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票房不断突破上升,电影的投入也越来也大。中国商业大片制作与发行费用越来越大,电影投融资金额也快速增加,投融资形式也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不断涌现在影视业内。与此同时,电影行业的融资机制的不健全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关键字:电影行业 融资 模式
一、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电影故事片产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电影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民营制片机构超过1000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覆盖全国。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电影产量和市场容量大幅度成长。而在产量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尤其是国产大片,逐渐密切与观众的关系,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2010年1月,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2010年全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增幅达15%;同时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部。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为35.17亿元,较2009年增长26.9%。从数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电影产量已突破500部,位居世界第三。
其次,成本相对低。中国电影跟中国制造一样,意味着相对低的成本和更稳定的利润。
二、电影行业的融资模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一个较新、并且更有普遍意义的融资方式,但银行方面也会比较谨慎,他们对电影公司规模的要求也很高。就经济效益来说,贷款融资模式的收益大大优于电影产业现有的其他融资方式。采用原来的电影融资方式,成本会高很多。由于以前电影一般采用分账方式,电影的票房越高,分给各参与方的费用也会越高。电影的投资发行方永远只能分享利润总额的一部分。而采用贷款方式,支付了贷款利息,就可以独享影视全部利润的结果。
总投入为3000万美元的影片《英雄》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影片的3000万美元投资方式主要如下:对剧本先作预算,再找一个国际著名的保险公司,将剧本、导演、演员和各种市场分析报告等呈给保险公司审核,然后在保险公司担保的情况下,向银行融资,最后到银行成功贷款。影片刚拍完,欧美版权就卖了2000万美元,国内音像版权又拍卖出了1780万元,还有贴片广告收入,使影片的前期收入全线飘红,资金的快速回笼令投资商信心倍增。《英雄》成功的融资方式得益于借鉴了先进国家投资电影的经验。
2006年,总投资1600多万美元的《夜宴》海外发行被华谊上了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夜宴》提供1年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保额在1500万-2000万美元,这是影视作品海外发行与性出口信用保险的首次合作。这份保额使《夜宴》以版权抵押的方式首次获得深圳发展银行5000万人民币的授信。由中间公司进行担保的版权抵押贷款是该片的主要融资方式。自此,影视产业以知识产权抵押融资的模式开始萌芽。
《集结号》在无第三方公司担保授信的情况下,以知识产权、即版权作抵押来吸收招商银行5000万元的贷款。项目结束时,华谊兄弟连本带利仅仅需要归还招商银行5500万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华谊兄弟仅仅用了500万元左右的利息和两年的时间,就撬动了5000万元的资金杠杆,并促成了一部贺岁大片的诞生。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形式,为以后更多的影视公司获得银行融资起到示范作用。
2、引入私募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国影视业,不仅可以为亟需扩张发展的影视企业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帮助它们建立一整套制片预算方案、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有力监管,从而保证了严格的成本控制。
目前活跃在中国影视界的PE主要有:IDG新媒体基金、由中影集团等发起的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韦恩斯坦(TWC)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此外,汉能、易凯等PE以及海外的影业公司和大型投行也在密切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
在中国市场状况下,中国本土基金刚刚起步,相关在2007年才制定出来,对于风险莫测的电影丛林,建立产业基金尚心有余力不足。建立专业电影基金是非常合适的方式。只有专业基金、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共同合作,才会有一个大发展。
3、上市融资
由于国内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各家影视企业的融资需求也逐步增强。各大影视公司意欲通过上市获得融资,扩大规模。中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上海电影集团上市或者转板的消息不断。国内发行巨头保利博纳内部整改完成后将更名为博纳国际影业集团,并期望能在2010年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尽管由于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制约,他们的上市计划一缓再缓,这些影视龙头企业,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稳定,盈利状况也比较可观。上市融资是它们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也必将是迟早之事。
4、其他融资方式
除上述的主要融资模式外,其他多样化融资模式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例如,多方合作拍片、预售版权,加速资金回笼、拓展电影后衍生产品市场、贴片广告与植入式广告收入等等。多方合拍机制不仅可以降低制片方的投资金额,也有助于影片在合资方所在地的发行,例如的《赤壁》、《梅兰芳》等都是多方投资。预售版权,加速资金回笼。在影片上映之前,片商通过向海内外的发行公司和放映公司预售发行权、放映权,收取定金或“保底发行金”以支持影片的制作。长达50年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使得电影后衍生产品可以异常丰富,版权交易是个尚待开放的巨大金矿。
5、版权信托融资—影视企业融资新模式
