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现有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是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测量能力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任课教师17人(含兼职教师5人)。课程建设团队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讲师(含工程师)9人,教学团队成员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2009年7月“测绘教研室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认定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建有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土木工程实训场、控制测量实训场、测量数据处理与软件应用中心等6个专业实训场),可供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包括软件ARCGIS10.0软件若干套。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自开设以来,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效(见下表1)和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表1 现有资源清单
| 序号 | 资源形式 | 资源数量 |
| 1 | 课程介绍 | 1份 |
| 2 | 课程标准 | 1份 |
| 3 | 授课计划 | 1份 |
| 4 | 教学设计 | 1套 |
| 5 | 教学演示文稿 | 13个 |
| 6 | 教学视频录像 | 10个 |
| 7 | 教学图片 | ≥100个 |
| 8 | 教师手册 | 1套 |
| 9 | 学生手册 | 1套 |
| 10 | 教学案例 | 3个 |
| 11 | 考核方案 | 1套 |
| 12 | 相关技术规范 | 5个 |
| 13 | 试题库 | 1个 |
| 14 | 原有网站 | 2个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建设立足“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资料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主要围绕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展开,实现将传统课堂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有效扩展,便于学习者学习。
通过2年建设,将本课程建设成为集在线学习、作业测试、专题讨论、学习记录、考核评价、辅导答疑、资源共享及校间学分互任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开放课程,实现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制定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相配套的考核方式,使之成为学校教师与学生、企业职工、社会学习者学习交流的平台。
三、建设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及知识点细化
在线开放课程用户的学习时间往往比较零碎,每次在网上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线开放课程适合采用更小、更的教学单元。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必须以知识点为基本教学单位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点划分见表2),因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处理。
表2 知识点划分
| 一级目录 | 二级目录 | 三级目录 | 四级目录 |
| 学习领域 | 学习项目 | 学习任务 | 知识点 |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 项目一 GIS应用及认识 | 任务1 GIS的应用认识 | 1.“3S”集成技术 |
| 2.WebGIS的基本原理 | |||
| 项目二 空间数据结构 | 任务2.1 地理信息系统及表达 | 1.地理信息系统及表达 | |
| 任务2.2 地理空间关系 | 2.地理空间关系 | ||
| 任务2.2 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 3.地理数据模型 | ||
| 4.空间数据结构 | |||
| 项目三 空间数据处理分析 | 任务3.1 空间数据获取 | 1.空间数据获取 | |
| 任务3.2 空间数据处理 | 2.空间数据处理 | ||
| 任务3.3 空间数据转换融合 | 3.空间数据转换融合 | ||
| 任务3.4 空间数据分析 | 4.空间数据分析 | ||
| 项目四 GIS数据管理、产品制作与输出、应用 | 任务4.1 GIS数据管理、产品制作与输出 | 1.数据维护管理 | |
| 2.GIS产品制作 | |||
| 3.GIS产品输出 | |||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 项目五 ArcGIS10.2的应用测量 | 任务5.1GIS软件安装及认识 | 1.GIS软件安装及认识 |
| 任务5.2 GIS软件操作与基本功能应用 | 1.GIS软件操作与基本功能应用 |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应随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步更新,精心进行课堂(理论及实训)教学设计,有效组织实施,使教学内容更适合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满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训教学体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等方式,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注重合作。
3.数字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现有纸质版教学资源携带不方便、造价高、不易修改、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等劣势。在现用教材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习者,大大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组织力量完善电子课件、习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增加网络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互动,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满足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4.考核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业评价手段创新
