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宏观选址原则及流程
2010-9-29
1.风电场微观选址的概念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通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开发步骤的过程,是保证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风电场微观选址主要指导文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2.影响风电场微观选址的主要因素
风电场微观选址,要结合以下因素对候选风电场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场址:风能资源及相关气候条件、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征用与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接入系统、环境保护以及影响风电场建设的其他因素。
3.风电场微观选址的基本原则
1)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
拟选场址年平均风速一般应大于/s,有效风速小时数8000h左右,且测风塔在整个风场中所处位置具有代表性,风功率密度一般应大于200W/m2;盛行风向相对稳定;风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由于各地区风电上网电价不同、风电场建设条件与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可安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同,风电场最低可开发风速从6~7米/秒不等,根据初步选定的机型,年等效利用小时一般要求大于2000小时。
2)符合国家产业和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3)满足电网连接和规划要求
认真研究电网网架结构和规划发展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电压等级、电网网架、负荷特性、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开发时序,保证风电场接得进、送得出、落得下。
4)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拟选场址周围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施工机械、吊装设备和其它设备、材料的进场要求。场内施工场地应满足设备和材料存放、风电机组吊装等要求。
5)保证工程安全
拟选场址应避免洪水、潮水、地震、火灾和其它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气象灾害(台风)等对工程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6)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避开鸟类的迁徙路径、侯鸟和其它动物的停留地或繁殖区。和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噪声、叶片阴影扰民。尽量减少耕地、林地、牧场等的占用。
7)规划装机规模满足经济性开发要求,项目满足投资回报要求,一般要求风电场资本金回报率不低于8%。
4.风电场发电量决定因素
1)风场的风速分布,一般符合Weibull分布,参数为尺度参数C和形状参数k。
尺度参数C和形状参数k由测风数据统计得出,所以对整个风场,测风数据要具有代表性,对于复杂地形,最好立两座以上测风塔。
2)所选机型的功率曲线
例如,Vestas V90机型的功率曲线如下:
风速[m/s] | 功率[kW] | 标准功率曲线 |
4 | 93 | |
5 | 203 | |
6 | 366 | |
7 | 595 | |
8 | 900 | |
9 | 1271 | |
10 | 1655 | |
11 | 1914 | |
12 | 1990 | |
13 | 1999 | |
14 | 2000 | |
15 | 2000 | |
16 | 2000 | |
17 | 2000 | |
18 | 2000 | |
19 | 2000 | |
20 | 2000 | |
21 | 2000 | |
22 | 2000 | |
23 | 2000 | |
24 | 2000 | |
25 | 2000 |
5.微观选址流程
5.1 风电场微观选址工作流程说明
1)研究规划
在项目开发和微观选址工作中,要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关注国家规划的六个千万风电基地和地区百万风电基地项目动态,跟踪国家海上风电规划和示范项目进展,详查地区风资源分布,抢占优质风电资源。
2)签订开发协议
初步拟定的开发区域确定后,要积极和地方沟通,向(一般为县一级)报送开发请示,争取资源配置承诺和开发权,和达成初步开发意向后,编制风电场开发协议,初步确定开发区域坐标,同时报送公司规划发展部和主管部门,审定同意后,由公司和地方签订风电场开发协议。协议中一般要明确拟开发风场坐标、测风塔设立、拟开工时间和地方需要配合的工作等。
3)选址规划
咨询单位或技术部门进行微观选址前,需要收集区域各种信息,初步确定几个可能建设风电场的区域。其主要途径有以下三种:
a)参考已投运电场
全国已建成了很多风电场,有些风电场附近还有未开发的区域。根据已建风电场的实际发电情况,当地主导风向以及有关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分析判断周边风电场的开发前景。
b)咨询相关部门
全国主要风电开发地区已基本进行过风能资源调查和风电场工程规划。可向有关部门,如、风电办公室、气象部门、风电场设计咨询单位、电力部门或前期工作经验丰富人士咨询。
c)结合风资源分布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部分省区的有关部门绘制了全国或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图,按照风功率密度和有效风速出现小时数进行风能资源区划,标明了风能丰富的区域,可用于指导微观选址。
4)微观选址资料收集
公司在组织风电场微观选址工作之前,最主要的工作在于收集场址相关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下一步工作。由于不同区域和不同项目对资料要求可能不同,需收集资料的清单建议如下:
a)收资需要说明:
序号 | 资料名称 | 主要内容 | 收资单位 |
1 | 地形图 | 风电场所处区域1:1万(若有)、1:5万地形图(必须) | 市/县国土局 |
2 | 电力系统规划文件(含报告和电网接线图) | 地区或城市电力系统概况及发展规划 | 市电力公司 计划科 |
3 | 气象、水文资料 | 风电场区域常规气象和长期测站风向、风速等 | 市/县气象局 |
4 | 土地属性分布图 | 风电场范围内及其周边区域功能属性 | 市/县国土局 |
5 | 卫星航片 | 风电场范围内及其周边区域地表、地物分布 | 市/县国土局 |
6 | 地方志 | 地方志 | 市/县 |
7 | 矿藏分布图 | 风电场内及其周边区域矿藏分布情况 | 市/县国土局 |
8 | 自然保护区范围图 | 风电场区域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 | 市/县环保局 |
9 | 环境敏感点、水源地等生态分布图 | 国家保护物种(动植物)栖息、繁殖、迁徙地 | 市/县环保局 |
10 | 军事设施分布 | 风电场区域军事用海洋管理区范围 | 市/县军事局(人武部) |
11 | 旅游保护范围资料 | 风电场区域旅游保护资料及规划 | 市/县旅游局 |
12 | 市/县建设规划 | 明确市/县建设总体规划 | 市/县规划局 |
13 | 文物景区证明 | 项目所在区域及其附近现存文物资料、景区建设资料 | 市/县文物局 |
14 | 区域风电场规划报告 | 风电场规划 | 省/市/县 |
A、市包括县级市和地级市
B、资料收集提供方为市/县相关部门;资料收集配合方是设计院。
5)微观选址现场踏勘
微观选址现场踏勘前,需要咨询机构先进行室内选址工作,主要是根据拟选场址地形图分析当地风资源典型特征,包括对风机排布方式、风场规划容量做最初的估算。室内选址工作完成后,由项目业主组织,并邀请地方相关部门人员一道到拟选场址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主要是风能的大小,同时至少包括:土地的可用性(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交通运输、电网情况、初步确定测风塔的位置。
考察风场风能的大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咨询当地气象部门,并搜集相关气象资料;
有关风电场工程规划材料;
听取当地居民的描述;
察看有无风成地貌;
如果附近有风电场,可参考其可研报告或者实际运行数据。
6)编制《风电场宏观选址报告》
通过室内选址和现场踏勘以后,咨询单位综合分析资源条件和其它建设条件,排除那些不具备一项或多项建设条件的地点,如风能很小、土地征用难度大、进场道路与场内道路造价高、接入系统造价很高甚至无法解决等。最后确定若干个备选场址,并编制《风电场宏观选址报告》。
7)宏观选址报告审查
一般来说,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技术部门和咨询单位编制的《风电场宏观选址报告》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最终确定风电场场址。
5.1 风电场宏观选址工作流程图解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