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货币工具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
作 者 白玉丽
院 系 金融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年 级 2013级金融四班
学 号 *********
指导教师 萨日娜
导师职称 教授
| 学生姓名 | 班级 | 学号 | |||
| 指导教师姓名 | 职称 | 研究专长 | |||
| 指导教师评语: | |||||
|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
内 容 提 要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把资金投入股市,股票市场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股票价格与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货币一直是银行不可或缺的调节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介绍银行运用货币,从基准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汇率、国际金融环境等各个方面浅谈货币对股市的影响。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我国央行最重要的货币工具。传统理论认为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逆向影响股价,自2004年以来,中国股市面临了历史上最大的牛熊市更迭。在这段期间内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与股价的关系却与传统理论迥异,系统考察这一现象且分析其内在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货币影响股票市场机理的认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货币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货币 股票市场 影响
我国货币工具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
一、我国货币工具及股票市场的发展现实状况
一般性货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工具多属于间接工具,选择性货币工具多属于直接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以直接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取消了贷款规模控制,主要采取间接货币工具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等。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公开市场操作是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工具,通过央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目标。2009年第一季度,央行向市场净投放了1492.25亿元资金,而在第三季度,央行共计向市场净投放资金4584.21亿元,为前6个月总和的1.34倍。股市上证指数成上涨趋势,上涨点数到达了7321点,但仍然处于不稳定阶段吃
存款准备金下调。2012年12月22日,人民银行宣布,从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从2008年9月份起第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地增加。股市上证指数从998点一路上涨,到达了6124点,出现了一波牛市行情,却又一路下滑,跌至于16.93点.
人民币再贷款再贴现增加。20014年前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宏观的决策部署,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前三季度货币信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增长21.33%,创出历史天量,而且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我国股票市场不断发展,截止到2015年4月30日,据万得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沪深两市总市值已达63万亿,而2014年中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 6363亿元,同比增长7.4%.沪深市值已等于2014年全年GDP.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市场在经济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最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不稳定,股票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受到多因素影响,从而我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在市场运行中依然起着主要的指导作用.我国股票市场不断发展,股票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货币工具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
(一)基准利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银行调整基准利率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从理论上来讲,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会下降。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利率是计算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股票理论价格=股息收益/利息率。所以股价与利率存在负相关性。
其次,利率变动的投资替代效应。利率降低,部分投资者将把储蓄投资转成股票投资,需求增加,促成股价上升;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股票市场转向银行存款,证券市场资金面紧张,致使股价下降。
再次,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负担,从这方面讲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公司盈利,股票价格也将随之上升;反之,利率上升,股票价格吓跌。
最后,对于贷款依赖性强的企业影响很大。以加息为例,由于房地产,高速公路等对贷款的依赖度较高,加息对于这类企业的冲击性比较高,而这几个板块对于股市又属于权重板块,所以对股市也会有很大的负面冲击。
综上所述,我国股市与利率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性。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般比较明显,反应也比较迅速。但是上述利率与股价运动呈反向变化是一般情况,不能将此绝对化,股价和利率并不是呈现绝对的负相关关系。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大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其他货币以及变动与投资者预期相符程度等的综合影响,另外也跟利率的历史水平有一定关系。
| 表1 央行近来调整利率时间及调整后股市表现一览 | |||
| 次数 | 调整时间 | 调整内容 | 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
| 1 | 2010年7月20日 |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 7月23日 涨3.81% |
| 2 | 2010年8月22日 |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 8月23日 涨1.49% |
| 3 | 2010年9月15日 |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 9月17日 涨2.06% |
| 4 | 2011年12月20日 |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0.27个百分点 | 12月21日 涨1.15% |
| 5 | 2011年9月16日 |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 9月17日 跌2.90% |
| 6 | 2012年10月9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 10月10日,沪指跌3.57% |
