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凝固点是49℃ B.甲在ab段吸热
C.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D.乙是晶体
2、关于我们生活中一此常识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冬天洗澡水的温度是60℃
B.我国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的速度能达到500m/s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D.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g/dm3
3、关于运动和能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灰尘飞舞属于微观运动 B.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C.从远处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D.行驶中的汽车具有能量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汽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热量
D.热天扇扇子,能降低空气的温度,让人感觉凉爽
5、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扫地的时候看到尘土到处飞扬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花气袭人知骤暧 D.炒菜时闻到了菜的香味
6、如图甲所示是金属镓,把10℃的固态镓放入图乙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第8分钟时,镓已完全变成了液态,则( )
A.镓的熔点为30℃
B.镓的熔化时间为16min
C.由实验数据可以判断镓的沸点为50℃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7、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加快蒸发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9、 “大数据”体现了数量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质量约5kg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40℃
C.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中学生的手长约为80cm
10、水烧开后,壶口会有“白气”生成。以下现象和上述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干冰变小 B. 露珠晶莹
C. 白雪皑皑 D. 湿衣服变干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小明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到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更容易晾干,是因为“通风”加快了衣服表面空气的______,“向阳”可以提高温度,加快水分的______。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______性质工作的。
3、(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
4、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歌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请回答:
(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______吸热;(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海面倒映的白塔是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______的虚像(填“缩小”“放大”或“等大”)。
5、疫情期间,很多地方利用无人机喷洒消毒液消菌杀毒。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正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喷洒消毒液。某次消毒工作飞行距离18km,耗时2h,则此次消毒工作时平均速度______m/s,喷洒的消毒液小液滴悬浮在空中,过一会消失是______(填“汽化”、“液化”或“升华”)现象。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阅读短文
变频空调的节能原理
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并消耗较多电能,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不但电能消耗少,而且室温波动小,舒适度大大提高。变频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选择制热、制冷和除湿运转方式,并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以较小的功率维持设定的温度,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的效果,采用了变频技术的智能变频集中式空调则集中了家用空调和空调的优点,可使空调的耗能降低30%至80%,成为近几年商用建筑的首选。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空调机的制冷原理是:在室内,制冷液由于____吸收热量,而在室外则由于____放出热量,从而把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以上两空均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
(2)在空调机制冷的过程中,压缩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的_________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效果。
(4)根据自己的理解,空调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通过______作为电路的开关达到自动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
2、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3、一只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读数是5℃,在沸水(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读书是95℃。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气温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4、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5、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2cm,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6cm,当玻璃泡放在沸水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6cm。求:
(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
(2)当室温为20℃时,水银柱的长度;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4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1)将图1中三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依次填写在下表相应空格中。
| 被测物体的长度 | 温度计的示数 | 秒表的示数 |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2)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通过 ___________(填字母)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②同学们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个容器,具体形状如图3中的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分别倒入质量不同的水,观察比较 ___________(选填“哪个容器中水先干”或“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
2、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除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_____。
(2)小红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_____[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和小红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_____不同。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_____。(填字母)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中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小阳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_____图。(选填“A”或“B”);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3)小阳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参-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B.由图知,ab段甲的温度保持48°C不变,所以甲是晶体,ab段是其凝固过程,凝固点是48°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B错误;
C.由图知,甲在第2min还未开始凝固,所以是液态,故C正确;
D.乙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所以乙属于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新一代磁悬浮列车的速度能达到500km/h,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m3=1.0g/c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A.灰尘飞舞是机械运动,不是微观运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远处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行驶中的汽车具有动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泡工作时,灯丝温度很高,钨丝直接升华为钨蒸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导致人身体的温度降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A.尘土飞扬是由于尘埃小颗粒在空气中运动形成的,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人们闻到的酒香、花气、菜香味分别是酒精分子、花香分子和油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够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
AB.由图丙知,镓在第2min至第6min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此时温度为30摄氏度,说明镓的熔点为30摄氏度,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知,给镓加热的水的温度为50摄氏度,所以镓从10至50摄氏度的过程中,都吸收热量,而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与水的温度相同,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判断此时镓是否达到沸点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镓在30摄氏度熔化时,水的温度比30摄氏度高,镓能够从水那么吸收热量而熔化,所以镓在熔化过程需要不停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变成小冰珠是凝固现象,小冰珠在降落到地面前,如果没有来得及熔化就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能蒸发变为水蒸气,故 A错误;
