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默写(10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二章》)
(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三章》)
(5)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7)《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8)《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诗句是
“ ?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应该不断发展并努力传承。
B.我们应该坚持使用公勺公筷文明就餐,努力提升自己的卫生意识、健康习惯。
C.线上教学是否高质有效,关键要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改进教学方法。
D.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将做出伟大的贡献。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diān ① (A.颠 B.巅)峰时期。林和靖 ② (A.jìnɡ
B.qínɡ)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 甲 (A.隐匿 B.隐逸)孤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 乙 (A.坚不可摧 B.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可以说,梅花是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丙 。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之中
②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
③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4-5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总写诗人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西湖暮春的轮廓。
B.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侧重写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生机盎然。
C.颈联写春行俯察所见,侧重写花草,乱花初放,浅草才生,欣欣向荣。
D.尾联中“行不足”表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5.这首诗以 为线索,描写西湖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 之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胸怀才华而不显露。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盖】①士之才德盖一国( )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2)【芳】①不为无人而不芳( ) ②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B.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C.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D.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3分)
(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2分)
9.作者认为兰甚似君子,选文中兰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点。(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20分)
往事温柔
管朝涛
清晨,天还没亮,恍惚中被大雨惊醒,我起身坐了一会。窗外的雨水在腾起的雾气中渐渐小了,转而淅淅沥沥的。初夏的雨总是这样没完没了,时而冷雨,时而闷雾。我困意未消,闭上眼睛,半梦半醒的,似乎回到家乡。
记得九岁多的时候,也是这个季,凌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乡间的清晨一般是大雨滂沱,我总希望着它一直别停,这样可以拖到点出门。因为那时候蚊子就不会再光顾我们柴火棒一般的腿了。乡间不知名的小黑蚊,在这个季节对你的裸露的部分总是毫不留情的,每次从地里回来,腿上被蚊子叮咬后,如黑芝麻撒在一只长条黄面包上一样,密密麻麻的小血包令你奇痒无比。我们在劳作之后,回来常常会点上一支香,用它发热的火点熏烤叮咬点,缓解那种令人难受至极的痒,至今想来还是心有余悸。
父亲从我们眼里读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一言不发,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走出大门,消失在雨中。我们默契地转过身去,把玩着手里的斗笠,期待着雨早点结束。
雨停后,我们蹚水拔秧苗。为了防止蚊子进入裤子,干脆不扎裤管,任由它一同浸入至膝盖的水田中。弯着腰,抓住禾苗的根部,有节奏地拔起,就势在水中把秧苗根部泥土洗干净,交换至右手,撸去过长的老根,然后扎成一把扔在身后。雨停了,燕子在头上盘旋,青蛙在身后游动,偶尔会有一条水蛇从前方密集的秧苗丛中逃走,当然,它不咬人。
秧苗拔好,已近晌午,我们给已经劳作了半天的父亲补送秧苗。我背着“粽袋”,里面有父亲的午饭。还挑着装着两只麻鸭的鸭笼,带它们去在田里吃螺。母亲和姐姐则挑着秧苗担子,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五里的山外是福建的地界,那里的山头,有祖先在几百年前开垦的田地,父亲“分单干”后给我们播种。它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也是最为重要的“固定地产”。
这时,太阳出来了,地上烤出来的蒸汽,如同给行走的人身上刷了一层桐油,黏糊又闷热。山鲤鱼(一种金色的蜥蜴)在脚边逃窜;大黄蜂在盛开的山花中不停地盘旋,我们也时不时会采下一朵山茶花吸吮着里面残留的蜜水;嗖的一声,乌梢蛇在草丛中飞快地溜走;老鹞在天上盘旋,鸭子抬起头看着天空惊恐不已,快速地把头缩回笼里,远处的山里,布谷鸟叫得正欢……
父亲在田边坐着,抽着烟斗等我们,他所带去的秧苗已经插完了,正等着我们送过来。接过秧苗,他飞快地在田里施展出几十年练就的本领,他左右交替双手,倒退着身子插秧,不一会,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
到中午了,我们坐在田埂边上,拿出家里带来的午饭,通常是土豆饭加荔头。有时候忘记带筷子,就会在田边折下几根小枝条清理干净来替代筷子,吃起来总感觉有一种青草味。吃完午饭,父亲点上烟抽着在休息,我们总会在田边的山上游窜,山上一种叫“国公”的野果,吃起来又酸又甜。还有挂满枝条的野桃子,又涩又苦,其实它到夏天才能吃,只不过我们猴急了点。
下午,山雨的来临使我们不得不躲在“灰寮”中,那是一个堆积肥料和稻草的简易房子,而父亲还是穿着蓑衣在田里继续劳作着,插秧这事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误不得的。母亲先回家伺候牲畜了,我们在“灰寮”中呆坐着,看着外面的大雨中父亲劳作的模糊身影,在去年剩下的干稻草堆里慢慢睡去,直到父亲叫醒我们……
