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 来度量。
2、一切物质的分子
①扩散: 。
②扩散现象说明:A 。B 。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 这样做的目的是: 。
实验现象: ,结论: 。
④固、液、气都可 ,扩散速度与 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 。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 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③d>r时,引力>斥力, 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 。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二、内能:
1、内能: ,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 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 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 叫做热运动。
越高扩散越快。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 。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④解释事例:(书上P9两个演示实验)
甲看到 ,这是因为 。钻木取火: 。
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 ,这是因为 。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 物体向 物体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 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 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 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四、热量:
1、比热容:⑴ 定义: 。
⑵ 物理意义: 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大小 有关,与 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复习提纲
一、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 能转化为 。
(二)、热值
1、定义: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 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 。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
6、炉子的效率:
① 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 公式:η=Q有效/ Q总= cm(t-t0)/ qm′
(三)、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⑴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 转化为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冲程、
冲程、 冲程、 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 能转化为 能。
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 汽油机 | 柴油机 | ||
| 不 同 点 | 构造: | 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 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
| 吸气冲程 | 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 吸入空气 | |
| 点燃方式 | 点燃式 | 压燃式 | |
| 效率 | 低 | 高 | |
| 应用 | 小型汽车、摩托车 | 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 |
| 相同点 | 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 ||
1、摩擦生热
2、发电机
3、电动机
4、光合作用
5、燃料燃烧
能量守恒定律
。
三、典型例题
(一)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类: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D).物体的温度降低,可能是它对外做功。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类: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 的方式减少饮料的内能;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燃料混合物的内能。
4、下列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冬天用暖水袋取暧 B、在阳光照射下,柏油路面的温度升高
C、锯木头锯子发烫 D、热天吃雪糕解渴
(三)能量的转化类:
5、写出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
(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电动机工作时
(C).热机的做功冲程 (D).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四)比热容、比值概念类:
6.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
(A).比热不变,密度和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和密度、热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和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7.使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互相接触(c铜<c铁),则:( )
(A).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 (B).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
8.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铁块和水,它们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后,将铁块放入水中,则: ( )
(A).温度从铁块传向水。 (B).热量从铁块传向水。
(C).温度从水传向铁块。 (D).热量从水传向铁块。
(五)分子运动类
9.下列情况中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 )
(A).把水和面粉搅匀合成面团。 (B).狂风卷起地面的沙土到处飞扬。
(C).洒水车对地面洒水。 (D).糖块慢慢地溶化在水里不见了。
(六)热机类:
10、热机工作时,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
(七)比值类:
11.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3:1。若升温相同,则甲、乙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 1:2。 (B). 3:2。 (C). 3:1。 (D). 2:3。
1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 : 1,比热容之比为3 : 2,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知识点
第一节:电荷
1、摩擦起电:物体有了吸引 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 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
2、电荷种类:自然界中只有 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 。
3、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两个轻小物体吸引不一定都带电,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
4、电荷量及检验:电荷的多少叫做 ,简称 。单位是 ,简称 ,符号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量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原理是 。
5、原子及其结构:原子中心是 ,带 电,周围是带 电的电子。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原子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转移。
6、导体和绝缘体:有的物体 导电,叫做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炭棒)等。
有的物体 导电,叫做绝缘体。例如:陶瓷、橡胶、玻璃、塑料、油、纯净的水等。
7、自由电子:金属中部分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在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这种电子。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 形成电流。人们把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 流向 。
发光二极管具有 。
2、电路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 、 导线和 ,其中提供电能的是 ,消耗电能的是 。
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 ;2、 。
3、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 。
4、通路、断路、短路:正常接通的电路,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叫 。电路中如果某处被切断,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这种情况叫做 。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连接起来,这种情况叫做 。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1、串联:把电路元件 连接起来叫串联。特点:电流只有 路径,只需一个开关,用电器之间 。
2、并联:把电路元件 连接起来叫并联。特点:电流有 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用电器之间 。
3、生活中的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吹风机、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用电器大多是 联在电路中,用来装饰居室、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有些则是 联和 联组合而成的。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1、电流的强弱:表示电流的强弱的物理量是 。用字母 代表。
单位: ;简称 ;符号 。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1mA= A;1uA= A。
2、电流的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表有 个量程:分别是 和 ,分度值分别为 和 。如指针不指零,应该先调零。电流表的正确使用:(1)、电流表要和被测用电器 。
(2)、“+”“-”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如果接反,指针将会向反方向偏转。)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无法估计被测电流的情况下要先用大量程试触)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任何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到 上。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电流特点: ,公式: 。
2、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公式: 。
3、实验中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以便找出规律。实验中不要用规格完全相同的灯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