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4)班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纳雍县以角民族学校八年级(4)班学生48人,男生18人,女生30人。其中滥坝村10人、河边村8人、以角村5人、木沟寨村5人、通作寨村4人、卢家营村4人、营上村4人、禾木楷村3人、水城县青林乡3人、通作楷村1人、三岔河村1人。这之中水城县青林乡、卢家营、营上、三岔河村的12名学生离校最远,每天上下学最为辛苦。故而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部分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对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2、教材分析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六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主要讲述定义与命题,以及证明的一般格式。
二、教学目标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科书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和发展,达到《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从展开数学探索,同时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体会,为学生创造了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下半学期完成第五章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会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3、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5、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成立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帮辅和小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自学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
四、教学进度
| 周次 | 起止时间 | 教 材 内 容 | 周课时数 | 备注 | 
| 1 | 9.1-9.5 | 开学预备周及上学期末试卷讲评(3课时) | 3 | |
| 2 | 9.8-9.12 | 1.1探索勾股定理(2课时) 1.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1课时)  | 3 | 中秋节 教师节  | 
| 3 | 9.15-9.19 | 第一章总复习题处理(3课时) 2.2平方根(2课时)  | 5 | |
| 4 | 9.22-9.26 | 2.3立方根(1课时) 2.4估算(1课时) 2.5用计算机开方(1课时) 2.6实数(1课时) 2.7二次根式(1课时)  | 5 | |
| 5 | 9.29-10.3 | 2.7二次根式(2课时) | 2 | 国庆节 | 
| 6 | 10.6-10.10 | 第二章总复习题处理(3课时) | 3 | 国庆节 | 
| 7 | 10.13-10.17 | 第三章3。1确定位置(1课时) 3.2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课时) 第三章总复习题处理(1课时)  | 5 | |
| 8 | 10.20-10.24 | 第三章总复习题处理(1课时) 第四章4.1函数 (1课时) 4.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1课时) 4.3一次函数的图像(2课时)  | 5 | |
| 9 | 10.27-10.31 |  4.4一次函数的应用(3课时) 第四章总复习题处理(2课时)  | 5 | |
| 10 | 11.3-11.7 | 第四章总复习题处理(1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和考试(4课时)  | 5 | |
| 11 | 11.10-11.14 | 期中试卷讲评(3课时) 第五章5.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  | 5 | |
| 12 | 11.17-11.21 | 5.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 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1课时) 5.4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1课时) 5.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1课时)  | 5 | |
| 13 | 11.24-11.28 | 5.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2课时) 5.7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课时) 5.8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2课时)  | 5 | |
| 14 | 12.1-12.5 | 第五章总复习题处理(3课时) 第六章6.1 平均数(2课时)  | 5 | |
| 15 | 12.8-12.12 | 6.2 中位数与众数(1课时) 6.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1课时)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1课时) 第六章总复习题处理(2课时)  | 5 | |
| 16 | 12.15-12.19 | 第六章总复习题处理(2课时) 第七章7.1为什么要证明(1课时) 7.2定义与命题(2课时)  | 5 | |
| 17 | 12.22-12.26 | 7.3平行线的判定(1课时) 7.4平行线的性质(1课时)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课时) 第七章总复习题处理(1课时)  | 5 | |
| 18 | 12.29-1.2 | 第七章总复习题处理(2课时) 本学期总复习(3课时)  | 5 | |
| 19 | 1.5-1.9 | 本学期总复习(5课时) | 5 | 
| 20 | 1.12-1.16 | 期 末 考 试 | ||
| 21 | 1.19-1.23 | 放 假 事 宜 | 
拟写人: 2014年9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