B.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一个鸡蛋质量约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5℃,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手长约为2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A.水烧开后,壶内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变干,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流动速度 蒸发
【详解】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快慢、温度高低。
[1]晾衣服时要晾在通风处,通过加快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水分的蒸发。
[2]晾衣服时要晾在向阳处,通过提高温度来加快水分的蒸发。
2、0 热胀冷缩
【详解】
[1]物理学中,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常温下一般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
3、6.70 7
【详解】
(1)[1]由图中可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0.1c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由图中可知,铅笔的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6.70cm对齐,故可知铅笔的长度为6.70cm。
(2)[2]由图中可知,10℃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1℃,故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由图中可知,该温度计的示数为7℃。
4、汽化 反射 等大
【详解】
(1)[1]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可以吸热,所以感到凉爽,因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故填汽化。
(2)[2][3]白塔上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到白塔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跟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所成的是与物体等大的像。
5、2.5 汽化
【详解】
[1]由题意可知,无人机的飞行距离为s=18km,飞行时间为t=2h,故由可得,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
[2]消毒液小液滴悬浮在空中后过一会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三、计算题
1、汽化 液化 将制冷剂由气体液化为液体 转速的快慢 热敏电阻
【详解】
(1)[1][2]空调器的基本原理为:制冷时在室内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从室内带走热量,制冷剂到室外时液化放热,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这样的过程制冷剂将热量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达到了制冷的目的,制热时相反。
(2)[3]空调系统中要将制冷剂由气态液化为液态,要通过压缩体积方式,所以在空调机中有压缩机,其作用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将制冷剂由气体液化为液体。
(3)[4]根据题意: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的转速即功率的大小,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效果。
(4)[5]热敏电阻有根据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电阻大小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热敏电阻作为电路的开关达到自动控制空调电路通断及电流大小的目的。
【点睛】
根据热敏电阻的特性可以达到自动调节电路中电流大小的目的,如空调制冷状态下,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大,则电路中电流减小,可以控制空调的运转功率减小,反之则加大功率。
2、 “粉”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霜. “白烟”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解析】
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冰棒上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茶杯外壁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3、(1)℃;(2)30℃
【解析】
【分析】
(1)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根据这种思路即可得出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
(2)通过分析题意可以得出实际温度与测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代入数据,得出当该温度计指示5℃时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详解】
(1)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5℃~90℃之间一共是90格,表示0℃~100℃,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2)当它度数是32℃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32-5)×℃=30℃.
4、
【详解】
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88mm时的温度是。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
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为
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
答: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
5、(1)0.2cm;(2)10cm;(3)110℃
【详解】
解:(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时水银柱的长度是6cm,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此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6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为
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上升的高度是
(2)当室温为20℃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4cm不标注刻度,则水银柱的最大长度为
设能测量的量大温度为t,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
解得t=110℃,即这支温度计的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答:(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0.2cm;
(2)当室温为20℃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0cm;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4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的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四、实验探究
1、2.50cm ﹣21℃ 2min20s A、C 乙 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
【详解】
(1)①[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50cm﹣1.00cm=2.50cm
②[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图中当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故可知液柱在0℃以下,故温度是-21℃。
③[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20s。
(2)①[4]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改变液体的温度大小,故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②[5][6]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想探究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多少有关,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水的质量,通过观察比较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若比较哪个容器中水先干,则实验时间过长)来比较蒸发的快慢,为便于比较容器内水量的减小,故应该选相同的柱形容器,即如图3中的乙所示相同的乙容器,观察比较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秒表 (a) 质量 固液共存 晶体 C
【详解】
(1)[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的物理量是温度和时间,故实验中还需要秒表。
(2)[3]图2中的(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图2中的(a)气泡在沸腾时体积逐渐变大,这些气泡到达水面会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会散发到空气中,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3)[4]小明和小红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由图3知,初温、末温都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得,因为质量不同,所以都沸腾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即加热时间不同。
(4)[5][6]由图4和图5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已经达到固定的温度(即熔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它正处在熔化过程中,故海波是固液共存态,而且说明它是晶体。
(5)[7]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小试管中的水也达到沸点,但是如果大试管和小试管中水温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从大试管中的水继续吸热,小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AB图中大试管和小试管水上方气压相同,水的沸点也相同,即小试管中水不能沸腾;而C图中大试管水上方密封,气压会比小试管水的上方气压大,即大试管中水的沸点比小试管的水沸点高。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自下而上 A 97 不可行
【详解】
(1)[1]实验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接触杯壁和杯底,因此实验器材的安装应“自下而上”。
(2)[2]沸腾时水中气泡上浮过程中,不断变大,直到水面破裂开来,故A图是沸腾时水中的气泡。
[3]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由图得,水的沸点是97℃。
(3)[4]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小阳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增大气压,无法改变沸点,因此这种做法不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