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0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 )
A.黧黑(lí) 冻疮 (chuāng) 矗立(chù) 裸露(1òu)
B.骨骼 (gé) 分外(fèn) 敦实(dūn) 霹雳 (pī lì)
C.虔诚(qián) 蠕动(rú) 棱角(lèng) 怜悯 (mǐn)
D.眩晕(xuán) 蜷卧(quán) 挪动(nuó) 蜿蜒(wān)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
A.寒噤 雾霭 乘隙而进 拆返迂回
B.告诫 弥蔓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C.霎时 驰聘 勇往直前 钻石觅缝
D.汩汩 潺潺 怒不可遏 挟而不服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
A.听到那种无耻的言论,同学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B.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
C.如果法律被有权解释它的人任意地进行解释,那么法律的精神就会变得名副其实。
D.世界上的事情瞬息万变,人们的认识要跟上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是不容易的。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
A.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打破了人们曾经认为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5.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 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流连忘返。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6.综合性学习(5分)
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起热议。某中学打算举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20字以内)(2分)
【示例】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漫画的理解与宣传语的拟写。先观察图画,左边是一个刻着“中国品牌”的大石碑,右边是一个工匠在打造这个石碑,并有“工匠精神”四个小字表现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可见漫画寓意为:打造中国品牌靠的是工匠精神。据此可拟写宣传语如:秉承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次品,“大国工匠”35年坚守蓝天梦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5年。35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胡双钱的事迹折射着这个伟大时代的“工匠精神”。大家在网上纷纷发帖点赞,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35年来,您坚守了自己的梦想,唱响了时代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美的篇章!向您致敬,可爱的航空手艺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就材料中的胡双钱事例,对他的这种“工匠精神”表示赞美,并用上一种修辞即可。如:您坚守了35年梦想,用“工匠精神”唱响了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优美的篇章!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为你点个赞!
2、阅读理解(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斗折蛇行(向北斗星一样曲折 )(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
(3)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4)以其境过清(凄清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2分)
A.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4.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在观鱼和游览结束时表现出了怎样的心境。 (4分)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作者的心境是有乐有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 的主调。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 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二)记叙文阅读(10分)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 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 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儿活,开春 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 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 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 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 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钧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 ,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性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 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 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 —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 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 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 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 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 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 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 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 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 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 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 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⑪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 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 ,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 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 ,纹丝不动了。