夜幕降临,雨停了,田间腾起一阵雾气,我们跟在父亲后面,拎着一筐的田螺,顺着梯田盘旋而下,越过山岭回家。田里的蛙声和虫子的叫声交织着,蚊群也在我们身边乱舞,蝙蝠在空中觅食,归巢的飞鸟快速掠过,垂在父亲背上的秧桶有节奏地撞击出的“咚,咚,咚”的声响,一大二小的身影,在暮色中带着希望,往村里走去……
三十年过去了,一场大雨一场雾,场景依稀在梦中。那些留在深处的记忆,无法抹去。那年父亲三十九岁,正是我当下的年龄。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描写初夏的雨,是为了和记忆中家乡插种秧苗时节的雨形成对比。
B.作者按凌晨、近晌午、中午、下午、夜幕降临的时间顺序叙述往事。
C.文章描写了多种花果鸟兽,在“我”眼中,家乡是那么丰饶而神奇。
D.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父亲、家人及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1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往事”?请简要概括。(3分)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
(1)文中画线部分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2分 )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平静的水田里开始欢腾,绿色的希望有序地点缀在黝黑的水田中。
1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4.文章的标题是“往事温柔”,“往事”中有哪些“温柔”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2分)
红绿灯有多大
朱会鑫
最近,一张修理红绿灯的照片火了。照片上两个修理工乘坐升降梯去换高高挂起的红绿灯,身材魁梧的修理工竟然比红绿灯灯体矮了一截。可谁不知道红绿灯只有碗口大小,难道我们亲眼所见也会出错?
那么,红绿灯究竟有多大呢?1868年,英国机械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前的广场上安装了第一座红绿灯,它由红、绿两色旋转式煤气灯组成,灯柱高达6.7米,比一般的两层楼还高。
1920年,美国警官威廉·波茨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发明了第一座三色信号灯,标志着现代红绿灯的诞生。经过不断改进,如今,现代红绿灯早就告别了笨重,而且越来越精致。即便如此,红绿灯仍然不可“小”觑。譬如最常见的400型红绿灯,自身高度达1.5米,加上边框就能到大部分人眼睛的位置了;非机动车道常用的300型红绿灯,自身高度也有1米左右……现代红绿灯型号有很多,但高度基本集中在1.3米到1.7米之间。
不仅如此,红绿灯的安装高度也是有规定的:道口交通红绿灯高度不得低于3米;立交桥上的红绿灯不得低于桥体净空,一般高度是5.5米至7米;人行横道的红绿灯须在2米至2.5米之间。
除了红绿灯,还有街上随处可见的路牌,大小也超出人们的想象。根据国家规定,主干道上的单立柱牌面尺寸是1.5米×0.45米,次干道的是1.2米×0.36米,立柱的高度分别是2.5米、2.14米。高速路上的路牌更是大得多,一般牌面尺寸是4米×2.5米,比加大的双人床的床面还要大。
那么,为什么高大的红绿灯看起来却很小呢?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红绿灯与我们保持着“高冷”的距离。当我们在对面静等红绿灯时,眼睛与红绿灯的距离一般在50米左右,有的还要更远,距离使得我们在用缩小的成像去判断它们的大小,导致视觉和认知上出现偏差。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20年,美国警官威廉·波茨发明了第一座三色信号灯,标志着现代红绿灯的诞生。
B.红绿灯安装高度也有相应的规定,道口交通、立交桥上、人行横道各有不同的尺寸。
C.高大的红绿灯看起来很小是因为与我们保持了50米的距离,导致视觉上出现偏差。
D.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突出了早期红绿灯高大的特点。
16.文章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
17.现代红绿灯有多大?请简要概括。(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 , 。美术文化在中华传统年节文化中一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各种节俗交织在一起,表达百姓祈福心愿、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在记录民间年节习俗的同时,也使节日充满了文化气息。
【材料二】中国年画是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多数地方都有过新年张贴新年画的习俗,因一年更换,或谓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年画产地众多,通俗普及,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种类上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门神类、吉庆类、戏曲类、风情类等。这些年画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充分表达了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材料三】中国年画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B.中国年画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
C.中国年画起源于驱邪避鬼的迷信活动。
D.中国年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请判断【材料三】中的年画属于哪一类年画,并简述理由。(4分)
20.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字词组合成一副对联,填写在【材料一】的横线上。(3分)
岁月 大 画里 乾坤 长 纸上
(六)名著阅读,完成21-22题。(6分)
21.根据表格相关提示,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3分)
| 阅读方法 | 句子摘抄 | 任务验收 |
| 关注人物 |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 “他”是 (人名)。 |
| 关注地点 | “天生!不错,但我们不能迁就天性。我希望这些姑娘是受上帝恩惠的孩子,再说何必要留那么多头发?我一再表示我希望头发要剪短,要朴实,要简单......” (选自《简爱》) |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 |
| 关注情节 |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选自《西游记》) | 他们遇到的困难是 。 |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个人像一缕阳光,照耀在你的天空中;总有一个人像一盏明灯,闪烁在你的黑夜里;总有一个人像一朵鲜花,绽放在你的心坎上,让你感动,让你顿悟,让你铭记……成为你无比珍贵的财富和毅然前行的力量!
