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护理诊断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 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大剂量激素治疗导致水钠储留有关 | 病人水肿减轻或完全消退 | 1. 评估水肿的部位、程度、特点。 2. 观察尿量、体重的改变。 3.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 4. 卧床休息,抬高双下肢。 5. 水和钠盐(2--3g/d)的摄入,严重 水肿者量出为入。 6.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药物的疗效和 不良反应。 7. 讲解水肿的原因,水肿与钠、水储留的关系。  |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 病人无皮肤破损或感染发生 | 1. 观察皮肤情况。 2. 衣着应柔软、宽松。 3. 卧床者经常变换体位,按时协助翻身。 4. 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5. 保持皮肤清洁,清洗时不可过分用力。 6. 避免肌肉注射,必须肌注时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防注射针眼渗液而发生感染。  | 
| 其他护理诊断 | 活动无耐力 与高血压、水肿有关 | |
|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 ||
| 知识缺乏 | ||
| 主要护理诊断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 体液过多 (参见急性肾炎)  | ||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低蛋白饮食及蛋白尿致蛋白丢失过多有关 | 病人饮食合理,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清蛋白浓度保持稳定。 | 1. 观察口唇、指甲、皮肤色泽,监测上臂肌围。 2. 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清蛋白浓度。 3. 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证足够的热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锌。 4. 观察记录进食情况。及时调整不合理饮食。 5. 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 
| 其他护理诊断 | 焦虑 与疾病反复发作、预后不良有关 | |
| 潜在并发症:慢性肾衰竭 | ||
| 主要护理诊断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 体液过多 与低蛋白血症有关 | 病人水肿减轻或消退 | 参见急性肾小球肾炎节 |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大量蛋白尿、摄入减少及吸收障碍有关 | 病人饮食合理,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清蛋白浓度保持稳定。 | 1. 观察口唇、指甲、皮肤色泽。 2. 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清蛋白浓度。 3. 给予优质蛋白饮食,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注意维生素及铁、钙的补充。 4. 观察记录进食情况,及时调整不合理饮食。 5. 遵医嘱使用促进胃消化、吸收的药物。 6、必要时遵医嘱行静脉营养治疗。  | 
| 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下降、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关 | 病人无感染发生 | 1.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体温变化。 2. 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尿路刺激征、皮肤红肿等感染征象。 3. 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保持温度和湿度合适 4. 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5.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6. 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7. 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 不发生皮肤破损 | 参见急性肾小球肾炎节 | 
| 知识缺乏:缺乏肾穿刺的相关知识 | 病人掌握肾穿刺的相关知识,正确配合完成穿刺。 | 1.讲解肾穿刺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2.教会病人憋气,训练床上排尿。 3.告知术后需卧床休息24小时,前6小时必须平卧,不可翻身。 4. 指导术后多饮水,以免血块堵塞尿路。  | 
| 其他护理诊断 |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有关的防治知识。 | |
| 焦虑 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有关。 | ||
| 潜在并发症:血栓形成、急性肾衰竭、心脑血管并发症 | ||
| 主要护理诊断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 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 与尿路感染致膀胱激惹有关 | 病人的尿频、尿急、尿痛减轻或消失 | 1. 观察尿频、尿急、尿痛的程度。 2. 急性期卧床休息,宜取屈曲位。 3. 多饮水、勤排尿,无禁忌症时最少达2000-3000ml。 4. 膀胱区热敷或按摩,缓解疼痛。 5. 加强个人卫生,增加会阴清洗次数,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 6.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7. 加强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以缓解尿路刺激征。  | 
| 体温过高 与急性肾盂肾炎有关 | 体温下降或降至正常 | 1. 监测体温变化。 2. 给予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增加水分的摄入。 3. 行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 4. 遵医嘱予药物降温。 5.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6. 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 
| 其他护理诊断 | 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 | |
| 主要护理诊断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 潜在并发症:心跳骤停 | 1.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行心电监测。 3. 及时采集标本,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 4. 备齐抢救药物及器械。 5. 维持良好的静脉通路。 6. 遵医嘱予降低血钾、纠正酸中毒等治疗。 7. 做好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  | |
