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内容 (课题) | 第七单元 大海边 信息窗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 ||
| 设计者 | 范满 | 第七单元 第1 课时 | 总 12 课时 |
|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 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 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及方法。 |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 、计数器 | ||
| 教学过程设计 | ||
| 师生活动过程 | 二次备课(动态修改) | |
| 预习展示: 同学们通过对本节信息窗内容的预习,你知道本节课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吗?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你知道要准备哪些学具吗? “小棒和计数器。” 没带小棒不要紧,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画小棒。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去过海边吗?到了大海边你最想做什么?这里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在海边干什么呢?(捉螃蟹和小虾)你能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吗? 生1:小丽捉了12只螃蟹,小明捉了26只螃蟹。 生2:小红捉了11只虾,小刚捉了23只虾。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最好是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2、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 + 6 = 8,10 + 20 = 30,12 + 26 = 38。 生2:26 + 10 = 36 36 + 2 = 38 选择你喜欢的算法,写一写25+34的口算过程。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或画)小棒 先摆(或画)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或画)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哪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合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口算一下吧。 11+13= 20+32= 56+12= 32+12= 67+22= 54+23= 3、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我们通过预习找到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错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确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三、新知训练,当堂达标: 1、课本绿点问题。 2、帮一帮。 3、小壁虎找尾巴。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你知道列竖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吗? 五、限时作业: 口算题卡第57、58页。 六、家庭作业: 必做题:65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 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节主要内容和准备课堂所要用的学具。 | |
| 板书设计 | 七、大海边 窗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捉螃蟹 小丽:12只,小明:26只。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2+26= (竖式) 捉小虾 小红:11只,小刚:23只。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