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题一: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03) (B)
–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你的;我的之类的观念
–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
–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
–
•
•
•例题二:在讨论“法的起源”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4年](C)
•A.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错,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错,是依据国家权力所及的地域来界定的)
C、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对)
例题三 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AC)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书104页)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
•
• 司法考题:(不定项选择)
例题四: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BD)
A.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A项是确定性指引,公民不能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C项既有选择性指引<裁判员>;又有确定性指引<故意杀人犯>)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例题五“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法律的可诉性特征?(07卷一7题) (B)
•A.下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与上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冲突而被宣布无效
•B.公民和法人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C."一国两制"原则体现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
•D.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
•
•
•
• 例题六:下列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社会规范,因而具有规范性(错,不能调整人的思想)
•B、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而保障实施的,因而具有国家强制力(对)
•C、法是由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因而具有国家意志性(错)
•D、法的可诉性表明,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必然性(错,法的可诉性是一个应然性要求,实践中由于立法的缺陷,存在着法无可诉性的情形。)
•
•
•
• 例题七:判断正误
•A.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错,不是互为前提和基础)
•B、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对)
•
•
•
• 例题八.: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错,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
•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P108)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错,最终决定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错,法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
•
•
• 例题九:容某与贾某签订了一份有效的买卖合同,约定容某20天后向贾某提供20吨优质大豆,用于豆油生产。贾某又于三天后与刘某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贾某将20吨大豆制成油后全部卖给刘某。对于贾某的行为,法律显示出哪些规范作用( AC )(多选题)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AC【解析】对于贾某来说,签订了这两个合同,他由此享有了依据该合同而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法律的指引作用;而贾某之所以能签第二个合同,只是基于他对第一个能够恰当履行的预测上面,这体现了法的预测作用。
•
•
•
•
• 例题十;王某是某大学学生,在校强奸某一女生后潜逃回家。其父得知情况后,对其错误进行严词训斥,并责其到机关自首。王某自首后,人民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此事反映了法的哪些规范作用?( BCD )(多选题)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解析】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是判断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王某强奸已构成违法犯罪,法律给予其谴责和刑事制裁,起到了法的评价、强制和教育作用,而指引作用与题意不符。故选B、C、D。
•
•
•
• 例题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1998-1-24,单)(C)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
例题十二:学者们认为,法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1997)其理由在于:1.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2.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3.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4.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理由是正确的:(CD)
• A.1.3.4
• B.1.2.4
• C.2
• D.3
•
•
•
• 例题十三:.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在中国流行时,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说明法律原则具有哪些作用?(2006-1-52,多)(ABCD)
• A法律原则具有评价作用
• B法律原则具有裁判作用
• C法律原则具有预测作用
• D法律原则具有强制作用
•
•
•
• 例题十四:从日本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法系?(B)(1998年试题,1分)
A. 中华法系(已经不存在了) B. 罗马法系 C. 印度法系(已经不存在了) D. 英美法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的是不同法系的国家。法系和英美法系是目前世界上两大主要法系。此外还有其他的法系,包括中华法系、法系以及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
•本题选B的理由是,日本现行的法律制度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形成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走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实现法律的近代化。日本从欧洲的罗马法系国家,尤其是德国引进了一整套法律制度,因此,日本也属于法系国家,应选B。
•但A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我们知道中华法系是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法律制度的总称,由于在清末,近代法学的奠基人沈家本对传统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变革,使得以《唐律疏议》为代表而形成的中华法系渐趋解体。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法律制度属于中华法系,这是日本吸收中国法律制度的结果。但本题考的是日本现行法律制度所属的法系,因此A 应排除。
•
•
•
• 例题十五:下列关于法的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BC)
• A、法的继承是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影响和渗透(应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
• B、法的相对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延续性和继承性
• C、反映法的一般价值的原则,是法的继承内容之一
• D、社会主义的法和资本主义的法之间是不会存在有继承关系(可以有继承关系)
•
例题十六: 从法律构成看,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用( C)(1995年试题,1分)
A. 制定法 B. 单行法
C. 判例法形式,但也有制定法
• D. 习惯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的是英美法系国家法的构成。从法律构成上看,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用判例法形式,包括普通法和衡平法,但也有制定法,制定法主要表现为单行法律、法规,而不是成文法典形式。如英国《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三年法令》等,美国《宣言》,美国有成文。A和B是错误的,因为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有制定法,但它并不是英美法系国家主要的法律构成。D是错误的,尽管英美法系国家习惯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法律构成的主要方式,故ABD均应排除。
•
•.
