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3.7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 参加人数 | 32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 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 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 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 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 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 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 |||
| 效果: 同学们认真对待,效果好  | |||
金鸡滩镇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3.14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长点的写法 | 参加人数 | 32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检查书写用具摆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执笔。 三、 讲授新课。老师:长点一般由捺画或圆点演化而来,多用在字的右部,写法类同圆点,露锋起笔,渐行渐重,行笔过程比原点要长,收笔与圆点一样,重案锋回提。 (1)露锋起笔,由轻及重,边行边按。 (2)略带弧度,行至末端重压聚锋。 (3)顺势回锋收笔。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课下练习写字。  | |||
| 效果: 同学们认真描写,良好  | |||
金鸡滩镇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3.21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左行点的写法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检查书写用具摆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执笔。 三、 讲授新课。老师:由右上往左下行笔的点,称为左行点,一般位于部件的左边,多浑厚粗重。 (1)露锋起笔。 (2)由轻到重,重按行笔。 (3)顿笔,圆转回锋。 (4)聚锋收笔。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课下练习写字。  | |||
| 效果: 同学们认真对待,效果好  | |||
金鸡滩镇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3.28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上挑点的写法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师:在左行点的基础上再向右上挑的点称为上挑点,多居于部件的左边向右上出挑,以增强与右部件笔画的连贯呼应。 (1)向左下顺锋起笔。 (2)再边行边提笔,向右下重按。 (3)顿笔向右上回锋。 (4)向右上方挑出,力送锋尖。 四、 巩固练习:老师行间巡视,纠正坐姿、执笔姿势及描红时出现的错误。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 
  | |||
| 效果: 同学们仔细练习,去体会基本功  | |||
金鸡滩镇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4.11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下带点的写法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复习长点,左行点,上挑点的写法。 三、 讲授新课。师:下带点,在圆点的基础上回锋,从点的中上部向左下方撇出的点称为下带点。出撇短而轻,目的是与下面的部件的笔画连带呼应。 (1)藏锋入笔,向右下边行边按。 (2)稍顿铺毫,调锋蓄势,向左上回锋。 (3)折锋向左下顺势撇出,锋从中出,力送锋尖。 四、 巩固练习。 五、 总结:展示作业,进步大的同学仍可展示,指出全班性的问题。  | |||
| 效果: 同学们对两个基本笔画安的很好.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4.18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点撇的写法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请学生观察“点撇”的特点,点撇的写法和下带点相近,区别在于点与撇的大小比例不同,下带点撇尖细,点撇出锋粗厚。 (1)逆锋入笔,折锋往右下边行边按。 (2)折锋往左上行笔,顿笔,铺毫、调锋、蓄势。 (3)顺势向左下重按出锋,锋从中出,力送尽头。 四、巩固练习:巡视行间,轻声地纠正同学们的错误,同时放段音乐(声音不要过大),使同学们在欢快地气氛中学习。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挑出写得好的作业在专栏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效果: 同学们仔细练习,去体会基本功。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4.25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短撇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 短撇写法与点撇很相近,但出撇要比点撇更长、更粗些。短撇的长短、粗细差异较大,根据部件所居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1、逆锋朝右上入笔。 2、折锋往右下重按顿笔、铺毫、蓄势。 3、回锋往右下行笔,顺势出锋,力送尽头。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七课作业,范字的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希望同学们课下多练习,老师要了解课下练习的实例,以多种办法表扬,促进同学们的进步。  | |||