版权是娱乐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而优质版权能带来持续的利润。例如2004年索尼拿出将近50亿美元并购米高梅,从此拥有将近8000部电影的版权,不但在DVD租售和网络视频点播领域可能实现大规模盈利,而且《007》等系列电影的后期开发,也将带来可观的利润。
2007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的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签订了一份以版权作为质押的贷款合同,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版权质押贷款的第一例。
随之,银行版权质押贷款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2008年北京银行进军影视业的行动成为影视融资圈内一大亮点。自北京市启动影视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以来,北京银行发放的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发放总额的90%以上。
2008年5月,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的电视剧多个项目打包贷款,这是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也是迄今为止金融业为影视企业发放的最大金额贷款。2008年7月,北京银行与保利博纳、光线传媒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为两家影视民营公司提供1亿元的贷款支持。
版权信托融资模式开辟影视融资新渠道。2009年5月,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旗下的版权产业融资平台正式开通,为信托公司介入解决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了契机。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由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中信信托、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建立,该平台一期准备12亿元授信额度,通过版权信托的金融创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企业、版权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渠道。版权人可通过该交易系统转让版权,也可以借助版权信托的方式通过融资平台寻找资金。
三、电影行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国内影视业的融资举动,近年见诸报端的仅有“集结号”、“夜宴”、“赤壁”等有限几桩,更多的是社会资金在影视剧里担当重要角色。中国影视公司真的不需要银行的钱吗?交通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鑫曾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融资做过8个月的全面调查,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影视企业希望获得银行贷款,也已经有一些银行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对应方案。
大多企业版权抵押资质不足。李连杰曾跟国内媒体形容过好莱坞的“现实”环境。在那里,每个导演、演员身上都贴着“市场数据”的标签,每个演员、导演每部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在投资方那里都有所掌握。华谊兄弟的“集结号”是国内第一个无实产抵押的贷款,也没有第三方担保机构,仅拿版权做了质押。在王中军看来,版权“质押”目前就等同于信用式贷款,这次融资不足以代表国内影视公司融资的典型模式。因为银行是否融资,取决于企业的实力。“中国导演有票房号召力、制作相当有实力的公司有几家?银行最在乎的是风险控制,不可能无偿支持你的。”王中军充满自信地说,目前国内影视业小型贷款可能很多,但几千万数额的绝对不多,像华谊兄弟这样的明星企业、冯小刚这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并不多。
影视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可以带来大量制作资金,也可以增加自己公司在联合投制的影视剧中的获利份额。去年11月6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两家银行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将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推出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设立专项授信额度,建立快速审批机制,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北京银行将提供文化创意产业授信额度50亿元人民币。但事实上,真正投向文化创意产业业的资金目前还只有2.3亿元,影视类的就更少了。这两家银行觉得,目前国内相当多有贷款意愿的影视企业,真正符合融资条件的还属少数。
在银行“规避风险”为第一的前提下,之前华谊兄弟的“夜宴”,是通过寻找担保机构获得的银行贷款,近期上映的周润发主演的“黄石的孩子”,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刚给做了融资,但采用的是固定资产抵押加上担保的方式。
保险公司还未担当角色。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曾于去年10月31日,与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的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签订了一份以版权作为质押的贷款合同,可称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获银行版权质押贷款的第一单。在此前张鑫用8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和若干中介机构,还去美国、日本考察了当地的影视融资模式,结论是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只能根植于中国的现实状况和法律系统内。
1996年国家《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办法》出台,国家对著作权、影视版权做质押的放开,好多“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都希望能用正在制作的影视的版权做质押来获得银行资金。北京银行相关人士针对是否贷款的判断标准道出了银行的心声:“企业是否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是否有操作电影的成功经验等;该影视项目是否有著名的导演、演员加盟,主题是否积极向上;此外是对担保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宋文燕《一种新兴影视融资模式——版权信托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