本课程现有的考核方案由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及终结性考核成绩3部分组成,考核项目固定,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适应本课程特点,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评价手段,探索形成性的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的终结考核相结合的线上考核评价方式。在网站上设置功能模块或开发相应的APP软件,对过程性考核的数据记录、计算、评价实现自动化,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协作意识。有效将线上知识点考核、项目考核、综合性考核和线下总结性考核相结合,优化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内容,制定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
5.实践教学环境功能拓展与内涵建设
依托学院骨干院校建设成果,完善土木工程测量实训场、控制测量实训场、测量数据处理与软件应用中心等实训场的内涵建设。课堂教学中拓展和提高现有实训设备、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针对每个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指导技术包,包含实训目的、任务要求,场地准备、设备介绍、操作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以动画演示形式体现在课程网站,使学习者在课堂外或没有机会接受老师面对面指导时自主学习。
6.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参加信息化培训与信息化教学竞赛活动,提高教学团队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现场锻炼、顶岗学习,实现产教结合,建立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团队协作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适当比例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施工企业一线岗位技能要求的实训项目。在课程相关科研教改论文、技术专利等方面有突破性成果。
四、进度安排
本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具体进度安排见表3。
表3 项目建设年度计划
| 建设项目 | 年度计划 | |
| 2017年 | 2018年 | |
| 课程设计 | 理顺课程建设思路; 修订课程标准; 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整理行业标准。 | 授课计划设计; 生产性教学项目开发; 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 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
| 课程资源 | 进行知识点、技能点拆分; 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 | 多媒体课件制作; 微课、视频设计、制作; 在线试题库建设、完善; 其他教学文件制作(图片、文本等); 教学资源包开发; 实训场内涵建设; 企业培训包设计; 在线答疑; 技能鉴定培训包设计。 |
| 课程团队 | 师资培训; 企业调研; 企业兼职教师聘任。 | 信息化与专业技能培训; 企业调研,对外交流; 专业带头人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企业培训; 企业文化学习。 |
| 课程应用 | 搭建在线课程网站框架 | 引导学生注册应用; 课程平台使用及推广使用; 学生科技作品或技能竞赛指导;企业培训; 编写课程平台使用说明; 学分互任制度制定 |
1.组织机构
为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院成立课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本项目隶属于教学质量建设工作组,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学院教务处作为牵头部门。
2.项目团队
系部成立了课程建设工作小组,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核心,吸收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负责课程建设具体实施。
3.经费预算
近年来学院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学费收入稳步增长,为其实施课程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同时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经费,可持续加大对办学经费和建设资金的投入。
六、预期成果
1.成果形式及量化结果
表4 成果形式、量化结果
| 序号 | 成果形式 | 量化结果 | |
| 1 | 课程标准 | 1套 | |
| 2 | 授课计划 | 1套 | |
| 3 |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 1套 | |
| 4 | 教学视频录像 | ≥30个 | |
| 5 | 教学演示文稿 | ≥30个 | |
| 6 | 在线答疑 | ≥50次/年 | |
| 7 | 在线测试题库 | 1套 | |
| 8 | 课程考核方案 | 1套 | |
| 9 | 学生科技作品或技能竞赛获奖 | ≥5项 | |
| 10 | 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包 | 行业技术标准 | 1套 |
| 建设项目图纸 | ≥3套 | ||
| 现场工作视频 | ≥10个 | ||
| 工程图片 | ≥200个 | ||
| 工程案例 | ≥5个 | ||
| 企业培训资料 | ≥2套 | ||
| 企业培训课件 | ≥5个 | ||
| 11 | 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使用指南 | 1套 | |
| 12 | 项目建设成果报告 | 1份 | |
| 13 | 参加在线学习人数 | ≥300人/年 | |
| 14 | 课程平台推广 | ≥200人/年 | |
| 15 | 课程平台点击量 | ≥3000次/年 | |
| 16 | 推广应用院校 | 2~3所/年 | |
(1)校内推广应用
我院目前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设本课程。在线课程建成后,教师依据教学进度,有机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校外推广应用
与省内外不少于3所开设本课程的高职院校及中铁一局等施工企业联合进行资源开发和课程应用,保持课程资源年更新比例不低于存储总量的10%。制定高职院校间学分互任制度,线上学习拿到学分者,可在学生所在校免修本课程。企业及社会学习者获取学分者可被施工企业承认具有一定的测量技能,从事某些技术岗位工作。
3.预期推广应用效果
(1)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声誉。
立足“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实现翻转课堂,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了校际合作、校企合作。
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协作,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