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8:01:19
文档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课题《将进酒》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3年3月19日第四周星期二上午第三节授课老师漳浦达志中学高二(6)班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把握诗人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教学工具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
推荐度:
导读课题《将进酒》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3年3月19日第四周星期二上午第三节授课老师漳浦达志中学高二(6)班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把握诗人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教学工具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
课题《将进酒》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3年3 月 19日  第四周  星期二  上午 第三节

授课老师漳浦达志中学    高二(6)班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把握诗人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工具

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的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课题】将进酒——李白

二、背景介绍、解题

1、解 题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为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2、背 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诵读训练,整体感知

1、扫清生字词障碍

岑(cén)夫子   馔(zhuàn)玉   恣(zì)欢谑(xuè)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一遍全文。

3、师范读全诗,并指出朗读时的语调与感情。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四、解析诗意,把握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引言】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愁”引发感慨,不过,全文的情感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愁”到底,而是围绕着“愁”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愁”转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如下分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解析】黄河的水好像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慨?

【解析】看似是作者借黄河之恢宏气势抒发豪迈之情,其实作者“另有所图”:我们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咏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提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悲什么?

【解析】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从更深一层讲,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运用了四种手法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小结】诗的开头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发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而“悲”(板书),感人肺腑。

(2)“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提问】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解析】“欢”“乐”:作者认为人生既然有太多的不得志,不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恰逢知己聚会,这种及时行乐的心情,即化为豪迈的酒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提问】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与“愁”不符吗?

【解析】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提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解析】这两句话自古以来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的一面。

【小结】

人生是短暂的,何不趁此时光及时行乐(板书),开怀畅饮,李白于此要展现其豪迈、洒脱的一面,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却在“乐”的言辞中贯穿这“愁”情,渴望受重用之情溢于言表。

(3)“岑夫子,丹丘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提问】“岑夫子,……杯莫停”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解析】这几句话在文中起点题的作用,交代了“劝酒”的主题,朗读时,要符合劝酒场景,节奏明快一些。

【提问】“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

【解析】“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将李白对权贵蔑视之性格淋漓尽显。

【提问】“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作者的羡慕之词,还是另有所指呢?

【解析】自古以来,古代的圣贤们如孔子,孟子,贾谊等,都得不到重用,可谓怀才不遇,李白言之“皆寂寞”,作者认为“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看似是羡慕,其实李白是另有所指,“圣贤”本重用不用,李白无形中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公平的愤怒的批判。

【提问】“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

【解析】作者用典列举曹植,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小结】作者由悲转乐,但仍然掩盖不了内心之“愁”,无论怎么安慰自己也是无济于事,于是,随着酒的量饮,借着酒劲,李白爆发了,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板书)懑之情宣泄出来。

(4)“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提问】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解析】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的狂(板书)放的性格展现出来。“与尔同销万古愁”点出了全文的主旨。

李白这么狂放的喝酒,目的就是为了借酒消愁。这就要联系到李白的人生经历了: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据流放当时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小结】诗人由愤懑,加上酒精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这正是李白豪迈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让人感受更深,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之味更浓!

2、总结把握全诗主旨

全诗内容紧扣一个“酒”字,情感又基于一个“愁”字,跌宕起伏,不落俗套:悲    欢    愤    狂,作者因“愁”而纵酒寻乐,又因“愁”而愤怒不遏,最终因“愁”而狂放失态,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全班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课文。

五、课外延伸

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板书:酒与李白)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孤独的时候要喝酒)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忧愁的时候要喝酒)

3、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与朋友相约高兴时有酒)

    原来在李白的生命中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辉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在自由诗《寻李白》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也许是酒助长了李白的豪气,敢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也因此触怒了权贵,也因此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甚至有记载李白“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连死都显得这么的浪漫,当然也告诫我们:美酒虽好,不可贪杯。

师:不管是李白与酒谁成名了谁,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成了一体。

六、作业布置

1、搜集李白其他诗歌

2、背诵《将进酒》

【附板书】

将进酒

        李白

悲     欢      愤      狂

    

文档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课题《将进酒》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3年3月19日第四周星期二上午第三节授课老师漳浦达志中学高二(6)班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把握诗人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教学工具录音播放设备、《将进酒》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