•
• 例题十七: 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002年试题) (ABD)
A. 法律渊源 B. 法的分类
C. 法典编纂 D. 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
注意:{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有六个方面:a.历史渊源和传统不同;b.判例法的地位不同;c.成文法典的地位不同;d.诉讼程序不同;e.法律分类不同;f.法律思维不同;g.法官权限不同(即判决程序不同)}
•
•
•
• 例题十八: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英美法系的特征?(1999年试题,) (BCD)
A. 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
(错,有正式法律效力)
• B. 在法的基本分类中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
C. 在诉讼程序上采取当事人主义
D. 成文法是法的渊源之一
•
• 例题十九: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均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编纂而成的。从《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罗马法的本质和渊源上看,下列选项中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1998年试题)(BC)
A. 三者都归于同一个法的历史类型 (错,罗马法属于封建法,《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属于资本主义法)
• B. 法的发展过程具有历史延续性 (对)
C. 法的概念、技术和原则具有可继承性(对)
• D.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移植的关系 (错。不能相互移植,这三部法典错在时间先后问题,不是同一时代的法典)
•
•
•
• 例题二十:下列哪种说法正确(2008)(AD)
•A.法系是一个比较法学上的概念,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的不同对法所作的分类(对)
•B.历史上曾经存在很多个法系,但大多都已经消亡,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法系只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 (还有法系)
•C.民法法系有编纂成文法典的传统,因此,有成文法典的国家都属于民法法系(错,英美法系的国家也有成文法典)
•D.法律移植是一国对外国法的借鉴、吸收和摄取,因此,法律移植是法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
•【答案】A D
•【考点】法系 法律移植
•【解析】
•在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是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但是并非历史上的法系全都消亡了,如法系还存在。所以选项B错误。
•民法法系确实有编撰成文法典的传统,但有成文法典的国家并非都属于民法法系,与民法法系相对应的普通法系国家如英国美国都有成文法典,所以选项C错误。
•法律移植是法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法制的发展进程中很多法律也是移植的结果,所以选项D正确。
•
•
•
• 例题二十一:法律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2002年试题)(ABC)
A. 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 B. 适当的超前性
• C. 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 D. 时间的先后性(错,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某些因素是对同时代的的其他国家的法律或国际条约的引进、吸收和摄取)
•
• 例题二十二:以下关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区别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CD)
• A. 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的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 B. 法的移植(应是法的继承)是新法可以批判吸收旧法中适合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的某些因素,而法的继承(应是法的移植)的效果却有好坏之分
• C. 法的移植的范围是外国法,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而法律的继承则只能继承本国旧法的合理因素
• D. 法的移植以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着共同性,即受同一规律的支配、互不排斥、可互相吸纳为前提的,而法的继承则以新法和旧法之间存在着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为前提的
•
• 例题二十三:【2007 一 56 (卷一真题)】关于法律发展、法律传统、法律现代化,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BD)
• A 、 中国法律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
• B 、 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各民族法律的特殊性逐渐受到普遍关注,民族历史传统可能构成现实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
• C 、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已失去了意义
• D 、 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
• 参:A,B,D 您的答案: 解析:本题也为一理解性的题目,涉及法律演进方面的一些知识点。法律演进方面的内容今年的司法考试考得不多。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化相适应,法律不断地发展、进步。法律历史类型、法律现代化、法律继承、法律移植等从不同角度探讨法律的发展。法律现代化是指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法律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根据法律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法律现代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发型的法律现代化和外源型的法律现代化。中国法律的现代化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在制度层面上启动。在这一背景下,从起因看,中国的法律现代化明显属于外源型的法律现代化,西方法律资源也就必然成为中国法律现代化的主要参照。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即通过大规模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立法,自上而下地建立全新的法律。一方面是历史上缺乏法治传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实的迫切需要,在这双重压力夹击下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制建设具有浓厚的“工具”色彩和“功利”性。法律传统是指世代相传、辗转相承的有关法的观念、制度的总和。
•
•
•
• 例题二十四:.法的要素不包括( C)
• A.法律规则
B.法律概念
C.法的渊源
D.法律原则
•
•
• 注意:如刑法第20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在这里,“为了……不法侵害”是条件,“而采取……的”是行为模式,“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法律后果。
