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领导工作机制
切实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学校校长要经常过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亲自处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反映集中、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做到认真对待,认真负责,归口调处,形成支部领导、行政主管、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预防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班主任、值日教师、值周领导、家长的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及时了解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向学校汇报反映。
2、实行矛盾纠纷信息"零报告"制度。各班级、部门应将所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隐患情况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上报校长办公室,登记备案。
3、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可能引发件和越级集体上访)应当及进报告当地,并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办公室。
4、保持矛盾纠纷报送电话畅通,遇到节假日必须有人值班。
三、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1、实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要以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等为重点,不定期排查本单位存在的不安定因素。
2、建立矛盾纠纷分析例会制度。不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分析会,对重大、突发、疑难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办法,进行解决。
3、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度。学校领导、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班主任、值日教师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格按照职能,切实负起责任,主动做好排查调处工作。
四、预防工作机制
1、进行法制宣传。尤其是与师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未成年人保、地方规章等要深入宣传,使师生知法、懂法,进而自觉守法,避免因不懂法而产生纠纷。
2、发挥"三大调解"作用,从根本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针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掌握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防患于未然。
3、特殊对象要重点预防。特殊对象是引起纠纷的焦点,对特殊对象定期走访,监控,可以使纠纷在萌芽状态下得以消除。对这项工作要做到腿勤嘴勤脑灵。
五、突发重大矛盾纠纷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要建立突发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突发重大矛盾纠纷,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准确界定矛盾纠纷的性质,判断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确定处置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处置突发重大矛盾纠纷既要强调领导亲临一线。
面对面地做工作,又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合理诉求;既要坚持疏导方针,又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不违背乱表态;既要防止矛盾激化,又要对矛盾纠纷的发展变化有充分估计,果断处理,有效控制事态的扩大。
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处理反映集中、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