| 效果: 同学们认真摹写,效果好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5.2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平撇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 平撇的写法与短撇类同,只是撇的角度比短撇更平些,起笔后折锋更偏右些。 1、逆锋朝右上入笔。 2、折锋往右下重按铺毫。 3、聚锋蓄势向左下撇出。 4、锋从中出,力送尽头。 四、 完成第八课作业、范字处理时,请同学说出其图形、笔顺。硬笔书写强调提按。老师巡视行间,此时可放音乐,调解课堂气氛。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  | |||
| 效果: 同学们在教师的要求下,开始写有偏旁的字,效果一般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5.9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直撇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表扬班上书写认真的同学。 三、 讲授新课。 直撇类似于斜倚悬针竖,起笔、行笔与竖画类同,只是在顿笔铺毫后改下行为向左下斜行。 1、逆锋入笔后,折锋向右下重按顿笔。 2、铺毫、蓄势,朝左下渐行,由重及轻顺势出锋。 3、锋从中出,力送尽头。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九课作业,范字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学生练习时,配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示范,纠正书写时的一些错误。 六、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表扬方式方法,老师自酌,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佳),对课下练习的学生多加鼓励。  | |||
| 效果: 同学们认真写字,对有偏旁的字开始有感觉了,效果也不错。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5.16 | 地点 | 书法室 | 
| 训练内容 | 弧撇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用几分钟时间讲述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二、 讲授新课。老师出示课题:弧撇写法。 出示弧撇的写法挂图。 请学生观察提的特点: 弧度较大的撇,成为弧撇。起笔收笔与直撇类似,只是撇身变化较大,撇身上段类似于竖画,中断开始向左下带弧度撇出,笔画遒劲有力。 1、逆锋向上入笔; 2、折锋,顿笔,铺毫,调锋向下直行; 3、至中段向左下带弧度曲径行笔,顺势出锋; 4、锋从中出,力送锋尖。 4、 巩固练习。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指出全班性的问题,号召学生课下多练习。  | |||
| 效果: 同学们渐进佳境,写的字越来越好.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吴荣荣 | 
| 活动时间 | 6.6 | 地点 | 书法室 | 
| 训练内容 | 竖撇 | 参加人数 | 34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表扬班里刻苦学习写字的同学。 三、 讲授新课。老师出示课题:竖撇的写法。 竖撇较弧撇来说相对较直,少了弧撇的张力,也可以说是竖画与撇画的结合,单笔弧撇粗厚。起笔从竖画开始,行笔至合适的位置时以撇画的收笔结束。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一课作业,硬笔部分提出:捺的书写要自然。老师放音乐,巡视行间,随时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及书写时的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表扬书写好的及进步大的同学,号召同学课下多练习。 
  | |||
| 效果: 同学们对写字越来越好.效果好.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张雪梅 | 
| 活动时间 | 地点 | 书法室 | |
| 训练内容 | 笔顺规则(二) | 参加人数 | 27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 三、 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课题:第十二课 笔顺规则(二)。同时出示挂图“工”字,请同学们说出笔顺;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它的规律:“从上到下”。同时板书:从上到下。 老师启发学生说出“工”的具体写法: (1) 先说出第一笔的位置,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的斜线上,穿过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处,这一笔画较粗。 (2)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较短。 (3) 第三笔较长,与第一笔和横中线的距离相同,左低右高。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王”的具体写法: 在分析“王”字的基础上,尽量请同学们说出其写法。 (1) 第一笔和第二笔两个短横较粗。第一笔在竖中线上半部分的二分之一处。 (2) 第三笔在竖中线上,有一定的斜度。 (3) 第四笔是长横,较细,与第一二笔之间的距离相等。 (4) 整个字形大致呈梯形。 从左到右:“川、林”的写法 (1) 说出笔顺; (2)总结出“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3)说出每笔的位置; (4)每个笔画的不同点; (5)这两个字所呈现的大致圆形,这些可分两组讨论,得出结论。 硬笔部分,熟悉笔顺规则,强调一下起笔收笔动作稍大。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二课作业,伴以较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 五、 总结:展示学生的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多练习。 
  | |||
| 效果: 同学们认真摹写之字,效果好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张雪梅 | 
| 活动时间 | 地点 | 书法室 | |