•
•
• 例题二十五: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BD)
•A.假定部分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错,可省略)
•B.行为模式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对)
C.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错,可省略)
•D.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对)
•注意:法律条文不一定包含法律规则的要素,但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三要素结合而成,缺一不可 。
例题二十六: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A)
• A.《律师法》第1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对,这也是 禁止性规则,因为有“不得做。。不得做。。”这是勿为行为模式)
•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错,这是权利性规则,也是任意性规则)
• C.《》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错,这是禁止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错,这是委任性规则)
•
•
• 例题二十七:下列有关法律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有(多选)(ACD)
• A、任何法律规则都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对,法律条文可以不包含三要素,但法律规则一定要有三要素且缺一不可)
• B、“代理诉讼的律师,可以依照规定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可以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证据(注意:这句属于权力性规则,因为代理诉讼律师的权利不可随便更改);对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注意:这句属于强行性规则,也属于义务性规则),此规定的前一句话为任意性规则,后一句话为强行性规则(前一句错,后一句对)
• C、“人民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对)
• D、“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这是一条确定性规则(对)
•
•
•
• 例题二十九: (2006年)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A)
•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错,应是法律规则)
• 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对)
•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对)
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对)
•
•
•
• 例题三十:2005司法考题,不定项选择
• 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ABD)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属于法律原则)
•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属于法律原则)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属于法律规则)
• D.党必须在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党内规章,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
例题三十一:我国《》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 (B)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错,国策不是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的要求 (对)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错,这是原则,不是规则)
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错,这不是规则,且凡法律规则都是三要素完整的)
• 例题三十二:下列关于法律原则 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他们的个性(对。因为法律原则通过对法官的“自由裁量”的指导,不仅能保证个案的个别公正,避免僵硬地适用法律规则而可能造成的实质不公正,而且是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张力,在更大程度上是法律保持安定性和稳定性)
• B、法律原则在实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对)
•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错,法律原则不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
• D、相互突然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对)
•.
• 例题三十三: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2007(B)
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注意:判立法的国家,法律规则不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错。应是法律规则)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 例题三十四:(2005年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些理解不正确?(ABC)
• A.这一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
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
C.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
D.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
• 解析: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民法通则》第7条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或法律后果。据此,选项A错误。
• 该条规定的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该原则体现的是秩序价值,而非正义价值。据此,选项C错误。秩序的位阶低于自由、正义等法价值,而民法通则同时规定了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体现自由、正义价值),因此选项B错误。
• 该条表明,应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而处理该利益关系当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
•
• 例题三十五:下列有关法的渊源说法哪些不正确?(2005年(BC)
• A.法系的国家的法律的渊源主要是制定法
• B.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没有成文法(错,美国有成文)
• C.不同国家的法律之间不能进行移植
(错)
• D.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先适用正式渊源,然后适用非正式的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