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研究应考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8:05:00
文档

研究应考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研究应考策略提高复习效率——2008年高考后期复习浅谈浙江杭州学军中学傅岩今天距高考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时间,应该是进入了语文复习的第二阶段尾期并进入第三阶段。按照计划,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已经结束,这一阶段用四个月左右分块复习,面面俱到,点点夯实,滚动推进。具体分为语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五大板块。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用三个月左右进行综合练习、专项补缺,精出或精选一批模拟试卷,针对同学们练习中出现的盲点、弱点,做专项的强
推荐度:
导读研究应考策略提高复习效率——2008年高考后期复习浅谈浙江杭州学军中学傅岩今天距高考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时间,应该是进入了语文复习的第二阶段尾期并进入第三阶段。按照计划,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已经结束,这一阶段用四个月左右分块复习,面面俱到,点点夯实,滚动推进。具体分为语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五大板块。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用三个月左右进行综合练习、专项补缺,精出或精选一批模拟试卷,针对同学们练习中出现的盲点、弱点,做专项的强
研究应考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2008年高考后期复习浅谈

浙江杭州学军中学    傅  岩

今天距高考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时间,应该是进入了语文复习的第二阶段尾期并进入第三阶段。按照计划,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已经结束,这一阶段用四个月左右分块复习,面面俱到,点点夯实,滚动推进。具体分为语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五大板块。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用三个月左右进行综合练习、专项补缺,精出或精选一批模拟试卷,针对同学们练习中出现的盲点、弱点,做专项的强化训练。这一阶段是建立在综合训练基础之上的专项训练阶段,立足于做透练精,使能力的提升产生质的飞跃。2008年3月至4月:精选或组合3—5份模拟试题,针对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和现代文中的典型问题,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作文限时综合训练。第三阶段(2008年5月)在考前一个月,查漏补缺,融会贯通,做好考前的调节和准备。

当然各校的复习计划会有所不同,每个同学根据这个计划也有适合自己的一些安排。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讲后期复习复习应该采取的共同的策略,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

一、研究命题变化,采取相应对策

在2008年省考纲未出来之前,我们可以以今年的考纲为依据,因为新的考纲不会有太大调整。分析历年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出考查的重点内容,可以明确复习的方向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历年高考试题中稳定部分

1.语言基础。常考点:语音、文字、词语1、词语2、病句。轮换考点:标点、修辞、连贯、文常、对联、名句默写。对策:全面梳理,突出重点。

2.阅读材料特点。小阅读中科技文和社科文轮流出现,古代文体以散文为主,大阅读全是散文。小阅读训练时要兼顾,文言文以散文为主,但考查的重点仍然是语言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大阅读以文化类文学类散文为主。

3.诗歌鉴赏。选材以短的诗词曲为主,考查的方式有单首鉴赏和几首比较鉴赏,考查重点是理解思想情感,品味意境,鉴赏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等。命题形式以比较鉴赏为主。对策:训练重点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的鉴赏。

4.语言综合应用。题型灵活,内容广泛,但主要是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对策:审清题意,规范表达。

5.作文。复习的对策是,多读人文性、文化性强的文章,多积累,多感悟,写出的文章才能内涵丰富,真情动人。2004年到2007年浙江省的作文题命题形式有共同点,一都是话题作文,二是话题都要涉及到两个相关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关系式话题。

我们参看其他省市的作文题目,从命题形式看,有3省市是话题作文,10省市是标题作文,5省市是由材料而自定立意题目和标题的材料作文。从体裁要求来看,只有湖南卷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其余省市都是文体不限或者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而山东要求“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其中的“文体特征明显”值得注意。

由此可见,标题作文比重加大,已占半壁江山,浙江省连续四年的话题作文在今年是否还要继续?实际上,话题作文的利是审题不难,但由于少,开放度大,会出现嫁接作文甚至抄袭作文,所以材料作文和标题作文仍然是两种重要的命题形式,今年浙江省的作文题目是可以出现这样的题目的,同学们要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二)2007年试题的具体变化

1.2007年我省高考语文命题有一些变化。如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改为选择题,我们的对策是避免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文学常识的考查由选择题改为改错题,内容有适度的延伸,复习的对策是要结合作品的内容去识记文学常识。

