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专业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体育社会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
学 时: 32 学 分: 2
授课教师: 冯晓丽
授课班级:0980301 0980302 0980303
学年学期: 2012至2013学年 第2学期
适用教材: 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3月22日
09800301
09800302
09800303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体育社会学 课次:8 班级: 人数: 117 任课教师:冯晓丽
| 授课内容: | 第二章 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 |
| 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①明确体育社会学方和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②掌握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测量。 (2)过程方法:在学习体育社会学方和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提出在做研究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态度情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若何做研究及其具体步骤。 | |
| 教学重点: | 体育社会学方、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测量 | |
| 教学难点: | 测量的效度、测量的信度 | |
| 教法手段: | 讲授法、启发式 | |
| 教学内容与设计 | 教法提示(旁注) | |
| 导入: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分哲学方、逻辑学方和社会学方… 第1节 体育社会学方 1.1哲学方 对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 (1)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2)运用辩证法的观点 (3)运用系统论的观点 (4)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5)为人们服务的观点 1.2逻辑学方 (1)理论应用过程的方 理论应用过程的研究是指应用体育社会学的某一理论,对某一体育现象开展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 (2)理论构成过程的逻辑方法 理论构成过程的研究是指应用多种社会调查或实验结果,形成某一概念的过程。 “实践—理论—实践”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演绎—归纳—演绎”的逻辑过程。 1.3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方 (1)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价值 | " 教法设计及策略: 1、回忆相关先行知识 (概念见教材11页) 2、提示:解释“演绎”和“归纳” | |
| (2)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 为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 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 引导家庭与个人实现体育参与 第二节 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2.1研究的基本步骤 (1)选题和提出假设 (2)研究设计 (3)收集资料 (4)处理和分析资料 (5)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 2.2选择课题 2.2.1 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 ①研究模式 ②价值观念 ③方 2.2.2 研究范围 (1)宏观研究 (2)微观研究 2.2.3 研究时间的 分为两种: (1)横剖研究 (2)纵贯研究 2.2.4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研究类型 (1)社会现状调查 (2)评估体系研究 (3)社会心理分析 (4)影响因素分析 (5)新概念开发 (6)专家预测 (7)比较分析 (8)历史回顾研究 (9)跟踪调查 2.3形成解释 (1)描述性研究 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 (2)解释性研究 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2.4升华理论 命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变量命题 (2)双变量命题 (3)多变量命题 | 3、教学拓展: 多种查找资料的途径 4、迁移: 提示:注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 |
2.5测量
2.5.1 测量的方法
用测量的方法进行的描述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
2.5.2测量的层次
1 定类
2 定序
3 定距
4 定比
2.5.3测量的效度
测量的效度指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
评估效度的方法有:
(1)表面效度:这是一种由评估人对测量的效度做出的一种直接的判断估价。 [特尔菲法 专家调查法]
(2)准则效度:运用一个已有的对概念的测量尺度作为检验新的测量尺度是否有效度的方法。
(3)结构效度:由两个可以互相取代的测量尺度,对一定理论命题交互测量可取得同样的测量结果,一种尺度可证明另一种尺度的有效性。
2.5.4测量的信度
测量的信度是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即一致性,无矛盾性。
(1)交替或平行法:研究者可以设计出测量同一概念,但具体方法来自不同的问卷,同时用于同一群研究对象,以从结果上相互印证它们的可靠性。
(2)对信度的反复检验法
2.5.5提高调查信度和效度的方法
(1)对理论假设中的每一个概念的内涵,都要做出科学的、明确的说明。
(2)对反映每一个概念的调查指标,要设计出相对称的操作概念。
| (3)设计的调查指标,要形成一个能正确说明调查主题的完整的指标体系。 | " 5、评价性反馈:与测量效度和测量信度相结合。 6、引出下节课所讲知识与本节课的联系。 | |
| 复习思考题: | 1、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2、设计一份体育社会调查的问卷。 | |
| 课后小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