

②每一次抽到的数字作为小数点后面第二位上的数,第二次抽到的数字作为小数点右面第一位上的数

③哪一组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小数大,哪一组就赢

④玩到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对于该游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2-4组,事先准备若干个抽签盒,盒中分别装入0-9数字卡片各两套,黑板上粘贴相应数量的、可供在各个数位安插数字卡片的数位卡纸,并在个位上插上0.游戏中注意及时捕捉课堂信息,通过采访学生“你希望得到什么数字?”或“你为什么想得到这个数字?”,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游戏三:小组合作来组数

   游戏规则基本与游戏一相同,但将规则第二条改为:每次抽到的数字可以由抽签者和本小组组员商量后,再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在进行本游戏之前,教师可故意将其中一个小组数位卡纸上的个位数字0换成5,当学生发现“这样不公平”,说清其中道理后,再将每个小组的数位卡纸上的个位上数字都拿去,变成个位、十分位、百分位都空白,这时再出示游戏三的规则。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我们的好朋友——小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师:其实小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同学们只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我们将会发现它正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等待我们去亲近它、欣赏它……

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相关练习 练习二十一第6题

板书设计:

                     小数——我们的好朋友

1.43米>  1.37米

0.8元<   2.5元

1.43米表示1米43厘米;1.43米表示1米4分米3厘米;1.43米表示143厘米

用4、0、0、7按要求组小数

①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写出三个)  0.047   0.407  0.704 

②只读一个“零”的小数。  (写出2个)40.07   70.04   

③一个“零”都不读的小数。400.7      700.4     

课后小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树立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从哪位算起?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开始计算。③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

5.揭示课题

师: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学习用具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文具商店,选购一些需要的文具用品。你能说说文具商店有哪些商品,他们的价格是多少吗?

生1:硬皮本2.6元

生2:铅笔盒6.8元

生3:书包25.8元。

生4:笔记本0.9元

生5:橡皮0.5元

生6:卷笔刀0.8元

生7:小刀0.6元

生8:铅笔1.2元。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想一想你打算购买哪些商品?每人选择你喜欢的两种商品,告诉你的同桌,并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1:小刀和铅笔一共多少钱?

    生2:尺子比小刀贵几元?……(学生自由提问)

(3)师:大家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老师也想买两种商品:一支铅笔和一个转笔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一支铅笔和一个转笔刀一共多少钱?

一个转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

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

(4)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     0.8-0.6=”

(1)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本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0.8+0.6=1.4(元)              0.8-0.6=0.2(元)

            元  角                           元  角

8角       0.  8                  8角      0.  8

+ 6角    +  0.  6                - 6角   -  0.  6 

1元4角       1.  4                  2角      0.  2

答:一共用了1.4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加、减,角和角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师:对于这两个竖式式,你有没有想问的,想说的?为什么要把6和8对齐?(6和8是相同数位上的数)

要想把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什么对齐就可以了?(小数点)现在数位对齐了,可以计算了,得数中也有一个小数点,点在什么位置?点在其它位置可以吗?

(4)反馈练习:计算黑板上同学们自由提问时可以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3.学生互动探究例4“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

你们会列式吗?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的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1.2-0.6=0.6(元)

      方法一:                       方法二:   元  角

                  12角                       1  . 2

             -     6角                     - 0  . 6  

                   6角                       0  . 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了?(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3)关于小树剑法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的吗?(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与例3、例4,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总结:一对齐,二计算,三点点,0占位

三、练习巩固

1.教师引导从学生提问的算式中选择两道题,如:6.8+2.6=、2.6-0.9=,分男女生竞赛练习。

2.口答题:

0.8-0.5 =      0.7+0.4=     1.6+2.3=

1.9-1.3 =     2.3- 2.3=     5.3+1.6=

0.5+3.1=      0.8+1.5=     3.6- 0.6=

3.完成96页做一做

学生,集体订正

4.想一想

          7 . □              6 . □ 

         - □ .  3           + □ .  5  

            3 .  5            1 3 .  3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五、拓展知识

小淘气说她也学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62+0.3=4.65

  4. 6  2

+     0. 3

                                4.  6  5

师:小淘气做得对吗?为什么?

师:既然小数计算数位对齐那么重要,你有什么准确对位的窍门吗?(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数位就对齐了?