3.古文考查增加了文言断句的内容,复习的对策应该是继续积累重要词语和句式,注重诵读,强化语感。

4.现代文大阅读第21题,改成分值很高的开放性赏析题,复习对策应该是强化赏析和表述能力。

5.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在命题的内容与形式上均有新意,复习的对策应是更加重视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训练,先想清楚再写出来。

总的说来,对于“稳”的部分,我们要稳扎稳打,重点突破;对于“变”的部分,只要根据考纲要求,复习训练到位,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针对语文高考大纲变化采取的几点措施

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已经出台,浙江省相关的考试说明在月底出台。今年是语文新课程实施前的人教版教材的最后一次考试,全国高考大纲体现了稳定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安心地按既定计划复习即可。

第一点变化是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识记”里,去年的说法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今年表述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删除了词“常用”。

针对这一点,考生没有必要过度增大复习的范围和提高难度,对于高中生,考查的仍是基本的语言知识,复习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容易写错读错的字就行了。

第二点是在“表达应用”里,在去年的“简明、连贯、得体”前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应该说是加大了考查语文素养的力度,如“生动”要求表述的语言有文采有感染力,考生应该在语言应用的练习里强化训练,在阅读和写作里也可以考查这些能力。

第三点将考查“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要求两条合为一条“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没有实质性变化,考生按计划复习即可。

第四条是作文每写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考生可以将自己历次作文和练习里出现的错别字一一改正,考前训练和高考时,写完作文后及时复查改正,这样可以减少错别字。

二、语文高考后期复习十个热点问题解答

离高考只有近两个月时间,在给同学们讲高考复习的策略时,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复习中的热点问题。在这里就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一点粗浅的解答,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个问题:第一大题的1—2小题怎样复习才有效果?

语音识记。语音易错,常常是常见字的读音容易弄错。如2004年浙江考题“招徕”和“青睐”中“徕”和“睐”的读音,2005年浙江考题“怏怏不乐”“筵席”中“怏”和“筵”的读音,这两个字都是课文里的,这样的题目既要辨析,又要小循环强化识记。

辨析错别字。2004年浙江考题“忧柔寡断”“饥肠漉漉”“良晨美景”,2005年浙江考题“名信片”“幅射”“世外桃园”考的都是常见字。可见,对于识记为主的内容,应在“常见”上多下工夫,效果就好。同时,结合词语的含义辨别字形,就不会看错。如“优柔”是“犹豫不决”的意思,与“忧虑”的“忧”没有关系。“辘辘”是形容车轮的声音,用在“饥饿”后,形象地表现出饥饿的情景,“漉漉”有三点水,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明信片”,因为邮寄时不用信封,所以用“明”。“桃园”应是“桃花源”,“源”是水源不是园林。“幅”与“辐”从两个字的形旁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基本意义。

词语辨析选用。既要识记理解一定量的常见词语的含义,又要注意辨析常见近义词语的不同点,再结合语言环境,推敲其具体用法,就容易答对。如2005年浙江考题,“病症”和“病征”,“症”是病,“征”是“征象”,是病症表现在身体外面的现象。“干预”主要是过问,“干涉”有“制止”和“硬管”的意思。“虽然”和“即使”区别在于,前者后面讲的是既成事实,后者后面讲的是未成事实。

第二个问题:第一大题目中哪些是重点题目,怎样复习才有效?

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对考纲里的重要考点一定要强化过关,对于重要考点要重点梳理、细化。例如有的同学经过对自己几次重要考试的分析,找出得分低的弱项,搞清楚典型错误,集中突破。

例如,前6题中的词语和病句辩析题目就要高度关注,就要全面检查落实。

1.词语:必考点也是难点

(1)词语积累的量怎样

怎样积累整理词语?一是复习资料列举的词语;二是整理试题里出现的词语,三是利用词典拓展积累的一些词语。这里提醒大家,利用好工具书而必须是规范的工具书。

(2)哪些词语是自己联系中最容易弄错的,用纠错本积累。类型清楚了,有利于解题思路顺畅。

整理的类型如:

第一、望文生义一类;第二、褒贬颠倒一类;第三、对象配错一类;第四、误解典故一类;第五、人称或角度不当一类;第六、程度轻重不分一类;第七、缩小词义使用范围或数量一类;第八、语意重复一类,第九、似是而非,彼此误代一类;第十、语意自相矛盾一类;十一、属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误用一类。

2.病句:必考点,也是难点

(1)对考纲列举的病句类型的辨析是否熟悉;要熟悉6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2)练习中所有的类型是否涉及到,对于你来说,下列类型的病句的辨析还有问题?整理类型如:

第一、不易看出的语序不当;第二、不易看出的成分残缺或赘余;第三、结构混乱中的重点问题;第四、表意不明的类型是否清楚;第五、不合逻辑的类型是否清楚。

第三个问题:第二大题即科技社科文阅读怎样提高正确率?

1.找到正确率不高的错因,使解题思路更清晰。

(1)让人跺脚的错误:审查不严,讲题干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看成是“选出正确的一项”,做题时不妨在问卷上将“正确”与“不正确”标出以提醒自己。

(2)让人弄难的错误:有的选项里常常有表示偶然与必然、未然与已然、肯定与否定、全部与部分等词语,有是高看了高考试题的难度,以为不会考这样的信息,反而去将没有问题的选项看出问题来,以致选错。

(3)自以为对的错误:例如从是否符合原文信息的角度看,单看4个选项的信息可能都是正确的,而题干却是要求选出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有时侯只是选出了与原文信息符合的一项而不是题干要求的那一项。做完了,还以为是对的,其实错了。

(4)让人想不到的错误:例如有的选项将原文信息的整合,事理之间可能没有逻辑联系,可能是逻辑关系颠倒,可能是逻辑关系错位等等,考生局限于看信息是否与原文相符,想不到这一方面的问题,故而选错。

2.采取有效的训练措施

(1)精选精练规范题目如高考试题或者好的模拟试题,限时训练,提高效率。

(2)熟悉选项常见的考查点,如“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转换话题”“指代不明”“因果倒置”“未然已然混淆”“答非所问”等等,使解题目思路顺畅。

(3)及时复习已经训练过的文章,看熟20篇左右的文章,提高快速阅读文章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第四个问题:第三大题即文言文在后期怎样能进一步提高?

文言文练习了很多,但文言文阅读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原因可能是以前都是匆匆忙忙地做题目而没有更为系统地深入地复习。那么此时就可以这样做:

(1)回归课本,对重要字词句彻底弄清并积累。

(2)熟悉已经训练过的文言材料。因为再去多做新练习,效果不一定好,复习已经训练过的文言文,因为篇目已经很多,几十篇弄熟了,再熟读,语感也有了,高考的能力已经包含其中。

(3)强化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扎实了,解题就顺利。

如常见实词及活用情况,考纲上列举的虚词,教材上列举的常见的文言句式,整理出来的常见的文言固定格式等等。

第五个问题:诗歌鉴赏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怎样避免?

(1)最常见的错误是积累不够,曲解诗意。如:鉴赏[宋]杨万里的一首诗歌: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诗中写到孟浩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错答成: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怀念。

参:表达了诗人潇洒风流、怡然自得的情怀。(大意对即可得分)

对于教材中的和已经训练过的诗歌作品要读熟悉,字词句讲透,强化语感受,不要再去作过多的新题。可以利用诗歌鉴赏辞典想一想,对一对,让思维得到训练。

(2)诗歌鉴赏题最容易出错之处是鉴赏时不管诗歌的具体内容,采用贴标签的方式鉴赏,表述就显得空洞。复习时就应该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时候抓住“诗眼”或“词眼”品味,就能理解诗的主旨,这样再解答其他小题目,就容易答对。

(3)对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不熟悉,鉴赏不到位。其实考查的是常见的技巧,找出几个重要的技巧,结合已经做过的诗歌揣摩品味,是有效果的。

第六个问题:怎样避免默写名句名篇的错误?