| 7 | 2012年10月30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 10月31日,沪指上涨2.55% |
| 8 | 2012年11月26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08个百分点 | 11月27日,沪指上涨1.05% |
| 9 | 2013年12月22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 23日大盘跌4.55% |
| 10 | 2013年10月19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 沪指涨0.07% |
| 11 | 2014年7月7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 沪指跌0.58% |
| 12 | 2014年7月6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 沪指涨1.01% |
| 13 | 2015年11月22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 沪指涨1.85% |
| 14 | 2015年3月1日 |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 |
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股市的变化跟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是负相关的。原因如下:
其一,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减少了,也就是说原来很多可以在股市中流通的资金都被冻结了,我们知道股市离开资金是没有办法运转的,所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定程度上紧缩货币流动性,对股市会有一定的冲击。
其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一种措施,所以理论效应跟加息差不多。
但是实际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不能简单的用正负相关来概括,历史数据也表明不是每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会导致股市下跌,也不是每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都会引起股市的上涨。下表是历次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表2 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 公布日 | 大型金融机构 | 中小金融机构 | 股市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幅度 | 调整前 | 调整后 | 幅度 | 沪指 | |
| 2010年12月10日 | 18.00% | 18.50% | 0.50% | 2.88% | |||
| 2010年11月19日 | 17.50% | 18.00% | 0.50% | 14.00% | 14.50% | 0.50% | -0.15% |
| 2010年11月10日 | 17.00% | 17.50% | 0.50% | 13.50% | 14.00% | 0.50% | 1.04% |
| 2010年5月2日 | 16.50% | 17.00% | 0.50% | 13.50% | 13.50% | 0.00% | -1.23% |
| 2010年2月12日 | 16.00% | 16.50% | 0.00% | 13.50% | 13.50% | 0.00% | -0.49% |
| 2010年1月12日 | 15.50% | 16.00% | 0.50% | 13.50% | 13.50% | 0.00% | -3.09% |
| 2011年12月22日 | 16.00% | 15.50% | -0.50% | 14.00% | 13.50% | -0.50% | -4.55% |
| 2011年11月26日 | 17.00% | 16.00% | -1.00% | 16.00% | 14.00% | -2.00% | -2.44% |
| 2011年10月8日 | 17.50% | 17.00% | -0.50% | 16.50% | 16.00% | -0.50% | -0.84% |
| 2011年9月15日 | 17.50% | 17.50% | 0.50% | 17.50% | 16.50% | -1.00% | -4.47% |
| 2011年6月7日 | 16.50% | 17.50% | 1.00% | 16.50% | 17.50% | 1.00% | -7.73% |
| 2012年5月12日 | 16.00% | 16.50% | 0.50% | 16.00% | 16.50% | 0.50% | -1.84% |
| 2012年4月16日 | 15.50% | 16.00% | 0.50% | 15.50% | 16.00% | 0.50% | -2.09% |
| 2012年3月18日 | 15.00% | 15.50% | 0.50% | 15.00% | 15.50% | 0.50% | 2.53% |
| 2012年1月16日 | 14.50% | 15.00% | 0.50% | 14.50% | 15.00% | 0.50% | -2.63% |
| 2013年12月8日 | 13.50% | 14.50% | 1.00% | 13.50% | 14.50% | 1.00% | 1.38% |
| 2013年11月10日 | 13.00% | 13.50% | 0.50% | 13.00% | 13.50% | 0.50% | -2.40% |
| 2013年10月13日 | 12.50% | 13.00% | 0.50% | 12.50% | 13.00% | 0.50% | 2.15% |
| 2014年9月6日 | 12.00% | 12.50% | 0.50% | 12.00% | 12.50% | 0.50% | -2.16% |
| 2014年7月30日 | 11.50% | 12.00% | 0.50% | 11.50% | 12.00% | 0.50% | 0.68% |
| 2014年5月18日 | 11.00% | 11.50% | 0.50% | 11.00% | 11.50% | 0.50% | 1.04% |
| 2014年4月29日 | 10.50% | 11.00% | 0.50% | 10.50% | 11.00% | 0.50% | 2.16% |
| 2015年4月5日 | 10.00% | 10.50% | 0.50% | 10.00% | 10.50% | 0.50% | 0.13% |
| 2015年2月16日 | 9.50% | 10.00% | 0.50% | 9.50% | 10.00% | 0.50% | 1.41% |
| 2015年1月5日 | 9.00% | 9.50% | 0.50% | 9.00% | 9.50% | 0.50% | 2.49% |
首先,与存款准备金率所处的历史位置有关。如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本次上调以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8.5%的历史高位,所以后市上调的空间有限,对股市造成的恐慌情绪也随之减少。
其次,与投资者对的预期有关。从历史经验来看,央行货币的出台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如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投资者一般会理解为短期内不会加息。较之对加息的恐慌,股市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反应似乎要平淡的多。以最近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例,第二天股市大涨2.88%。
此外,与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有关。目前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动态市盈率在20多倍,很多权重板块也都接近历史最低水平,银行板块的整体市盈率水平在10倍左右,属于被严重低估的。所以证券市场虽然短期由于资金面紧张以及的压制暂时不会有大的起色,但是向下的空间也相当有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于股市的影响程度就有所减少。
(三)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对股市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倾向于实施较为紧缩的货币时,银行便会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使用资金的数量;相反的,当认为需要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的时侯,银行便会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使用资金的数量。
