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年级关联词、修改病句专题[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8:03:17
文档

四年级关联词、修改病句专题[1]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推荐度:
导读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关联词练习

并列关系: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与其……不如……

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 关系;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 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 

因果 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专题四:复习关联词语、修改病句 

【模拟试题】 

一. 关联词语填空: 

1. 小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    )下雨,地(    )湿。 

3.(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4. 诸葛亮(    )精通兵法,(    )熟知天文地理。 

5.(    )答应了,你(    )应该办到。 

6.(    )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    )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7. 语文课上,张老师读课文时,流泪了,(    )他感情脆弱,(    )这篇课文太感人了。 

8. 张明学习成绩好,那是(    )他学习认真刻苦。 

9. 我们读文章,(    )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注意文章的细节,(    )仔细体会那些细节,(    )理解得更深刻。 

10. 鲁迅先生对青年十分关心,(    )写信人署的是假名,他(    )认真地回信指导。 

11.(    )明天不下雨,我们(    )去春游。 

12. 我们(    )说明天起开始好好学习,(    )从今天起就刻苦努力。 

二. 修改病句: 

1. 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和访问。

2. “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 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

 4. 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5. 他在回忆着过去的往事。

 6. 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把功课学好。 

7. 朝霞被大地映得一片金黄。

 8. 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 

9. 在联欢会上,小月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10. 我欣赏了这幅草原风景画册。

 11. 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风。

 12. 猴子拿的帽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13. 妈妈从菜场上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14. 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脸上露出了胜利和喜欢。

 15. 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增加了。 

一、 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

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

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

练习:

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缩句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_______________

4、 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 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 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3、 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4、 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5、 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 全国各地给灾区人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 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6、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试题答案】 

一. 关联词语填空: 

1. 小明在学习上(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只要)下雨,地(就)湿。 

3.(只有)多读多练,( 才 )会提高作文水平。 

4. 诸葛亮( 既 )精通兵法,( 又 )熟知天文地理。 

5.(既然)答应了,你(就)应该办到。 

6.(虽然)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但是)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7. 语文课上,张老师读课文时,流泪了,(不是)他感情脆弱,(而是)这篇课文太感人了。 

8. 张明学习成绩好,那是(因为)他学习认真刻苦。 

9. 我们读文章,(不但)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注意文章的细节,(只有)仔细体会那些细节,( 才 )理解得更深刻。 

10. 鲁迅先生对青年十分关心,(尽管)写信人署的是假名,他(还是)认真地回信指导。 

11.(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 就 )去春游。 

12. 我们(与其)说明天起开始好好学习,(不如)从今天起就刻苦努力。 

二. 修改病句: 

1. 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和访问。 

     “和访问”去掉,应改为: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  

2. “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兴奋”前应加“怀着”,应改为:“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 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 

     “小鸡”后加“的游戏”,应改为: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4. 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风气”改为“习惯”,应改为: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 他在回忆着过去的往事。 

     “过去的”应去掉,应改为:他在回忆着往事。  

6. 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把功课学好。 

     “就”改为“才”,应改为:我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把功课学好。  

7. 朝霞被大地映得一片金黄。 

     “朝霞”和“大地”互换,应改为:大地被朝霞映得一片金黄。 

8. 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 

     “和”应改为“,养成了好的”,应改为: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9. 在联欢会上,小月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声”去掉,应改为:在联欢会上,小月演唱了动听的歌。 

10. 我欣赏了这幅草原风景画册。 

     “册”去掉,应改为:我欣赏了这幅草原风景画。 

11. 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风。 

     “傍晚”去掉,应改为:昨天刮了一夜的风。 

12. 猴子拿的帽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的”改为“着”,应改为:猴子拿着帽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13. 妈妈从菜场上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猪肉、苹果”去掉,应改为:妈妈从菜场上买回了青菜、黄瓜等蔬菜。 

14. 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脸上露出了胜利和喜欢。 

     “喜欢”改为“喜悦”,应改为: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脸上露出了胜利和喜悦。 

15. 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增加了。 

     “增加”改为“提高”,应改为: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

文档

四年级关联词、修改病句专题[1]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