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的难点,也是小学语文的重点,掌握修辞手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小学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例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2.反问: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句: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反问)
3.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拟人、比喻)
5.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拟人、排比)
6.双重否定:汉语有两种类型的否定句式:一是一般的双重否定式,这是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的(如:不得不);二是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
作用:双重否定有表达肯定、强化语气等功能。、
例句: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7.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设问: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句: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9.引用: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
例句: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0.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