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相关练习 数学书96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48+9=       0.8+0.6=1.4(元)        0.8-0.6=0.2(元)     0.8+0.6=

                元  角                   元  角      0.9+1.2=

8角       0.  8           8角      0.  8      1.2-0.6=

25-17=    + 6角    +  0.  6         - 6角   -  0.  6      6.8+25.8=

1元4角     1.  4           2角      0.  2      2.6-0.0=

答:一共用了1.4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25.8-2.6=

1.2-0.6=0.6(元)

      方法一:                       方法二:   元  角

                  12角                       1  . 2

             -     6角                     - 0  . 6  

                   6角                       0  . 6

答: 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0.6元。

 

课后小记:

                                                                                                                   

                                                                     

                                                                        

                                                                     

                                                                     

                                                                     

                                                                       

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测查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7、98页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进行有关计算。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深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和善于研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竞赛引入,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计算方法是什么呢?

  (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做加法,满十进1;做减法,退1当十)

师:好,让我们进入“计算快车”吧!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师: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书本的价格问题

小红生日那天,她收到了两份礼物。(出示练习二十二第3题)

你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1)《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把答案写在纸上。

汇报:6.80-3.40=3.40(元)

监控:

怎样求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你是怎样算的?(说算理)

(2)老师提一个问题:各买一本书,10元够不够?

①读一读题。

②你能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③汇报:6.80+3.40=10.20(元)10<10.20   不够

监控:

怎么算的?(说算理)

怎样判断10元够不够?说一说你的想法。

2.身高问题。

(1)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比一比身高?(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先请大家估计一下这两位小朋友的身高,再想想他们的身高大约相差多少。

师:下面就请这两位小朋友报出自己的身高吧,你能计算出他俩的身高相差多少吗?

(2)同桌合作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①读一读题。

②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

③同桌需要合作解决哪几件事?

④同桌合作学习

⑤汇报解决方法

监控:怎么求你们身高相差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组合作学习。

①解决问题: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矮?相差多少?

②你的身高和组内最高、最矮同学的身高比较,相差多少呢?

③有没有想过你将来会长多高?我想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理想高度,算算看,现在你离自己的理想高度还差多少米?

师:要长到你理想的高度,需要注意什么?

3.体重问题。

师:小明把自己近几年来的体重做了个统计。(出示练习二十二第6题的统计图)

师:你从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1)提问: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①让我们求什么呢?

②你会求吗?把想法写在纸上。

③汇报解决方法:29.8-22.7=7.1(千克)

监控: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说算理)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 

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②汇报:从8岁那年到9岁那年增加得最多

监控: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从8岁那年到9岁那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呢?

①解决。

②汇报:27.5-24.6=2.9(千克)

监控:怎么算的?(说算理)

三、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1.住房问题

师:流逝的时光挡不住同学们成长的脚步。同样,我们北京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就是见证。有谁知道自己家里的住房面积是多大呢?

师:老师最近调查了一下咱们中国三大城市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情况是这样的(出示练习二十二第4题的统计图)

(1)你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①天津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比北京少多少平方米?

解决

解答:17.6-14.6=3(平方米)

②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比上海多多少平方米?

解决

解答:17.6-16.7=0.9(平方米)

2.乘车问题。

师: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住好,也希望有机会走出家门,到全国各地去长长见识。这不,小红在五一长假期间去旅游,就碰上了乘车的难题,你们愿意帮帮她吗?(出示练习二十二第5题)

(1)读一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让我们求什么?

(3)有想法吗?怎样算?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分析:小红在儿童乐园上车,到光明街站下车,共12站,每两站相距1公里,12站共12公里,前10公里票价1元,后2公里每公里增加0.5元,共增加2个0.5元,也就是1元,和前面10公里用的1元合起来就是2元。

解答:0.5+0.5+1=2(元)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谁来谈谈你的收获?

2.拓展练习(出示练习二十二最后一题)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1)分析:要使组成的数小于1,整数部分就应该是0,再把另外三个数排在小数部分,就组成小于1而小数部分是三位小数,是0.567,0.576,0.657,0.675,0.756,0.765。

(2)分析:要想组成的数大于7,那么整数部分就应该是7,再和小数部分合起来就组成大于7的小数,是7.056,7.065,7.506,7.560,7.605,7.650。

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相关练习  数学书练习二十二第2.4.5.6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

129.8-22.7=7.1(千克)

2从8岁那年到9岁那年增加得最多。

27.5-24.6=2.9(千克)

6.80-3.40=3.40(元)

  6.80+3.40=10.20(元) 10<10.20   不够

课后小记:

                                                                                                                   

                                                                     

                                                                        

                                                                     

                                                                     

                                                                     

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测查题:

1.竖式计算

1.3+5.7=               6.2-3.4=

2.

(1)买最贵的与最便宜的帽子一共用多少元?

(2)明明只有15.30元,能买哪个帽子,还剩多少元?

(3)明明只有15.30元,买最贵的帽子,还少多少元?

文档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和写、小数的含义及知道十分之几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