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美国藏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8:09:04
文档

美国藏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下

“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下)五百罗汉图轴:云中示现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施财贫者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竹林致琛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观舍利光元王振鹏姨母浴佛图卷姚彥卿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98.1×54cm大都會博物館赵孟頫弟子南宋夏珪风雨行舟图团扇夏珪宋宁宗时(1195—1224)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理宗时(1225—12)为画院祗候,阶训武郎。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画人物酝酿墨色如傅
推荐度:
导读“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下)五百罗汉图轴:云中示现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施财贫者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竹林致琛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观舍利光元王振鹏姨母浴佛图卷姚彥卿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98.1×54cm大都會博物館赵孟頫弟子南宋夏珪风雨行舟图团扇夏珪宋宁宗时(1195—1224)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理宗时(1225—12)为画院祗候,阶训武郎。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画人物酝酿墨色如傅
“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

(下)

五百罗汉图轴:云中示现 

南宋 周季常 五百罗汉图轴:施财贫者 

南宋 周季常 五百罗汉图轴:竹林致琛 

南宋 周季常 五百罗汉图轴:观舍利光

 

元 王振鹏 姨母浴佛图卷 

姚彥卿 雪山行旅图 绢本设色 98.1×54cm 大都會博物館

赵孟頫弟子

南宋 夏 珪 风雨行舟图团扇 

夏珪宋宁宗时(1195—1224)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理宗时(1225—12)为画院祗候,阶训武郎。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画人物酝酿墨色如傅粉之色,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尤其擅长雪景,效法范宽,画山石时用水墨皴染,皴法苍劲古朴而简练疏淡,创造拖泥带水皴,画树常用秃笔或树叶间夹笔,笔简意足,清旷俏丽,善于提炼剪裁,景色含蓄动人,清幽深远,所画山水构图取景多为半边,善取边角小景(如山角、水涯),画面留较多空白,以小见大,以局部表现整体,寓意南宋偏安一隅,仅存残山剩水,人称“夏半边”。山水画法自李唐,后世论画者以为其山水画造诣,院中人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其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时人并称为“马夏”,齐名于世。但其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树叶间夹笔,楼阁不用尺界,信手而成,突兀奇怪,气韵尤高。

南宋 宋孝宗 行楷书苏轼诗句团扇 

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9幅) 

北宋 李 成 晴峦萧寺图轴 

北宋 乔仲常 后赤壁赋图卷 

 (公元12世纪)〔北宋〕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工杂画,尤擅人物道释故事画,师法李公麟。靖康之变(1126),金人围城中思归,一日作《河中图》赠邵侍郎。南宋·邓椿《画继》卷四,著录其画迹有《龙宫散斋图》《山居罗汉图》《渊明听松风图》《李白捉月图》《玄真子西塞山图》《列子御风图》等,然至今罕见。传世作品有《赤壁图》卷,纸本,墨笔,描绘苏轼《后赤壁赋》中情节,并分段书写赋文。山水人物笔法近李公麟,但不为成法所囿,用笔简率生拙,气韵野逸。卷后有宣和五年(1123)八月七日赵德麟题跋,还有武圣可和赵岩题跋,清乾隆皇帝御书引首“尺幅江山”四字,曾入清乾隆内府,乾隆为画题签,《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

北宋 江 参 林峦积翠图卷 

(公元12世纪)〔南宋〕字贯道,南徐(今江苏省镇江市辖丹徒)人,居霅川(今浙江湖州市南),形貌清癯,平生特 嗜香茶,和当时叶梦得(1077-1148)等众多文人学者关系甚密。终身飘泊,曾居三衢(今浙江常山县),治园筑馆,园馆取《楚辞》之言名曰“崇兰”,平日与陈与义(1090-1138)、程俱(1078-1144)等交往甚多,生卒年不详。长于山水,师董源、巨然、赵叔问,参以“范郭”画法,创“泥里拔钉皴”,而豪放过之。常居霅川,深得湖天平远旷荡之景。高宗赵构召见,委临安府治,不意竟得暴病而卒,人惋惜其“未尽其才”。 

