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语言运用题教师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8:02:11
文档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语言运用题教师版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选做题部分)教师版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理由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主要原因:读者的差异性根本原因: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二)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两个基本原则1.重视体验,张扬读者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本意。“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三)必修三中的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要求A、名作重读练习1.在你读过的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中,有哪些人物形象让你念念不
推荐度:
导读高一期末语文复习(选做题部分)教师版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理由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主要原因:读者的差异性根本原因: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二)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两个基本原则1.重视体验,张扬读者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本意。“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三)必修三中的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要求A、名作重读练习1.在你读过的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中,有哪些人物形象让你念念不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选做题部分)教师版

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理由

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  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 

主要原因:读者的差异性                      根本原因: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

(二)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两个基本原则

1.重视体验,张扬读者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本意。   “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三)必修三中的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要求

A、名作重读

练习1.在你读过的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中,有哪些人物形象让你念念不忘?你还记得当初喜欢他们的理由吗?请说说你对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评价。

B、名作众读

练习2、文学评论家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请说说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练习3、在《鸿门宴》中,项羽错失杀掉刘邦的极佳时机,导致刘邦最终得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获得胜利。有人认为项羽输在“义气”上,也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性格”上,还有人认为项羽输在“时运”上,你对此有何看法?

C、续写改编

练习4、续写“祥林嫂改嫁”

(四)高考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要求及题型

1、鉴赏作品的结构艺术;        2.体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3、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二、交际中的语言得体

(一)、正确使用谦辞敬辞

 (1)“家大舍小令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2)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光临:称宾客来到。如:欢迎光临。 

莅临:一般用于贵宾,来到,亲临。如:敬请莅临指导。 

惠临:称别人到自己这里来,敬辞。如日前惠临,失迎为歉。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存:赠送人相片、书籍、纪念品时用的敬辞,请对方保存。 

惠书:表示别人加惠于自己。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表示对别人施与的感激、尊敬。 

惠然肯来:敬辞,表示欢迎客人来临。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赠人,在提上款时用的客气话。希望对方提以意见加以改正。 

斧正:请人改文章,敬辞。 

拜读:敬辞,阅读。如:拜读大作,获益不浅。 

赐教:敬辞,给予指教。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祺:吉祥,书信末尾的套语。如:敬颂近祺。 

教祺:用于给老师写信,信末祝语。 

敬候:敬辞,等候。如:敬候回音,敬候光临。 

敬贺:敬辞,祝贺别人。 

恭候:敬辞,等候。如 :恭候光临。 

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如:忝列门墙。 

汗颜:因羞愧而出汗,泛指惭愧。如:深感汗颜。 

垂询(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如:有关招生具体情况,可以说“咨询”,也可以说“垂询”。 

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垂范:书面语,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如:垂范后世。 

海涵(包涵):大度包容(用于请人特别原谅)。如: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伏惟:下对上(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辞。如:伏惟陛下年甫弱冠。 

为荷:承受恩惠(多用于书信里表示客气)如:请给予帮助为荷。 

钧裁:敬辞,用于晚辈对上辈,下级对上级。 

足下:书信中称呼朋友的敬辞。

2、实例分析

(1)那汉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传奇文学选刊》)

(2)校工说:“校长,你家兄来了!”(电视剧《松滋风云》)

(3)唐僧说:“悟空,既然他家师不在……”(电视剧《西游记》)

(4)“婆子冯氏,是吴背南的孀居。刚才是小女一鸣,冒犯了壮士,还请壮士海涵!”

(5)诸葛瑾向刘备讨荆州时,提出“想见乃弟(指诸葛亮)”。(电视剧《关公》)

(二)、禁忌语

(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避讳说“死”,西方人忌称别人“老”)

(2)节庆日的禁忌语;(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

(3)职业的禁忌语;(渔民忌“翻”,戏班忌“伞”,商人忌“干”、“蚀”)

(4)私隐的禁忌语。(家庭情况、年龄、收入、感情生活)

禁忌语解决方法

(1)改换说法,寻找替代。例如:为终老准备的棺木是“寿材”

(2)注意语言环境,以防产生反感。

(3)注意语言对象,以免出现误会。

(4)入境问俗,入乡随俗。

例如: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带苹果,究其实,又是谐音作怪,原来在上海话里“苹果”和“病故”一个念法。但有些地方偏偏要带苹果(平安的结果)。

