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湾区西朗小学 邱素珍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德国风光图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画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品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交流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异域风情并总结课文,体会借景物抒情明理的表达方法,受到启迪与教育。
教学过程:(从检查导读入手,激发学生积极发问)
一、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1、播放图片,动情描述情境导入,介绍作者。
2、读题,质疑: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呢?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生词以及对课文的把握情况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1、2、3自然段,把能够体现风景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划出来,并在书旁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交流,评价,并在多种朗读中理解、升华感情,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三)联系实际,谈体会:
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德国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小组讨论。
(四)小结:是啊!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形成人人为我的美好境界。愿这种境界也永远停留在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中国人的身上。
四、回顾板书,总结课文。(1分钟)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的介绍认识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品味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德国独特的风情,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延伸课堂:四五十年前,20几岁的季羡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风情,仅仅体现在花身上吗?请同学们继续收集有关德国风情的资料,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作业
1、积累优美词句,继续背诵。
2、课下,同学们可以读他的《季羡林先生》、《季羡林文集》。
六、板书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人人为我
爱花
奇特 我为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