⑫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 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 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 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从“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 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2.第⑤段插叙了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哪些往事?有什么作用?(3分)
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 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 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 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一:我认同第一个观点。因为无论是代表人类的海子爷还是代表动物的老雪狼,在环 境如此恶劣的漠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故土,即使有别人相劝,即使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孤独,都依然坚 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 答案二: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经帮助过的老雪狼冒着生命危险来 帮助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的爱护和尊重。互 相关爱造就了这样的“永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抛弃对方,还在一起,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 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小说的主题。
(三)散文阅读(11分)
领略巫山
周涛
夜四点,船至巫山县,泊住让我们下。
巫山县幽暗地踞于伸向码头的近百级石阶上,它正湿淋淋地等着我们。它惟一用以迎接我们的是, 这场堪称豪华的滂沱大雨。
是夜宿于巫山县人民武装部,雨仍下得时缓时急。仰卧于木板床上,望着些墙边棚顶的雨痕水迹, 听夜雨低诉,闻隔壁鼾声,实在觉得出一股潮湿凄美异地为客的滋味儿,而这滋味,全因这些雨声勾扯出来。
你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七百年前赶考的秀才或赴任的官吏,因豪雨受阻,歇在这样一座长江边上的小 小山城,夜半秉烛,孤馆吟诗,便不料得了独具神韵的名句。大约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吧,那秋池,你可以想象为院中的一个小池,也可以恍然意会为整个长江或东海……致使数百年后 你又偶然遭遇这样的意境,馆驿大异,人事全非,雨却是同样的——豪华而著名的巫山云雨。于是那秀 才品味出的两句滋味便自己走出你的唇舌之间。
晨起立于楼上阳台,四顾皆山,山色青苍仿佛离得很近。正面那座山昨夜横卧雨中的沉沉黑影,现 在露出,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晴空之下,正有一大群含着阴影的大朵白云贴着山脊结伴 飞渡。这就是巫山的云,难怪名闻天下了。它有一种超然世外而又贴近生活的气度,有一种笼盖着你而 又关切着你的意味儿,还有一种主人翁的劲头儿和是风景又不像风景的自然态度。
而巫山县城的早晨,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之声,不知那些鸡犬躲在哪里,却听得那鸡鸣之嘹 亮、犬吠之慷慨就近在咫尺。山城小小,本来就生得如蜀人之紧凑,加上四面环抱着山,回声就格外大 ,和声的效果就特别好。这些朴素且充溢生命活力的喊声,有一种气息和魅力,能唤醒隐藏在人体深处 的精力和生活欲望。它一点儿也不噪人,相反却能造成寂静和空旷的气氛。
这一天的计划原是游小三峡,因暴雨而山洪猛涨,船不能行,故放弃。巫山县的同志们便安排我们 去看进小三峡的峡口,叫龙门口,离城不远。
绝没有想到这峡口竟是如此气势夺人。
两岸峭壁之下紧紧夹着一条暴怒了的江,凌空一桥极高迈,衔通两峰。
先上桥,凌空俯看桥下,略目眩。江水从狭壁中挤出来,有夺路而去的勇猛、劈山救母的气概。两岸危崖隔江怒视,像两个守关的大将互相埋怨对方放走了江流,却谁也不肯靠前一步。 桥高十余丈,如一扁担搭在两山肩上。峡口风动,似乎一颤一颤的。桥栏及人腰腹,扶之下望,犹 觉胆寒,若坠下去,无一可还。有鹰盘旋在桥下,顺逆于劲风,遨游于峡壁间巡视江面,似无所事事。 峡壁高而苍鹰小,江水怒而苍鹰满不在乎,令人神往。
然后下桥,立于江岸边,桥已高不可及,江却骤然眼前了。三两只游船,用铁链系于码头,随波涛 颠荡起伏,如树不胜风力,顷刻即拔之而去。江中怒浪奔腾,目不可追,时有浪峰轰然立起,若江中有 一怪物拱出,凸起如一屋。然后坍塌深陷,又耸起。真奇景,大家无不喝采!
立江边,水因暴涨而溢于脚下,随浪涛涌动而伸缩。时有不及防者被水捉湿脚面,于是年轻些的女子便与此巨兽做顽童嬉,逗着逗着就被迅速移动的漫水捉住脚,一声尖叫。那江水也不笑,退回去,唰 ,就被一往直前的主流拽回去,一眨眼不见踪影。水和水面目难分,谁知此水非彼水耶?
第二天,我们乘船离开了巫山,沿长江而去。
1.阅读文章,仿照句式,完成填空。 至巫山县,触景生情,巫山夜雨引人遐思;①_游龙门口_,变换视角,②__江涛怒吼气势夺人___。(①处填行踪,②处概括所见及所感) (2分)
2.第4段引用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何作用? (3分)
①因为有巫山夜雨的韵味,才有这样独具神韵的名句;②古今馆驿大异,人事全非,但巫 山夜雨的意境是相同的;③引用诗句,更富有文化意蕴;④照应上文“异地为客的滋味”。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正面那座山昨夜横卧雨中的沉沉黑影,现在露出,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晴空之下 ,正有一大群含着阴影的大朵白云贴着山脊结伴飞渡。
“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巫山雨后的清晰及山的形 态,“白云贴着山脊结伴飞渡”运用拟人,形象地描绘出巫山云遮雾绕,超然世外的气度。
4.本文题目为“领略巫山”,从全文内容看,作者领略到了巫山哪些特点? (4分)
①优美的自然风光/巫山超然世外又贴近生活的气度;②巫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意蕴;③潮湿 凄美异地为客的滋味;④朴素且充溢生命活力的自然之声;⑤龙门口夺人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