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 卷 分 析
一、基本情况
(一)试卷结构(说明试卷的组成部分,每部分的题型、分值,全卷满分、考试时量等)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分布为:选择题12题,其中10个小题每题3分,2个小题每题5分,共40分;填空题3题,共11分;主观论述题3个,共16分;文字表述题3个,共15分;作文60分。
(二)试题内容、能力层次、难易程度
试卷总体难度与思维量适中,与课本联系较紧密,让学生感到只要平时好好学,考试就能得高分,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现状,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题。
考 试 范 围:人教版《必修5》、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能 力 层 次:
识记占 45 分,占 30 %;
理解占 30 分,占 20 %;
简单应用占 60 分,占 40 %;
综合运用占 15 分,占 10 %;
难 易 程 度:
容易题占 105 分,占 70 %;
稍难题占 30 分,占 20 %;
| 较难题占 15 分,占 10 % | |||
| 二、成绩统计 | |||
| 参考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人数 | 及格率 |
| 1101 | 90.98 | 721 | 0.654 |
| 三、试卷的优点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考查的知识涉及到:人教版《必修5》、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所有知识,全面考查了学生“双基”,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对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符合考纲说明。 2.注重双基,突出能力考查。试卷的较多试题以基本概念和公式的应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有提升,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好多题来源于课本,又稍高于课本。 3.重视语文基本方法运用,淡化特殊技巧。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解题思路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就能找到解题思路。 4. 重视对语文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思维品质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5. 试卷总体难度与思维量适中,与课本联系较紧密,让学生感到只要平时好好学,考试就能得高分,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现状,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四 、作文 本次作文是给材料作文。最高分46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38-39分。主要失误在于:审题失误,立意偏离材料;材料选择不当,不合情理,强加因果,知识性错误,材料切入点与中心不一致等;文章缺乏层次感,材料堆砌,内容重复,头重脚轻,结构没有体现出清晰的思路。立意的深度不够,停留在表层,分析的不透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 |||
| 五、调整方向 1、加强双基训练,强化字音字形的练习,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积累。 2、强化答题技巧和答题思路的讲解,力争使学生规范答题。 3、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采取小作文等形式强化审题意识 | |||
| 六、对命题的建议 试卷的命制应从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宽角度、多视点、有层次地去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达到“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 |||
|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 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要扩大范围,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其实,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撰稿人:毛海萍 2018年1 月 5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