南宋 马 远 春游赋诗图卷 

南宋 夏 珪 山水十二景图卷 

南宋 李 嵩 赤壁图册页 

李嵩[1](1166—1243),宋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好绘画,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1190―12)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人物画用笔细致,神采奕奕;花鸟画精丽严谨,不觉繁缛呆滞;山水画以意匠经营,情留象外,引人入胜;界画不用界尺,而宫苑楼阁规矩绳墨皆备,不同凡响。绘画题材丰富多彩,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从仙山到龙宫、从历史到现实均在画中有所反映,以反映农村风土和农民生活的居多,所作有精工鲜丽之院体画,作品甚丰,仅著录者就达50多幅。如《明皇斗鸡图》《花篮图》;有白描淡色之风俗画,如《货郎图》;也有水墨渲染之山水画,如《西湖图》等

 

元 任仁发 九马图卷 

宋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举人,入元官都水庸田副使。究心水利,学擅专门。以浙东 道宣慰副使致仕,筑来青楼、揽辉阁于青龙江上终老焉。工书法,学李邕。长绘画,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其熙春天马二图,仁宗诏藏秘监。工力足与赵孟頫相敌。故宫绘画馆藏有画马数幅,俱极精。任仁发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水利专家,曾先后主持修治浙西吴松江、大都(今北京)通惠河等工程,并有水利工程著作传世,在中国水利史上做出过有益的贡献。卒年七十四。

元 盛 懋 山居纳凉图轴 

盛懋[1],元代画家,字子昭。嘉兴(今属浙江)武塘人。生卒年不详,但知与吴镇同时代,且为乡邻,“比门而居”,约在至正年间。父盛洪,临安(今杭州)人,寓魏塘,业画。懋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早年并得画家陈琳指点,画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笔法精整,设色明丽。 

盛懋是元专业画家,当时被称作“画工”。因技艺高超,并能接受元代文人画家的影响,其作品颇合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但是他的画与元四家的画明显不同,文人画是写胸中之逸气,而他则是一个民间画家,比较适合老百姓的欣赏。[2]其画山水、花鸟、人物俱精,名声很大,“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图绘宝鉴》这样记述他:“始学陈仲美,略变其法,精致有余,特过于巧。”陈仲美就是陈琳,赵孟頫的学生,其父乃南宋画院待诏,故陈琳在技术上十分完备,既善用董源、巨然一派的画法,也善用李成、郭熙一派的画法。盛懋显然深受其影响,所以“精致有余”而意趣不足、

元 刘贯道 消夏图卷 

刘贯道(约1258-1336)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家贫性聪慧,自学成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写御容称旨,补御衣局使。刘贯道工释道人物、历史画、风俗画、山水、花鸟,系全能画家。人物宗晋、唐, 形态生动逼真,展卷恍然置身于人物对话之中,手势、眉睫、鼻孔皆有动态,可谓神笔。山水宗郭熙;花鸟走兽集诸家之长。传世作品《忽必烈出猎图》,绢本,设色,画中忽必烈穿白裘跨青鬃马,从者九人,猎于广漠,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克利夫兰美术馆(9幅) 

北宋 巨 然 溪山兰若图轴 

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后主李煜被掳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唐翰林图画院自然解体,不少画院画家被胁迫到汴京,在宋朝的翰林图画院里供职,如徐熙之孙徐崇嗣、董羽等。巨然在这种情形下从建业来到京师,居开宝寺为僧。他画名鹊起,曾为度支蔡员外作《故事》、《山水》二轴,画中“古峰峭拔,宛立风骨;又于林麓间多用卵石,如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又在宋朝的最高文化机构学士院北壁上绘制壁画,被当时的文人传为美谈,并赋诗颂之。巨然在北宋期间,为谋求在北方的艺术地位,不得不效法李成之作,如仿李成的寒林山水,在构图和笔法上都略异于董源,但意趣仍是江南画。巨然的画艺远不及董源广博,专以山水为长。

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 旷的“淡墨轻岚”之景。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很有贡献,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南宋 仿周文矩 摹周文矩宫中图卷(一段)《宫中图》原为一卷,纵26.0厘米,横约612.5厘米。后被分为四段,分别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克里夫兰美術館、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和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周文矩,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

周文矩善画道释、人物、车服、楼观、山林、泉石,而以人物、仕女最精。学北齐曹仲达、唐代吴道子,不堕曹、吴习气,却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画,继承了唐周昉的传统,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闺阁之态”,但也有他独创的地方:行笔多用较瘦劲的“战笔”(颤动的线条)来表现衣纹,以别于周昉“秀润匀细”的画法(画仕女不用战笔);在设色上不同于周昉的“秋艳”,而是“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

 

