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人: 学号: 实验时间:
| 实验概述 |
| 【实验目的及要求】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偏振光的理解. 2.掌握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原理和方法. 3.观察光的旋光现象,学习用旋光仪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仪器及用具】 氦氖激光器,偏振片(或尼科耳棱镜),半波片,1/4波片,硅光电池,灵敏电流计,减光板,玻璃片. 【实验原理】 能使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装置或器件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装置或器件称为检偏器.实际上,能产生偏振光的器件,同样可用作检偏器.
1.平面偏振光的产生 (1)由反射和折射产生偏振 自然光在透明介质(如玻璃)上反射或折射时,其反射光和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即:入射角满足,为透明介质折射率)时反射光接近于完全偏振光,其偏振面垂直于入射面. (2)由二向色性晶体的选择吸收产生偏振 有些晶体(如电气右、人造偏振片)对两个相互垂直振动的电矢量具有不同的吸收本领,称为二向色性.当自然光通过二向色性晶体时,其中一部分的振动几乎被完全吸收,而另一部分的振动几乎没有损失,因此,透射光就成为平面偏振光.利用偏振片可以获得截面较宽的偏振光束,而且造价低廉,使用方便.但偏振片的缺点是有颜色,光透过率稍低. (3)由晶体双折射产生偏振 当自然光入射于某些各向异性晶体时,在晶体内折射后分解为两束平面偏振光(o光、e光),并以不同的速度在晶体内传播,可用某一方法使两束光分开,除去其中一束,剩余的一束就是平面偏振光.尼科耳(Nicol)棱镜是这类元件之一.它由两块经特殊切割的方解石晶体,用加拿大树胶粘合而成.偏振面平行于晶体的主截面的偏振光可以透过尼科耳棱镜,垂直于主截面的偏振光在胶层上发生全反射而被除掉.
2.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产生 如图1所示,当振幅为A的平面偏振光垂直入射到表面平行于光轴的双折射晶片时,若振动方向与晶片光轴的夹角为,则在晶片表面上o光和e光的振幅分别为和,它们的位相相同.在晶片中,o光与e光传播方向相同,由于传播速度不同,经过厚度为d的晶片后,o光与e光之间将产生位相差:
其中表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分别为晶体中o光与e光的折射率.
图1 (1)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位相差,这样的晶片称为1/4波片.平面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透射光一般是椭圆偏振光,当时,则为圆偏振光;当和时,椭圆偏振光退化为平面偏振光.换言之,1/4波片可将平面偏振光变成椭圆或圆偏振光,也可将椭圆与圆偏振光变成平面偏振光. (2)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位相差,这样的晶片称为半波片.若入射平面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光轴的夹角为,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平面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入射光的振动面转过角.
3.平面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光强的变化 强度为的平面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的光强为
其中为平面偏振光偏振面和检偏器主截面的夹角,上述关系称为马吕斯(Malus)定律,它表示改变角可以改变透过检偏器的光强. 当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取向使得通过的光量最大时,称它们为平行(此时).当两者的取向使得系统射出的光量最小时,称它们为正交(此时).
4.单色平面偏振光的干涉 如图2(a)所示,一束自然光经起偏器(尼科耳棱镜或偏振片)N1后,变成振幅为A的平面偏振光,再通过晶片K射到检偏器N2上.图2(b)表示透过N2迎着光线观察到的振动情况,其中、及分别表示起偏器的主截面、检偏器的主截面和晶片的光轴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和分别为N1、N2的主截面与晶片的光轴的夹角.从晶片透过的两平面偏振光的振幅分别为:
它们的位相差为.穿过N2后,只存在振动平面平行于N2主截面的分量和,其大小为
可见这两束光是同频率、不等振幅、振动平面在同一平面内的相干光.因此,透射光的光强(按双光束干涉的光强计算方法)为
式中,它是从起偏器N1透射的平面偏振光的光强,从上式可以看出: (1)当(或)或时,
即透射光强只与N1、N2两主截面的交角的余弦平方成正比,和没有晶片时一样. (2)当N1、N2正交时,,则
如果晶片是半波片,则,当等于的奇数倍时,,即有光透过N2,发生相长干涉;当等于的偶数倍时,,无光透过,发生相消干涉.由此可见,当半波片旋转一周时,视场内将出现四次消光现象. (3)当N1与N2平行时,,于是有
可以看出,这时透过的光强恰与N1、N2正交时互补.
|
| 实验内容 |
| 【实验方案设计】(测量及调节方法) 1.偏振片主截面的确定 将一背面涂黑的玻璃片G立在铅直面内,激光器L射出的一细光束沿水平方向入射到玻璃片上,G的反射光为偏振面垂直于入射面的平面偏振光,使G的反射光垂直射人偏振片N,以反射光的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N,从透过光强度的变化和反射光的偏振面,可以确定偏振片的主截面,即透过光强极大时偏振片的主截面和反射光的偏振面一致.并在偏振片上标记其主截面的方向. 2.验证马吕斯定律 使激光器L射出的光束,穿过起偏器N1和检偏器N2射到硅光电池Pc上,使N1、N2正交,记录灵敏电流计上的示值.将偏振器每转一角度(~)记录一次,直至转动为止.重复以上过程几次. 3.考察半波片对偏振光的影响 (1)调N1、N2为正交,在N1、N2间和N1平行放置半波片,以光线方向为轴将波片转,记录出现消光的次数和相对应于N2的位置(角度). (2)使N1和N2正交,半波片的光轴和N1的主截面成(~)角,转N2使之再消光,记录N2位置.改变角,每次增加~,同上测量直至等于. 4.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 实验装置同上,将半波片换成1/4波片. (1)使N1、N2正交,以光线方向为轴将波片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使用起偏器N1和1/4波片产生椭圆偏振光,旋转检偏器N2观察光强的变化.记录波片光轴相对N1主截面的夹角,以及转动N2光强极大、极小时主截面与波片光轴的夹角.取不同值重复观测. (3)使用N1和1/4波片产生圆偏振光(应怎样安置1/4波片?),旋转N2,进行观测并记录. (4)为了区分椭圆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圆偏振光和自然光,要在检偏器前再加一个1/4波片去观测,注意1/4波片的放置. (5)设计一实验方案(原理和步骤),说明如何应用一个1/4波片和一个检偏器,去判断椭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 5.注意事项 (1)应用光电池记录光强时,灵敏电流计应选用低内阻型.读数时,应注意扣除环境杂散光产生本底电流的影响.若光电流测量值范围过大时,用分流电路(参见硅光电池线性响应实验)可避免因改变电流计的量程,影响电流计的内阻和测量灵敏度,保证电流计低内阻R不变. (2)在观察和讨论波片对偏振光的影响时,准确地确定起偏器N1的主截面与波片的夹角是很重要的.而实际使用的波片,光轴方向定位不够准确,为此应善于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即根据波片在正交偏振片之间绕光线方向旋转一周时,在四个特定方位将出现消光的特性,以帮助校准波片光轴和N1之间夹角的 【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数据处理及结果】 |
| 【讨论】 |
|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
|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