(三)、委婉语

(1)避凶求吉;(摔破碗碟说“落地开花”,棺材说“寿木”。)

(2)含蓄谦逊;(形容人胖可说“发福”、“富态”、“丰满”。)

(3)和谐友善。(草地上的标语:“小草在生长,请不要打扰”)

运用委婉语的原则。

(1)换词  荀卿——孙卿  姮娥——嫦娥  昭君——明妃  政月——正月

(2)句式:我去行不行?  可不可以……  

(根据各种回答的差异体会句式的作用)

实例分析

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李太太该怎么回答呢?

答案:李太太:“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

练习5.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练习6.请选出以下各项中交际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 )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这是令尊拙作,请赐教。

C、舍弟好使性子,还望多包涵

D、我家家教严,令尊常告诫我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三、语言综合运用

(一)仿写句子

1.仿句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分析格式定方向。

例1:以我国自然景观为例,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屹立于广阔天地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

考题例句的基本格式是:“对象+比喻+描述+评价”,即先抛出明确的写作对象,再对这个对象使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然后根据需要选准角度进行描述,最后对对象作出切实而中肯的评价。四个句子简明生动,意义连贯,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意整体。

例2:在横线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分句,使它与所给的例句句式相同,但所举例句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又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                   ?假若                   ?

基本格式就是“假如当初+谁+能(两个四字词)+何至于……(两个四字词语)+疑问语气”。                  

第二步,看清要求选题材。

通过分析,把握了例句的基本格式之后,下一步就是看清题目要求,准确选取题材。比如上面的例1,考生单看例句,很可能在答题的时候马上想到一个写作对象:万里长城。但细心的考生是不会这么盲动的,他很快会否定这个题材,因为他看到了题目的要求是“以自然景观为例”,万里长城不是自然景观,当然就不在仿写之列。

                  

第三步,拓宽思路广猎取。

比如例1,自然景观中,除了喜马拉雅山之外,还有很多的大山大江大河,都可以成为写作题材。有同学想到了“奔腾的黄河”,“宽阔的长江”,“广阔的蒙古大草原”,甚至想到了初中教材中的“温柔的南广河”等等,都是符合要求的写作题材。而例句2中,除商纣王之外,历史上有名的、可给后世以借鉴的君王还非常多,如南唐后主李煜,蜀汉后主刘禅,蜀汉名相诸葛亮,一代名臣文种……都是同学们很快便能想得到的历史人物。

第四步,炼字炼词求精工。

与例句的和谐一致,结构匀齐;分句间的意义连贯,逻辑严密;用字用词的简明准确,不重复啰索,都表现为炼字炼词的功夫。在例1中,如果我们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奔腾的黄河,像一个年轻强健的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这很显然缺少字词锤炼的功夫。开始用了“奔腾”,后面再加“奔驰”,无论如何是有些拗口的。从分句间的逻辑联系来看,说“运动员”奔驰在“运动场上”是可以的,说“黄河”奔驰在“运动场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该句的主语是“黄河”,所以仿句欠准确。如果对应例句中的“屹立于广阔天地间”,将其改为“驰骋在辽阔土地上”,就比较妥贴了。

例2中,如果学生在仿写时老是重复使用例句中“广开言路”、“察纳忠言”、“身败名裂”、“葬身火海”这一类词语,就不但使组句前后重复啰索,缺少文味,而且可能违背史实,闹出笑话。比如我们仿写成“假若当初项羽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又何至于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呢”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换成“假若当初项羽能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又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可悲结局呢”就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了。所以,炼字炼词不单是一个语法和组句的问题,还同时是一个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只有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才能仿写出成功的句子。 

仿句训练

1.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参照下面这句话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句话。(不超过40字) 

 “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举例来说,大的损失会因为补救及时而变小,小的成绩会因为继续努力而变大。

“多”与“少”也是如此,                                                   

多的麻烦会因为处理得当而减少,少的的经验会 因为积极摸索而增多。 

 3.虚心的人往往成功,骄傲的人常常失败;

                                      ;                                    

勤奋的人往往成功,懒惰的人常常失败;自信的人往往成功,自卑的人常常失败。 

 

 (二)新闻写作实践

1.消息写作三步走:标题+导语+主体

①拟写标题(①谁干什么②什么怎么样)