元 赵孟頫 竹石幽兰图卷 

元 颜 辉 钟馗元夜出游图卷 

颜辉,字秋月,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县)人,一作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生卒不详。人称老画师,知为宋末元初时人。擅画道释人物,元大德年间(1297-1307)曾在辅顺宫画壁画。所作笔法粗厚,钩勒粗细咸宜,起伏有致,渲染精到,以水墨烘晕,使画面衬托出阴暗凹凸,富立体感,有“笔法奇绝,八面生意”之称,这是一种前无古人之创新画法,柳贯赞之为“收揽奇怪一笔摸”,与梁楷、法常一脉相承。所画铁拐李目光咄咄逼人,形貌粗陋却一身正气,反映出仇视当权者之强烈情绪。亦善画猿,曾作《百猿图》,时人戴良释解其画意为褒扬“猿之仁也”。

元 倪 瓒 筠石乔柯图轴 

元 张 渥 九歌图﹑褚奂书辞卷 

元 赵 衷 墨花图卷 

赵衷,元代画家。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原初,号东吴野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一作吴江(今江苏吴江)人。世本业医,能篆、隶,善画白描人物。山水、花卉,无所不能,有白描兰亭图。至正元年(一三四一)作墨花图。

 

金 高 焘 寒林聚禽图轴 

[宋]字公广,号三乐居士,沔州(今陕西略阳)人。工书善画,作小景自成一家,清远净深,一洗工气。眠鸭浮鹰,衰柳枯枝,最为珍绝。篆、隶、飞白,皆造其妙

 

元 徐 贲 溪山图轴

 徐贲(bì)(1335-1380)明初画家、诗人。字幼文,祖籍巴蜀(今四川),居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迁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号北郭生。张士诚抗元,招为僚属,贲与张羽避居湖州蜀山(今浙江吴兴)。洪武七年(1374),被荐入朝,洪武九年(1376)春,奉使晋、冀,授给事中。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一年(1378)大军征洮、岷,以过境、犒劳失时,下狱。洪武十三年(1380),以“犒师不周”处死。徐贲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称“吴中四杰”,著有《北郭集》6卷。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笔墨清润,亦精墨竹,又称“明初十才子”之一。存世画迹有《蜀山图》等,《秋林草亭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小楷法钟兼虞,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其草书雄紧跌宕,出入旭、秦,无不淋漓快健

元 王冕 墨梅图 绢本墨笔 113×50.2cm 大都會博物館

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自幼嗜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官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南宋 佚名 玄宗幸蜀图(Emperor Xuanzong's Flight to Shu) 82.9X113.7cm 大都会博物館

李昭道,生卒年未详。字希俊,唐代画家。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甘肃天水人。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曾作《秦王独猎图》。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虽经过这么久远的时间仍然清晰可见。所谓「明皇幸蜀」就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放弃首都长安,迁至四川避难,这幅画就是记录唐玄宗到四川避难途中的情形。画面中绘着壮丽险峻的山川,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山下山中有些很小的人骑着马,行经在这蜿蜒崎岖山路间,这些人马就是唐玄宗到四川避难的队伍。画面左边中段的山间,有些用木材搭建的路,这就是古代的「栈道」,那是因为这些悬崖峭壁上没有路可通行而搭建的,所以「栈道」底下是悬空的,十分危险。这幅画兼具着历史及政治意义,因为李昭道将安史之乱的文字历史转化成生动的画面。

李思训于唐高宗(650-683)时为江都令,因武则天朝(684-704)执政杀戮唐宗室而弃官隐居,至唐中宗神龙(705~707)初年又出任宗正卿、历官益州长史,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年,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任左羽林大将,晋封彭国公,因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卒后追赠秦州都督。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 李思训其祖父为唐长平王李叔良,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唐武德元年,叔良官拜刑部侍郎,并进爵为王。武德四年,突厥人入侵,李渊命叔良率五军击之。叔良被流矢射中而薨,死后被赠左翊卫大将军、灵州总管,谥曰肃。 李思训的父亲名叫李孝斌,官至原州都督府长史。他的画作都极为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渺难写之状。天宝中,唐明皇召李思训画大同殿壁画,兼掩障。

文档

美国藏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下

“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下)五百罗汉图轴:云中示现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施财贫者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竹林致琛南宋周季常五百罗汉图轴:观舍利光元王振鹏姨母浴佛图卷姚彥卿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98.1×54cm大都會博物館赵孟頫弟子南宋夏珪风雨行舟图团扇夏珪宋宁宗时(1195—1224)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理宗时(1225—12)为画院祗候,阶训武郎。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李唐、刘松年、马远被合称为“南宋四大家”。画人物酝酿墨色如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