| 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水钠储留有关 | 病人水肿减轻或完全消退 | 1. 评估水肿的部位、程度、特点。 2. 观察尿量、体重的改变。 3.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血压变化。 4.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 入液量,坚持量出为入。 6. 卧床休息,抬高双下肢。 7. 做好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  |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透析有关。 | 病人饮食合理,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清蛋白浓度保持稳定。 | 1. 观察口唇、指甲、皮肤色泽。 2. 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清蛋白浓度。 3. 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0.8 g/kg.d),透析病人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147 kJ/ kg.d)。 4.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进食欲。 5. 提供整洁、安静的进食环境。 6. 恶心呕吐者,遵医嘱使用止吐药,并做好口腔护理。 7. 不能经口进食者行鼻饲。 8. 必要时遵医嘱行静脉营养治疗。  | 
| 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降低及侵入性操作有关。 | 病人无感染发生 | 1.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体温变化。 2. 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尿路刺激征、皮肤红肿等感染征象。 3. 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空气消毒,减少探视。 4. 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5. 卧床病人加强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6.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7.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深静脉置管等导管的护理。 8.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9. 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 
| 其他护理诊断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抵抗力降低有关。 | |
| 恐惧 与肾功能急骤恶化、病情危重有关。 | ||
|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 | ||
| 主要护理诊断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透析有关。 | 病人饮食合理,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清蛋白浓度保持稳定。 | 1. 同急性肾衰竭节(1、2、4、5、7)。 2. 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GFR调整摄入量),透析病人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供给足够的热量(126 kJ/ kg.d)。 3. 做好必需氨基酸治疗的护理。  | 
| 活动无耐力 与心血管并发症、贫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关。 | 病人自诉活动耐力增强。 | 1. 评估活动的耐受情况,活动时有无疲劳感、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 2. 根据病情适当活动: (1)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行床上活动。 (2)能起床者指导适当活动,避免疲劳,以不出现心慌、气喘、疲乏为宜。活动时需有人陪伴。 3. 遵医嘱予降压、强心、纠正贫血治疗。  | 
| 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 1. 观察有无水肿,监测体重。 2. 及时采集标本,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 3.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 入液量,坚持量出为入。 5. 预防高钾血症: (1)少食或忌食含钾高的食物,如紫菜、 香菇、榨菜、香蕉、坚果等。 (2)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3)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 钠盐摄入。 7. 预防低钙血症:摄入含钙高的食物,遵 医嘱补充钙剂。  | |
|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皮肤瘙痒、抵抗力降低有关。 | 病人无皮肤破损或感染发生 | 1. 参见急性肾小球肾炎节。 2. 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液,洗后涂抹润肤剂。 3. 修剪指甲,以防瘙痒时抓破皮肤。 4.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和止痒剂。  | 
| 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降低及侵入性操作有关。 | 病人无感染发生 | 参见急性肾衰竭节 | 
| 知识缺乏:缺乏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 | 病人掌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目的和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内瘘的保护。 | 1.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方法。 2.指导术后避免术肢受压,术侧肢体禁止戴手表、测血压、注射、输液、提重物等。衣袖不能过紧,睡觉时不可将手臂枕于头下。 3.指导早期功能锻炼,促进瘘管成熟。方法:手握橡皮握力圈,每天3--4次,每次10分钟。 4.指导病人注意保护内瘘,勿持重物,避免碰撞致伤,以延长其使用期。 5. 教会病人扪震颤,以判断内瘘是否通畅。  | 
| 其他护理诊断 | 预感性悲哀 与疾病预后差有关。 | |
| 有受伤的危险 与钙、磷代谢紊乱、肾性骨病有关。 | ||
|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 ||
准
护
理
计
划
护
理
安
全
路
径
护
理
应
急
预
案
护士手册目录
1.护理哲理
2.QC小组结构图
3.护理核心制度
4.护理常规
5.标准护理计划
6.护理安全路径
7.护理应急预案
8.各班工作职责
9.护理人员职责
10.培训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