| 训练内容 | 笔顺规则(三) | 参加人数 | 27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三课:笔顺规则(三),并出示挂图“句、用”,请同学观察,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老师此时板书“从外到内”。 范字“句、用”的分析: “句”的第一笔短撇较直,有力,第二笔横折钩,折钩稍向左斜,这两笔先写,对于口来讲成两面包围。然后再写“口”,“口”在左下格和右下格的中上偏左。“句”字大体呈三角形。 “用”字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的竖分别穿过横中线的左右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对“用”里面的“ ”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四笔与第二笔的横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五笔在竖中线上。“用”字大致呈长方形。老师还可让同学说出笔顺是从外到内的其他字,如“风、凤”等。 同时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笔画的粗细,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硬笔部分的四个字,除复习笔顺外,老师还可要求同学在临写时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以便临出的字形似。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三课作业,在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在书写时的错误(执笔、坐姿方面的问题较多,纠正也是长期的任务,望老师不要怕麻烦)。 五、 总结::展示同学们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同学们课下练习。 
  | |||
| 效果: 同学们认真写毛笔字,开始写字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张雪梅 | 
| 活动时间 | 地点 | 书法室 | |
| 训练内容 | 笔顺规则(四) | 参加人数 | 27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表扬班上书写认真、进步较大的同学,尤其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的,号召同学们学习。 三、 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说出“凶、运“的笔顺,引导学生总结出”从内到外“。(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请老师不要着急,老师可预备好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同学们,“凶”字先写哪几笔,后写哪几笔,那么谁能说出从哪儿写到哪儿呀?)老师板书:第十四课:笔顺规则(四):从内到外。 老师和同学具体分析“凶“和”“运”的写法。范字“凶”:先写第一笔短撇和第二笔长点,两笔交叉在米字格中心偏上,看准位置,不宜过大,第三笔竖折和第四笔竖把“ ”包起来,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竖折的写法应给同学提示一下),这个字呈“ ”形(见课本)。 范字“运”虽然较难,但在分析“凶”字的基础上,可多让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字共七笔,第一笔到第四笔组成“云”,其占据米字格的中心,要小,收紧,这样走之才能把“云”包围起来(走之这几笔,老师可演示,提醒学生)。这个字呈圆形。老师可让同学们说说从内到外的笔顺还有哪些字(山、远、达、廷、延等),可让学生多动脑子。 硬笔部分也都是笔顺从内到外的字,老师稍强调一下并提出看谁临得像。 四、 巩固练习: 五、 完成第十四课作业,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书写中的错误,发现写得好的同学。 六、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如有全班性的错误,要纠正。  | |||
| 效果: 同学们对毛笔字的感觉越来越好.有的学生的字开始有 骨感了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张雪梅 | 
| 活动时间 | 2017.12.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笔顺规则(五) | 参加人数 | 36 | 
|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说出范字“田“的笔顺,并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其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五课笔顺规则(五):先里头,后封口。 老师和同学小结范字”田“的具体写法: (1)先写第一二笔,再写第三四笔,最后第五笔封口,人们常把这种笔顺称为“先进人后关门”。 (2)“田”字里的白空比较均匀(即布白均匀,这一术语可不说)。 (3)这个字呈梯形(学生没学过梯形,可说出方形,下边稍小一点即可)。 (4)让学生说出几个先里头后封口这种笔顺的字(日、目、国等)。 老师出示挂图“水”字,请学生看后,说出笔顺,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先中间后两边”,然后老师板书(在课题的“先里头后封口”的后边)先中间后两边。 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水”字: (1)先写中间的第一笔竖钩,再写左边的第二笔横撇,最后写第三笔短撇,第四笔捺。老师提示一下竖钩、捺的写法。竖钩在竖中线上,撇短,捺长,第三笔短撇要直。 (2)这个字从整体看呈“圆”形。硬笔部分强调:书写的字和字头像。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五课作业,学生书写时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学生书写时的毛病。  | |||
| 效果: 好  | |||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
| 社团名称 | 书法社团 | 负责人 | 张雪梅 | 
| 活动时间 | 2017.12.28 | 地点 | 实验室 | 
| 训练内容 | 练习独体字 | 参加人数 | 36 | 
| 活动过程: 一、 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二、 练习独体字 三、 学生学习成果汇报,评选优秀作品,表彰奖励。  | |||
| 效果: 好  | |||
张
雪
梅
金鸡滩镇中心小学
2017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