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通过述说烦恼,倾听家人的困惑,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3.通过情境表演,分享“爱的故事”,明白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
教材分析:
《读懂彼此的心》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明白,互相理解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交流沟通是家庭幸福的桥梁,一家人相互理解体会,主动交流常沟通,才能共同经营好整个家庭,才能使家庭生活更幸福。本课时“相互理解体会”,从认识层面出发,站在儿童的视角,大胆地把家庭内部真实存在的矛盾作为建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对接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从学生“自己的烦恼”切入,分析自己与家人发生不愉快的原因和心理。通过询问、采访家人了解长辈们的想法,比较自身与家人的不同,分享家人间“爱的故事”,用心理解体会家人不同形式的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
难点: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如何理解家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感受“家的温暖”
1.课前播放《我爱我的家》。
2.听了这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我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家人用爱呵护我们快乐成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我们有时也会和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
二、我的烦恼我来说
1.李晓欣就有这样的烦恼,我们一起来看。
2.你们是不是也和李晓欣一样,和家人相处时有过烦恼呢?当时的你又是怎样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烦恼,把记录烦恼的小纸条贴在黑板上。
预设:
(1)作业字迹不端正,错误多,妈妈把本子撕掉了。
(2)起床动作慢,爷爷奶奶总是催。
(3)喜欢看小说,父母反对。
(4)不喜欢吃水果,妈妈却每天都让我吃。
4.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其实家人也因你的一些举止而感到困惑,想知道家人与你相处时有什么烦恼吗?
5.播放课前学生采访家长的视频、音频等。
预设:
(1)孩子总是不按我对她的要求去做,不会自己打扫卫生,衣服也挑三拣四。
(2)我觉得孩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就给他买一些课外辅导资料,他却很不情愿去做。
(3)孩子这么大了,自理能力却不够,自己能做的事情却总是让家人做。
6.当你和家人把各自的烦恼在对方面前表现出来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预设:
(1)生气
(2)难过
7.我理解你们的想法,你们从小与家人相处就有这么多烦恼吗?以前的家庭关系如何呢?
8.小结:大部分同学小时候与家人相处都是非常和谐的。而现在,我们和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困惑是很正常的。
三、我和家人找不同
1.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呢?
2.学生拿出调查表,交流意见。
| 我和家人找不同 | ||
| 我 | 家人 | |
| 生活态度 | ||
| 兴趣爱好 | ||
| 处事方式 | ||
| ...... | ||
四、不同的回应,相同的爱意
1.这样的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吗?
2.你的父母会如何回应呢?同桌合作演一演。
3.揣摩家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再演一演。
4.你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结:在与家人相处产生歧义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家人或许有各不相同的回应方式,但都包含了她们浓浓的爱。
五、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
1.请学生阅读书本第5页活动园里的文本信息,在卡片上写下自己体会到的家人的爱。
2.学生分享家人间“爱的故事”。
3.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帮助鼓励是爱,批评教育也是爱。
4.总结:主动倾诉和学会倾听是彼此相互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家人间虽然有不同,但是亲情与爱是相同的。希望大家用心去理解,去体会。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 读懂彼此的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故事分享,学会理性面对家人之间的小矛盾,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
2.发现家人的美好与闪光之处,体会与家人相互沟通理解的良好感觉。
教材分析:
《读懂彼此的心》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一课。本课时“主动交流常沟通”从行为层面出发,从不同视角,呈现家庭发生摩擦、冲突或矛盾时的不同选择,引导学生积极解读,理性分析不同选择产生的不同结果,认识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从学生分享“与家人产生矛盾时的态度和做法”引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方式理性对待家人之间的小矛盾,用“四心沟通法”化解矛盾,发现家人的闪光点,与家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
难点:理性面对家人之间的小矛盾。
教学过程:
一、看情景剧《报补习班风波》“我会怎么做”
1.请学生演一演以下三个情景剧。
开学初,父母在没有和孩子商量的情况下就直接给孩子报了作文提高班。
情景一:孩子听了父母的安排后,反应激烈,与父母发生争吵,矛盾激化。
情景二:孩子听了父母的安排后,心态平和,询问父母这样安排的原因,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认识到这也是父母对自己的爱,于是欣然接受。
情景三:孩子听了父母的安排后,尽管心里不是很情愿但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吃完饭,心平气和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最终达成共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
2.同一件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预设:
(1)沟通态度不同:一个固执,一个心平气和。
(2)沟通方式不同:一个缺乏沟通,一个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3.看来,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沟通态度和方式。
4.那么,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
5.小结:当我们与家人家人意见不同时,请平静地述说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家人交流,避免和家人起冲突。
二、“故事分享会”——我与父母做朋友
1.瞧,书本第7页,有位同学与家人交流沟通就非常愉悦,请大家阅读她的故事。
2.你们生活中有主动和家人沟通,相互理解的事例吗?
3.小结:同学们,与家人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主动与家人交流,能增进相互的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沟通,从“四心”开始
1.生活中,你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效果如何?
2.你有没有与家人愉快沟通的“小妙招”?
3.你们许多的沟通“小妙招”与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法不谋而合,它叫做——“四心沟通法”。即留心看、细心听、用心讲、耐心说。
4.情景剧扮演:同桌讨论,用 “四心沟通法”介绍的沟通技巧,挑选某个情境演一演。情景一:明明觉得平时学习压力大,所以一到周末,就想睡个懒觉。可每次妈妈都会把明明都“美梦”打破,依旧早上七点就做好了早饭,叫明明起来吃。而后,自己才去加班。如果你是明明,你该怎样与妈妈沟通呢?
情景二:小新的写作不太好,为此,小新的妈妈去询问了班里其他学生,在听说很多同学在一个写作提升班补习时,小新妈妈坐不住了,她要求小新也去周六上午的写作提升班,但是小新真的很想去同时间开展的篮球兴趣班。如果你是小新,你会如何与妈妈沟通?
情景三:这周五是晓玲好朋友的生日,晓玲受邀参加好朋友的生日会。晓玲很想去,但同时又担心妈妈不同意。她该如何与父母沟通这件事呢?
情景四:经过一下午的努力,小杰的周末作业终于快完成了。他就坐到电脑桌前玩了几局网络游戏放松一下。爸爸看见了,一把夺过鼠标,把它扔到了垃圾桶。小杰很生气,对爸爸大声叫道:“你真讨厌!”你觉得小杰做得对吗?如果你是小杰,你会如何与爸爸沟通?
5.学生交流“四心沟通法”模拟实践后的感受。
6.小结:希望大家将“四心沟通法”用到生活中去。诚恳的态度,用心和家人沟通,一定会找到让双方都接受的好办法。
五、发现家人的闪光点
1.沟通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在家人陪伴我们的过程中,他们也在学习、成长。让我们一起在小卡片上记录下家人的美好,并说说想对他们说的话吧!
2.请学生交流家人的美好事例,课后将这个小卡片带回家给家人看。
3.小结: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理性看待家庭中的小矛盾,用心沟通交流,积极解决。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家庭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