复习时应该从三方面强化:一是注意理解记忆,真正理解名句的意义以消灭错别字;二是平时背诵不能只背上下句而应该整体背诵,题目的填句环境变了,也能写出;三是口头背诵和注重书写过手结合,这样就记得牢,写得准。

从范围上来说,不要太宽,首先弄清高纲要求背诵的篇目。

第七个问题:做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时,容易出错的是哪些地方?怎样答题才更准确?

首先,不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层次,造成两点失误。一是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是出错。主旨把握不准,解题时就会因没有中心而偏离正确的理解。二是概括要点不全。复习训练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结合分析文章的思路层次,抓住关键句就可以准确把握了。如2005年浙江省考题第21题为“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这是一个主干题目,分值为6分,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如果不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分析理解,就难以准确回答。结合标题,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的思路层次,可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一段说的是我们不能离开“令人窒息,让人沉闷”的人群,第二段第一层,抓住关键句,可以知道说的是“欲望集结欲望洪流的人群里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这是从反面讲,接下来是第二层,用典型的事例来阐明伟大的精神创造是怎样产生的来突出对氨衰败普世价值的精神追求。后三段是从“我”的角度进一步突出这个中心。由此,可以解答第一问:超越欲望,追求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空间(或“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至于第二问,结合第一段和后三段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如“令人窒息,让人沉闷”概括出: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我也不愿……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等概括出答案: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又如2007浙江省高考题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先按照“早已成为”找到信息区间在第一和第二段里。分层并概括,第一段是一层意思,第二段根据“先后有72位君王”和“历代的文人墨客”应是两层意思,因此就可以概括为三点,这样要点就不会有遗漏了。※《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

其次容易出错的是不善于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常常是完全用自己的话回答,因而概括不准,偏离文本旨意。如同2007浙江考题第18题“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先找到““锁闭心态”相关的信息区间: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第一句是解说,“自夸”直接选出,根据“与其说……不如说……”这个句式的特点,语意重点在“不如说”这句上,再根据要求不超过2个字,选出“卑怯”。(各不超过2个字)找到有关段落,从原文中可以直接筛选出两个词语“自夸”“卑怯”。

第三是是不理解表现手法的特点和表达作用,分析鉴赏达不到要求。如浙江省2007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段话是: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念“床”)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有的同学对“表达技巧”不太熟悉,没有搞清楚“修辞手法”同表达技巧的关系,无从下手。二是知道是某种技巧,不能某种技巧的特点来分析。如某种修辞手法,但不能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文章句子的表达效果。如回答为“这段文字写出了泰山的朦胧美,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泰山的神采”。这就是没有看出这段话有哪些具体的表达技巧。有的同学只看出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他未能看出,尤其是扣紧“语言”特点没有看出“使用叠字”这一点。有的同学看出了什么手法,但是没有写出表达技巧的效果,即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参: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后期复习注意几点(1)揣摩高考题 (2)归类整理典型的答题类型(几十篇文章训练后,题目的类型和解答题目的的方法技巧已经包含其中)  (3)熟悉已经训练的文章   (4)适当选读一些精美文章,尤其是散文

第八个问题:怎样应对2007年浙江省高考大阅读中的新题型,即鉴赏题型?

浙江省2004—2006年的大阅读中最后一道题都是5选2的选择题,2007年改为鉴赏题目,给7分。从去年各省市的试题看,只有四套题(全国3、北京、天津、江西)在这样的大阅读中有选择题,其全是表述题。这题目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如福建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湖南省考查的力度最大,作为第六大题“文章赏析”共14分,从下列角度((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3)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相当于一篇短文,浙江省的题是: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这种鉴赏性题目,体现新课理念,能综合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认识评价、概括表达等多种能力和素养,是今后命题要坚持的,所以要高度关注。

做好这样的题目,要做到几点:

(1)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针对性地回答问题。不要架空赏析。如浙江题有“联系全文”的要求,而这个句子是文章的最后一句,就要考虑与前文的关系和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有一个要点可以答出: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文章最后一句,常常有深化全文主旨的作用,可以答出“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这一点。

(2)找准赏析的角度,不要过大或者过小。如福建题目明确要求的是“含义”和“结构”两个角度,而浙江是“写一段赏析文字”,其角度应该既有内容方面的,也有形式方面的。可以答出:“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文章最后这一句的标点是省略号)

(3)分析要具体深入,表达要条理清楚。例如上面的“递进句式的运用”“实写与虚写”这些都是具体深入的。不要贴标签。如“画龙点睛”“深化主旨意”,只讲概念,不做分析。好的赏析文字其实也是一个精彩的语段落:要点准确完整、层次分明、语言顺畅甚至有文采。

第九个问题:语言综合应用题主要有哪些易错点,怎样复习才能提高应考成绩?