请以“你让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1年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
(1)窈窕淑女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到乡翻似烂柯人 (5)柳暗花明又一村 (6)浊酒一杯家万里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3分)D
3.(7分)(1)① A ② B (2)甲:B 乙:A (3)C
二、阅读(70分)
4.(3分)C(“到处碰壁,只能回头,心生怨恨”错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却还是孤独,世无知音。)
5.(3分)比喻或拟人(1分)。甲诗表达出诗人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人生态度(1分);乙诗含蓄地表达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坚守理想)的人生态度。(1分)
6 .(4分)
(1)(2分) ①好处;②更加。
(2)(2分) ①灭亡;②逃跑。(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7.(3分)C
8.(6分)
(1)(3分)山神本来(就)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
(2)(3分)好啊,晏子说的话,怎么可能没有用呢!
9 .(3分)
(1)表现在制止国王加征赋税,减轻民众负担;
(2)责任担当,勇敢站出来劝谏国王。(答对任一点即给3分)
参考译文: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多征一点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本来(就)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难道不想下雨吗?祭它有什么好处?”景公说:“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祭它有什么好处呢?”景公说:“现在该怎么办呢?"晏子说:“主公可以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住在野地里,和神灵们一起为民祈雨,是不是就可以求得雨来呢?”于是,景公听从晏子的劝导,离开宫殿住在野外。第三天(几天后),果然降下了大雨,老百姓都及时播种庄稼。景公说:“好啊,晏子说的话怎么可能没有用呢,(下雨这件事)是因为德行好的原因啊。”
10.(3分)C
11.(3分)
淳朴善良;仁爱之心;为人低调;热爱生活(坚持晨练);宠辱不惊;不亢不卑;礼貌、得体;敢作敢为,等等。(答对1点给1分,共3分)
12.(3分)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加衬托出主人公善良、仁爱的高尚品格。网名高调而醒目,起到反讽作用。④他的质疑使情节反转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更加凸显了文章主旨。(答对1点给1分,共3分)
13.(5分)
(1)“”是反语(1分)。无罪而“谢”,被逼而“谢”,表现了主人公不情愿下的无奈和被迫“曝光”造成的伤害;或:“”一词故意夸大其严重程度,起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2分,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共3分)
(2)①准确、形象地描述了网友在知晓之后所受到的心理冲击 ②成段,从结构上突显了该句在文章中的重要性;③内容上突出“鸦雀无声”,表达了安静背后的反思与自责;④语气上戛然而止,留下语意空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答对1点给1分,共2分)
14.(6分)
解救了受困小猫;
陈清事实,揭开,解救了自己;
解救了哪些不能明辨是非而又习惯道德绑架的非理性网友;
④希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文明友善的网络生态。(答对1点给2分,共6分)
15.(3分)C
16.(4分)
①国家制定多部法规和标准;② 标准全球最严格; 5G基站建设前由专业的第三方环保测评;④通过环保部门备案审查。
17.(5分)
①5G网络提速,但基站功率却更小;
②基站数量虽增加,但信号衰减更快;
③5G信号属于射频电磁辐射,能量不会破坏DNA;
④我国基站建设标准严格;
⑤已有的史实证明,无线电技术不会影响健康。
18.(3分)C
19.(3分)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的最高点位。
20.(4分)
①植树造林对碳中和有重要作用;
②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长期排名全国第一。
21.(3分)
(1)范爱农 (2)八路军 (3)里德太太(舅妈)
22.(3分)
林冲,白虎堂。因为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老婆,想占为己有。
三、写作(60分)
23.(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