②拟写导语(时间地点事件及结果①某地某人(某单位)发生了某事②某事发生的怎么样了)

③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先主后次,每一句话都要能回答出“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即一句话新闻。

答题要领:标题+导语+正文1+正文2

2.新闻短评写作四步走:标题—事实—评论—小结。

①标题要彰显主旨,观点明确。②概述要简明扼要,提取精要。③评论要精到深刻,直击要害:内容可以是析原因、揭本质、谈后果(作用)、提措施(办法)等;形式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正反结合。

④小结要收束呼告、融情于理。 

答题要领:标题+概述+评论+小结

综合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5分)

最犀利委员:孟学农

人民网上海1月26日电:反对公务员涨工资,读博是图虚名……这些犀利的言辞,出自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孟学农之口,而且其观点成为焦点。

 孟学农的仕途近年来并不顺利。2003年曾因SARS事件辞去北京市职务, 2008年又因山西临汾特大矿难辞去山西副、职务。

 在中国政坛,“引咎辞职”的部级并不多见,短短5年内两度去职的更少。59岁的孟学农两次去职,曾引发人们对他的关注。此次期间又大胆建言,获得“最犀利委员”之称。

(1)针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写一篇短评(评人评事均可),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三)其他题型

2.郴州市2012年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几年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山上到山下,从公路两旁到河流两岸,不断掀起植树造林的高潮。郴州通过森林城市创建,让森林走进城市、走进乡村,让郴州的生态环境更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请你为郴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活动写一幅宣传标语,要求运用对偶,20字以内。

3.[例2013年全国课标二卷·17]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4. [2013年广东课标卷]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磨盘围绕着磨枢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枢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枢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两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

“                                                    ”

  

5.对同一样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依照例句,任选一事物,写两句对人生有警示意义的句子。(4分) 

 例: 粉笔  ⑴褒扬:虽化作粉末,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⑵批评:虽描绘出图案,一生却总在受别人的操纵。

            ⑴褒扬:

            ⑵批评: 

6.[2013年天津课标卷]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                      

××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弟××

                                  2013年6月6日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中新网4月24日电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今天接受访谈时指出,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测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 戴家干说,实际上,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在很大程度上,学业水平只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 戴家干接着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仅要看一次考试的成绩,还要有综合性的评价,通过这样一个综合评价来反映一个人。因此,高考制度还将包括综合测评。 戴家干最后表示,目前,部分省份都是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一部分,或者把综合性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这是一个今后的发展方向,因为,这不仅仅符合中国的需要,也符合世界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共同要走的道路。 

(1)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2分)                               (2) 对于材料中所述“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测试”,说说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2分)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共建森林城市,同享森林美景。

2.倡导绿色生活,共建森林城市。

3.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4.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3参1]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

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

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象一条河流,象征着滴水成河。

[3备2]

    标志为圆形,象征地球。地球内,手掌伸展承托一

颗水滴,呈“JS(节水)”和“心”字变形,象征人人用

心节水呵护地球。手掌又如蜿蜒河流,象征滴水成河。

[4备]

    老弟,你想摆脱羁绊,自由地干活儿,这初衷真的没有什么不对。可是这世上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离的整体。处在中心还是围着转,只是分工不同,并无地位尊卑。现在你该明白了,要是没有我在中心支撑,你就会转失方寸,以致落地;当然,如果没有你老弟卖力转圈,我独杵在那里又有什么用呢? 

5、彩虹  褒扬: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的七彩人生。  批评:务虚而不求实,注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竹  褒扬:节气和谦虚的完善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批评:节外生枝怎么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6参]

    ①称谓“学兄”(没有顶格)    ②祝语“夏安”(没有顶格)  ③“寄呈”(不得体) ④“雅正”(不得体)

9.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10.请选出以下各项中交际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 )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这是令尊拙作,请赐教。

C、舍弟好使性子,还望多包涵

D、我家家教严,令尊常告诫我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文档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语言运用题教师版

高一期末语文复习(选做题部分)教师版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理由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主要原因:读者的差异性根本原因: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二)探讨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的两个基本原则1.重视体验,张扬读者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本意。“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三)必修三中的文学作品个性化阅读要求A、名作重读练习1.在你读过的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中,有哪些人物形象让你念念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