2004年、2005年浙江省高考题中语言综合题共考查了句子组合、信息筛选、句子仿写、对联写作、广告语、句子连贯、标点和词语运用等。语言综合题形式多样,常常出现新题型,考查的是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1——6题没有考查的考点常在本大题中出现,如标点、连贯,二是语言表达的性强,如句子组合、仿写、对联写作。

考生容易出错的主要有下列几点。

1.题型不熟悉

如:如连贯的几种方式;句子组合的基本原则;下定义的方式;新闻的问题特征等。如为“消息”拟标题,就要知道标题、导语、主体等之间的关系;如观察“漫画”应注意标题的含义,画面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画面中的提示语言,画面使用的夸张、变形手段等所包含的意义等,处理好这些细节,答题就会更为到位些。

2.理解分析语段或句子的思维能力不够强。

(1)要研究一个规范语段落的组成。例如本段的中心是什么?有几层意思组成?这几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每一层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做了,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理解句子的含义。如2007年浙江省考题第22题。

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用陈述句将反方正方的观点说出,反方:美不是客观存在的;正方:美是客观存在的。下面的问句能得出“美是客观存在的”的说法,就是正方的观点。

下面的问句能得出“美是客观存在的”的说法,就是正方的观点。

有考生的答案是:*昨天你看到的月亮和今天你看到的月亮,难道不是同一个吗?

得出的说法是:是同一个月亮。(月亮是客观存在的)(错误答案)

有的考生的答案是:词人苏轼观赏到的大江澎湃,难道你没有感觉吗?

得出的说法是:有感觉,感觉到了大江澎湃。

改一改:改:*词人苏轼观赏到的大江澎湃之美,难道现在的你没有感受到吗?

得出的说法是:(虽然我与苏轼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我)感受到了,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正确答案)

3.对题干的要求或者题目语境的隐含条件没有弄清楚。

例如1(2007天津卷).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注意:弄清材料中隐含的仿写条件

(1)原句中的季节特点:春……清寒;夏……燥热。

(2)每句中与季节相应的植物特点(兰……幽美,荷……淡雅:用形容词写出)

(3)后两个形容词语义相反。

答案讨论

(1)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华美,才多了些活力,少了些萧寂。

(2)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优美,才多了些凝重,少了些浮躁。

(3)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质朴,才多了些热烈,少了些萧条。

改:(4)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绚烂,才多了些热烈,少了些萧条。

(1)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傲骨,才多了些坚韧,少了些怯懦。

(2)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生机,少了些肃杀。

(3)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暗香,才多了些温暖,少了些寒冷。

(4)改: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俏丽,才多了些温暖,少了些寒冷。

4.表述不准确、规范

还要注意一些要求书写的题目必须书写出来,如概括和仿写,再和参比较调整,让自己的思维得到训练,这样才可能使表述更为规范。表述要按照题型特点行文,让人明白。如改正病句,有同学随意地用一些符号表示,应该用文字如“×××删除”“×××改为×××”就清楚明白了。复习时应该将本大题的基础知识系统整理,并结合解题思路来巩固强化。

5.基础知识有缺漏。如:

(1)八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有问题。

(2)对各种句式不熟悉,如单句和复句分不清楚,对各种句式的作用不完全明白。

第十个问题:高考作文有哪些失分点?怎样写得更好一些?

