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模具冲压件产生毛边有哪些原因,因采取什么对策?(主要针对落料冲孔等工序)
1刀口磨损或崩角……(解决办法)淬火硬度低,需研修刀口。
2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需进一步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间隙。
3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需进一步调整冲栽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加工精度等问题。
4模具上下错位,需跟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2、模具冲压件产生跳屑压伤有哪些原因?应采取什么对策?
①间隙偏大时,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修改设计间隙;
②如果是送料不当需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
③冲压油滴太快,油沾,控制冲压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
④模具未退磁,研修后退磁(冲铁料更加注意)
5凸模磨损,屑料压附于凸模之上,需研修凸模刀口;
6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需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
7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可以在凸模刃入端面装入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贴合面积。
其应急措施是:减少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
3、模具冲压件产生屑料阻碍有哪些原因,应采取什么对策?
1废料孔偏小,可加大漏料孔间隙;
2漏料孔偏大,废料翻滚,重新修改漏料孔;
3刀口磨损,毛边过大,需研修刀口;
4冲压油滴太快,油沾,可控制冲压油量或更换有种;
5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绕结附着于刃部,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抛光降低表面粗糙度或更换材料;
6材质较软,秀给你冲栽间隙;
其应急措施是:凸模刀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家吹气。
4、模具冲压时下料偏位尺寸变异有哪些原因,及采取措施?
①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需研修刀口;
②设计间隙不当,修改设计并控制加工精度;
③下料为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可以调整其位置精度和冲栽间隙;
④导正销磨损,销劲不足,可以更换导正销;
⑤导向件磨损,可以更换导柱导套;
7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送料机;
8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闭模高度;
9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或由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
)可以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
10脱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需调模减小强压深度;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需跟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11)冲切力对材料牵引造成尺寸变异,可以这在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已改善冲切时受力情况或在下料部分位于脱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5、模具冲压时卡料的原因是什么,及采取什么对策?
①送料机送距放松不当,需重新调整;
②生产中送料据产生变异,需调整送料机送距;
③送料机故障,需调整及维修;
④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过大时,要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⑤模具冲压异常造成镰刀弯,消除料带镰刀弯;
⑥倒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研修导正孔;
⑦折弯或撕切上下不顺,调整脱料弹簧等;
8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需该倒料板,防料带上带;
9材料薄,送进中发生翘曲,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
10模具加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需重新加设模具。
、模具冲压时,料带镰刀弯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模具冲压时料带镰刀弯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
①、冲压毛边(特别是载体上)造成的,需研修下料刀口;
②、材料毛边及模具无切边时需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
③、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冲调冲床深度;
④、冲件压伤,模具内有屑料,需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
⑤、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倒部位局部损伤,检查并调整各脱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研修损伤部位;
⑥、模具设计不合理,可以采取整弯机构调整。
、模具冲压时凹模断裂崩刃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模具冲压时凸模断裂崩刃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①、跳屑屑料阻塞卡模;
②、送料不当,切半料,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
③、凸模强度不足,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断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
④、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可以将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
⑤、凸模及凹模局部过于尖角,修改设计;
⑥、冲栽间隙偏小,控制凹凸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
⑦、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可以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钟;
⑧、冲栽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检查各成型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
⑨、模具导向和磨损不准,需更换导柱导套,注意日常保养;
⑩、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需更换使用材质,使用适合硬度;
⑾、导料件(销)磨损,需更换导料件;
⑿、垫片加设不当,需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
、连续模折弯时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①、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更换导正销;
②、折弯倒位部分精度差磨损,重新研磨或更换;
③、折弯凸凹模磨损(压损),需重新研磨或更换;
④、模具让位不足,检查,修正;
⑤、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为施以预压,可以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
⑥、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可以采用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整形等措施;
⑦、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时需研磨下料位刀口时;
⑧、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需调整采用整体钢垫;
⑨、材料厚度尺寸或机械性能变异时需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9、连续模一模多件时产品表面高低不平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①、冲件毛边,研修下料位刀口;
②、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清理模具,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
③、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重新研磨或更换新件;
④、冲减时需翻料,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
⑤、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
⑥、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
⑦、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样,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
⑧、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检查凸凹模状况,并实施维护或更换;
⑨、模具设计缺陷,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
、模具冲压时维护不当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模具维护不当的要因及相应对策如下:
①、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修改模具,增设防呆功能;
②、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采用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作出书面记录,便以查询。
11、造成冲栽模修理的原因有哪些?
①、冲模零件的自然磨损,包括定位和导向零件的磨损,模柄松动,凸模在固定板上松动,凸凹模间隙变大刃口变钝;
②、制造工艺不当,主要是冲模材质不好,淬火硬度不够,凸凹模倒锥,导向零件精度和刚性不足及凸凹模安装后中心抽线偏心等;
③、冲压操作不当:冲模地面与压力机工作台面不平行,压力机工作中心与冲模工作中心不重合,凸模进入凹模刃口太深,压力机操作中故障和冲压工粗心不按规程操作导致模具损坏;
12、冲栽模的检修原则和步骤有哪些?
检修原则如下:
①、换取的零件必须符合图样的技术要求;
②、模具个零件的配合精度,尺寸精度和完好程度必须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③、检修需在进行试模,调整,验收;
④、模具的检修时间要适合生产的要求;
13、模具检修的步骤如下:
①、模具在检修前需擦拭干净,取出油污及杂物;
②、检查模具各部位基准定位尺寸和间隙配合,随时记录缺陷并编制修理方案
③、确定需拆卸的零部件,取出按修理卡上的方案进行修模;
④、重新装配和调整并试模,若未能恢复原品质和精度需再进行修模;
、冲模临时修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①、利用临时备用;
②、用油石刃磨已经磨钝了的凸凹模刃口;
③、更换弹簧橡胶,禁锢松动了的螺丝;
④、紧固或电焊堆焊松动了的螺丝;
⑤、调整冲模间隙及定位装置;
⑥、更换新的顶料装置。
、冲栽模常用的修理工艺方法有哪些?
①、俢磨变钝的凸凹模,一种方法是用油石加煤油或风动砂轮俢磨。另一种是用平面磨床磨削;
②、修理间隙大的凸凹模,先用适当尺寸块检测凸凹模间隙,若间隙不大,只需把刃口平面磨锋再用油石修整,若间隙大,可先用氧-乙炔气焊加热发红,局部锻打,对冲孔模应敲击凹模刃口周边,以保证凸模尺寸,对落料模应敲击凸模,以保证凹模尺寸。敲击延展尺寸均匀后可停止敲击,但仍然加热几分钟以消除内应力,冷却后再用压印锉修法重新调整间隙,并用火焰便面淬火。
③、修磨间隙不均匀的凸凹模,出自然磨损还有以下两种情况:
a、圆柱销松动失去定位能力,导致凸凹模不同心而引起间隙不均。应对凸凹模刃口对正恢复均匀,再用螺丝紧固,把原销孔铰大0.1^0.2mm,重新配做非标准圆柱销。
b、导向装置磨损,精度降低,起不到导向作用,使凸凹模相对偏移。需将导柱表面镀鉻。再用磨削方法与导套研配知道恢复原配合间隙和降低等级。
④、更换细小的冲孔与落料凸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