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定义
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以及趋势所进行的相关预测、推理等一种思维能力,它完全表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该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进行的一种深化的认知过程。在观察病情、执行医嘱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过程中护士均须应用预见性的思维方式,即护理工作中必须采用质疑以及探究的思维方式进行,才能使护理质量得以保证。
二、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提高护士思维与钻研的能力
2.保证护士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行为
3.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
4.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三、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也称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抢救的转变。
四、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护士必须认识到:预见性思维能力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所必备的能力。护士通过临床实践和交流学习,逐渐累积护理经验和教训,提高思维和行为能力。护士将现有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升华为思维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五、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业务学习
2.护理查房
3.综合能力的培训
4.护士自身的训练
5.护士综合能力培训
六、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1.预见性思维在抢救中的应用
1)正确评估病情,实施护理的预见性思维
抢救患者,死亡危险性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时间。虽说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有利于合理有效的治疗,但毕竟还需通过各种理化检查手段才能完成。因此,护士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伤情评估—紧急护理救治—配合诊断—继续进一步救治这一科学的护理抢救程序中。
2)正确应用抢救器材设备的预见性思维
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准备仪器设备和正确地配合医生的操作将直接影响着对病人生命的抢救。在抢救仪器的应急操作中,应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即使情况突变也能沉着冷静的应对。
3)合理使用急救药品的预见性思维
应用急救药品抢救危重患者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同时也能体现出护士对疾病理论知识与抢救药品的掌握程度。静脉给药的思维活动是护士在抢救患者的瞬间做出的,包括静脉穿刺工具和多通路穿刺部位的最佳选择,它可以直接提高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危重病患者病情凶险,短时间内做大量的处置,药物使用是稳定病情的第一关键,护士除了提高对患者症状的识别能力外,还应根据病情预见性设定提前量。
4)护士的自身素质: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思维敏捷,灵活应变。
2.危重病人的预见性护理
1)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a.压疮的预见性护理
加强压疮评估;床上移动时严禁拖、拉、拽等动作;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无渣屑,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保持皮肤的清洁,被服随脏随换;重视约束带、静脉置管、胃管、尿袋固定处的皮肤情况;必要时给予棉垫覆盖骨突处;大小便失禁者注意保持肛周及会阴部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
b.跌倒的预见性护理
进行跌倒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密切观察;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防滑倒标识醒目;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血压、血糖不稳或意识模糊患者减少活动,如厕、洗浴过程需专人陪护。
c.非计划性拔管的预见性护理
妥善固定,标识清楚,落实床旁交制度;风险评估,床旁监护;保护性约束;烦躁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适当镇静;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舒适护理。
2)护理导管相关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a.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严格掌握插管指征,每天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落实3个无菌:无菌技术、无菌物品、无菌插管;保持管路通畅及密闭;手卫生;标准预防;避免为预防感染而频繁更换导管。
b.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遵循正确的插管实践,即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严格无菌操作;手卫生,标准预防;充分的皮肤消毒;严格掌握插管指征,每天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定期更换敷贴、三通、肝素帽等静脉通路器材;选用抗菌导管穿刺;避免为预防感染而频繁更换导管。
2016年5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