1.写作角度选择失当而失分。

话题作文有开放的特点,但不等于没有性,更不等于没有下笔的角度。有时材料就告诉了考生写作的角度。如2005年浙江省考题是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可见“以小见大”就应该是比较好的角度。又如2004年浙江省考题的话题是“人文素养与发展”,有的考生感到话题很大,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找不到恰当的角度。其实,高考作文由于800字的,从写作总的指导思想上讲,“以小见大”是最基本的角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得深刻透彻一些。所以在后期训练中应十分注意选好角度这个问题。

2.材料单薄易失分。

高考中不少作文常常是因材料单薄内容空洞而失分。当然,材料不是约好,关键是要充实恰当。如浙江2005高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片段: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复习训练时不只是积累一些材料,还要善于运用材料和加工已知材料。例如《失街亭》这个故事,可以作为2003年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的材料之一,还可以因文章的不同需要而对此材料加工,为我所用,如“谦虚”“公正”“合作”等话题,均可以用这个故事作为一个材料。所以,在复习时不妨对自己积累的材料做一些多角度的思考,高考时就会运用自如,何愁没有材料呢?

3.分段不恰当而失分。

分段其实就是分清层次。一般说来,应该在五段以上,当然不是越多越好。如前年浙江省优秀作文《手心里的太阳》和《红绣鞋,白布里》分别为10和11段(一篇是寓言,一篇是记叙性散文)。写作时要有意识地根据文章的层次切分出段落来,比如在转折处,在递进处,在并列处分出段落。

4.开头和结尾行文不当易失分。

从内容上说,开头要能引起下文或者点明题意,结尾要能回应前文或者是“点睛”;从篇幅上说,应该简短有力。如《手心里的太阳》的开头为:“佛低声吟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结尾为:“手心里的太阳,虽然微小,却能够折射出这大千世界里最璀璨的光芒。”《红绣鞋,白布里》的结尾为:“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可以这样说,中间的段落有时少一段或者多一段可能无关紧要,而有好的开头和结尾却是十分重要的。

5.刻意求文采易失分。

高考中有考生的文章有的段落语言平实,有的段落文采斐然,很不协调,看得出考生是在追求文采而想在发展等级上得高分。其实,高考作文首先不要刻意追求发展等级高分,因为在真实情感的驱动下,朴实本色的语言也会顺畅感人,也会得高分,关键是文章要有思想,不要为文造情,而要为情造文。所以,复习训练时可以集中自己已有的文章,看看自己文章的语言怎样调整更为顺畅一些,可以做一些修改训练,如句式变换,增加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推敲和调整句子的顺序,调换更为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等等,这样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新的提高。

6.书写不规范易失分

一是错别字,二是潦草,三是过小,四是涂改多,卷面不整洁。

※关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有所追求但不刻意追求。(2)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做好一点或者两点,能给打动阅卷老师就行。怎样的作文能打动阅卷老师?

(1)思想健康,感情美好。写出生活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美好感情。

(2)关注时代,格调高雅。关注时代生活,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而不是呼政治口号。

(3)以小见大,深入透彻。大而空、套话连篇、见解肤浅、情感直白、无病呻吟之文不受欢迎。

(4)语言优美,书写工整。饱含真挚感情的优美,朴素也是一种美。

※强化的具体措施:总的来说,树立后期作文训练有所作为的意思,主要从从审题立意、结构思路和语言三个方面下功夫。具体可以这样做:

(1)分析自己历次作文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2)揣摩高考优秀例文: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

(3)写好标题、话题、材料作文各3篇左右:找老师面批改,针对性练习。

(4)课内外结合积累一定的材料。

三、后期复习再强调几点

1.查漏补缺抓重点,注重解决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注重整理积累,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3.注重落实求消化,不要贪多求新,挤掉了自主巩固的时间。

4.读美文,读报刊,品味鉴赏,大有裨益。

文档

研究应考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研究应考策略提高复习效率——2008年高考后期复习浅谈浙江杭州学军中学傅岩今天距高考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时间,应该是进入了语文复习的第二阶段尾期并进入第三阶段。按照计划,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已经结束,这一阶段用四个月左右分块复习,面面俱到,点点夯实,滚动推进。具体分为语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五大板块。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用三个月左右进行综合练习、专项补缺,精出或精选一批模拟试卷,针对同学们练习中出现的盲点、弱点,做专项的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