银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股票市场。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就等于冻结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减少,股票市场价格趋于下跌。同样,如果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对再贴现资格加以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利率上升,社会信用收缩,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减少,使股市疲软。反之,如果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降低再贴现率,通常会导致股市走强。
(四)汇率对股市的影响
一般来讲,一国的经济越开放,股票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股票市场受汇率的影响越大。汇率升值,会带来资本市场效应,使大量外来游资投到股票市场上去,有利于市场资金的扩容,活跃A股市场,增强市场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长期构成利好。同时,通过带动直接投资直接进入各行业,形成资本投入、购并和重组的热潮,为上市公司注入资本的同时也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和题材,成为刺激A股上涨的另一条途径。
有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可能通过降低进口商品相对价格,遏制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国内通胀水平。并因此降低采取力度更大货币紧缩措施的可能性,汇率与股市存在这样的关系:本币升值——热钱流入——股市上涨——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加大升值压力,不断升值的预期对不断上扬的股市起到进一步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有利的。
不利影响:人民币贬值的话,会使得国际热钱流入减少,从而减少了境外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对于股票市场是冲击,最后往往会脱离实际经济运行,形成巨大的股市泡沫。一旦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会造成资金的抽离,对证券市场构成很大的冲击,增加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也将使监管当局面临巨大压力。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与日股上涨的轮动已说明一切,因此人民币贬值对股市是不利的。
三、货币工具与股票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货币:利率作用机制、存款准备金率作用机制在牛市中的弱效用,利率上调后,股票价格经过短暂的上升,一直保持平稳态势。显然,这与利率作用机制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利率外,还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因素、行业因素、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经营状况等息息相关。2013年,中国股市逐渐走出熊市进入平稳阶段,但在2014年初,中国的股市却出现了迄今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牛市。在2004年之前,中国利率下调8次后一直在低点徘徊,中国主张的低利率导致大量社会资金为追逐高风险下的高额利润,从实体经济过度流入虚拟经济,这是造成股市虚假高涨的可能因素之一。虽然以期通过加息缓解股市、经济过热等现象,但2015年10月29日至2016年5月18日,中国仍处于低利率阶段。
股票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没有做空机制,缺乏金融避险工具,不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从券商和开户行来看,缺少开辟新的资金使用渠道;从投资者来看,没有利用信用交易的杠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证券市场来看,缺乏资金量和交易量;从证券市场开放来看,有待于向国际惯例靠拢。信用交易可能出现的疯狂投机和暴涨暴跌风险,欠缺从严规定融资融券的对象,明确融资融券的期限,融资融券的额度,保证金比率,利率水平等措施的控制力度。
四、货币工具促进股票市场发展策略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规模日益扩大,资本市场在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重要,货币决策不能忽视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应当适时监控股价走势。但这并非指货币一定要对金融资产价格直接,即银行仍将长期价格稳定作为货币的最终目标,当资产价格异动,明显偏离基本面时,央行作出反应,以尽量减少股价异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处于严格管制之下,股票价格波动和未来物价和产出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使得股票价格的各种效应都很弱。因此,当前股价还不适宜作为货币的决定变量,以割断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间的风险传播。
发行和法定准备金率,注重对货币工具的选择,建立货币对股价波动的反应机制。股票市场发展和股价波动增强了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流动性,而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市场的资金主体,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相应的受到这种资金流动的影响,其超额准备金率自然随之发生经常性的变化。存款倍数反映了居民(企业和个人)以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替代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的意愿程度。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居民只能在现金和储蓄存款间选择,因此伴随着通货比率下降的必然是存款倍数上升。
增强股票市场的货币传导功能,必须要有高效率的股票市场为支撑。我国股票市场货币传导渠道不通畅的重要原因是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因此应继续推进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为完善股票市场的货币传导功能构建制度基础,如构建科学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调整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优化股权结构、规范信息披露等,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和消除股市泡沫,弱化股票市场“圈钱”功能。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种兼具投资和避险功能金融工具; 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于期货市场流动性极好,而且信息渠道畅通,因此一旦有信息影响大家对市场的预测就很快在期货市场上反应,并且可以快速的传递到现货市场,从而使现货市场价格达到均衡,抑止股市不稳定情形的发生; 促进发行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股发行与顺利上市。开发股票指数期货为承销商提供了回避风险的工具,股票承销商在包销股票的同时,为规避股市总体下跌的风险,可通过预先卖出相应数量的期指合约以对冲风险,锁定利润; 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股市活跃。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2.徐涛,《股票市场与货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3.何成颖等,《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
4.王文涛,《我国货币与股票市场的相依关系研究》,2014年8月
5.金融发展研究,我国货币与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2014年18—22
6. 孙铁军,《针对股价波动的货币工具的有效性研究》,2013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