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7:48:25
文档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英文名称:一、课程任务和目的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
推荐度:
导读《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英文名称:一、课程任务和目的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  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

学  分: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

课程英文名称: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1.教学要求

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明确体育运动与康复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

(1)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发展简史

(3)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方法和要求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体育运动与康复概念、任务、内容。学习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难 点 :“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观点。

(二)体质与健康

1.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体质与健康概念、影响因素,了解体质和健康的评价方法,了解有关体质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2.教学内容

(1)健康的概念、标准和评价

(2)体质的概念、内容和评价

(3)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介绍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质和健康的概念、评价,影响因素

难点:体质和健康的评价

(三)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1.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2.教学内容

(1) 体育锻练原则

(2)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难点: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四)运动与营养

1.教学要求

熟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2.教学内容

(1) 营养素

(2) 热能

(3)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4)比赛期的营养

(5)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营养素、热能、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难 点 :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

(五)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

1.教学要求

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

2.教学内容

(1)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2) 女子的体育卫生

(3) 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4)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难 点 :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的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女子及中老年锻炼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

(六)医务监督和体格检查

1.教学要求

掌握医务监督的目的、意义和体格检查的形式、内容及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熟悉和掌握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熟悉和掌握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某些单项比赛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内容

(1)医务监督的目的和意义

医务监督的目的

医务监督的意义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的内容

体格检查的形式

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

(3)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早锻炼和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

(4)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自我医务监督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

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体育课的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

难 点 :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健康分组,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

(七)运动性病症

1.教学要求

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病症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

2.教学内容

(1) 过度训练

(2) 运动应激综合征

(3) 晕厥

(4) 运动性低血糖

(5)运动性贫血

(6)运动性血尿

(7)运动性腹痛

(8)肌肉痉挛

(9)中暑

(10)运动性猝死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各种运动性疾病的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

难 点 :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八)运动损伤概述

1.教学要求

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含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与致伤条件);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

2.教学内容

(1)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2)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3)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4) 运动损伤的预防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难 点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

(九)运动损伤的急救

1.教学要求

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包扎、止血和骨折、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

2.教学内容

(1) 急救的概述

(2) 出血的急救

(3) 急救包扎的方法

(4) 骨折的急救

(5) 关节脱位的急救

(6) 心肺复苏

(7) 搬运伤员的方法

(8) 抗休克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 绷带、三角巾的包扎、指压止血法及复苏术的的基本要领及技术。

难 点 :绷带、三角巾包扎及复苏术的基本技术。

(十)运动损伤的处理

1.教学要求

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熟悉并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与方法。

2.教学内容

(1)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难 点: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处理

(十一)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1.教学要求

了解运动损伤的中草药、物理、按摩、固定等常用治疗方法和伤后康复锻炼方法。

2.教学内容

(1)中草药疗法

(2)针灸疗法

(3)拔罐疗法

(4)按摩疗法

(5)物理疗法

(6)固定疗法

(7)伤后的康复锻炼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基本操作

难 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作用原理;各种治疗与康复手段的基本操作。

(十二)常见运动损伤

1.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疲劳性骨膜炎、骨骺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诊断、处理和预防

2.教学内容

(1) 挫伤

(2) 肌肉拉伤

(3) 关节韧带扭伤

(4) 滑囊炎

(5) 腱鞘炎

(6) 疲劳性骨膜炎

(7) 骨骺损伤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征象,处理方法。

难 点 :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

(十三)按摩

1.教学要求

熟悉并初步掌握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常用的按摩方法,按摩的应用

2.教学内容

(1) 按摩概述

(2) 常用按摩手法

(3) 按摩的应用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常用按摩手法

难 点 :常用按摩手法

(十四)医疗体育概述

1.教学要求

了解并熟悉医疗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生理作用、医疗体育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作用。初步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和要求。

2.教学内容

(1) 医疗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2) 医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

(3) 运动处方概述

3.重点和难点

重 点 :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

难 点 :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认识,而且可以直观的验证理论,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并且学会分析实验的结果,为今后学生教学、科研、训练工作中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验一  体育课生理负担量计算与评定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熟悉体育课医务监督的方法、手段和评价标准,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服务。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教师组织教学的情况及测定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反应,判断体育课教学是否符合体育运动与康复的有关原理。

(二)实验内容

对学生体育课运动中心率的测量、记录,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平均心率和负荷指数,对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评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心率遥测仪、秒表、直尺、计算器等。

实验二  止血、包扎、固定、伤员搬运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指压止血法,掌握绷带、三角巾的基本包扎技术要领,正确掌握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和搬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指压法止血方法、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固定、伤员搬运。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绷带、三角巾、夹板、棉花、剪刀、担架或床板等。

实验三  心肺复苏术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的单人操作。

(二)实验内容

通过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学生必须完成双人操作和单人操作并急救成功。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剪刀等。

实验四  按摩基本手法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手法的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技巧。

(二)实验内容

推拿按摩基本手法练习。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教学可视教材、按摩床等。

实验五  综合实验及考核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综合复习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创设一个运动中伤病的情境(如踝关节扭伤),训练和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体育保健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体育保健专业实验相关仪器设备及材料。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合计
绪论11
体质与健康12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22
运动与营养24
不同人群的体育保健和体育卫生25
医务监督和体格检查228
运动性病症26
运动损伤概述22
运动损伤的急救224
运动损伤的处理123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11
常见运动损伤22
按摩125
医疗体育概述14
22
合计221032
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开课学期实验要求实验类型
1体育课生理负担量计算与评定2必修设计
2止血、包扎、固定、伤员搬运2必修设计
3心肺复苏术2必修综合
4按摩基本手法2必修设计
5综合实验及考核2必修设计
六、与各课程的联系

《体育运动与康复》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将运用以上先开课程中的人体科学知识,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理论和技能,并为其他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七、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课程总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考勤)占10%、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表现)占20%。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姚鸿恩主编.体育运动与康复(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姚鸿恩主编.体育运动与康复实验指导(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2]姚鸿恩主编.体育运动与康复(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姚鸿恩.体育运动与康复高级教程.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4]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周士枋主编.实用康复医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6]俞大方等.推拿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

[7]赵斌.体育运动与康复学习指导.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

[8]胡嘉樵.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9]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九、说明

1、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实验(习)课的设计和组织,加强学生实验(习)技能训练,力求保证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此外,争取创造条件可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

3、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执笔人:     

审核人: 

  

文档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

《体育运动与康复》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32(其中理论22学时,实验10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英文名称:一、课程任务和目的体育运动与康复是研究体质与健康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并能担任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健康指导工作服务,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