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焦点透视法、“笔墨当随时代”、观念艺术、“葛优躺”等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读懂美术家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语言;
3、情感目标:开拓学生的新视野,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家的创作是忠于内心情感的;当代艺术不拘泥于形式,执笔者继“笔墨当随时代”,弃笔者推“观念艺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包容的心态去审视全新的艺术形态,尊重并理解当代艺术的多元化。
一、自主学习
借助教材,比较分析金农的《月华图》和梵高的《星空》。
思考:两位画家表现的月亮有何不同?他们的视线在哪里?
二、合作探究
1、经典解读——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油画 达芬奇
(1)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构图和主题内容。
(2)分析画面人物,情景再现,挖掘人性,品鉴人心。
2、新经典解读——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油画 曾梵志
思考以下问题:
(1)红领巾象征什么?
(2)金色领带象征什么?
(3)墙上的书法和餐桌上的西瓜代表着什么?
(4)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三、延伸拓展
1、到底什么是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关于观念和意义的。 这种艺术具有各种形式:日常用品、摄影照片、地图、录像、图表,特别是语言自身。这些形式常常也会结合在一起。
2、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看当代艺术家们各显神通。
(1)赏析新版《韩熙载夜宴图》,思考什么是“葛优躺”?
(2)当代艺术家赴韩熙载的夜宴
解读《韩熙载夜宴图的一种表述》
解读《老栗夜宴图》
四、课堂总结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1、创作忠于内心的情感;
2、笔墨当随时代
3、当代艺术不拘泥于形式,观念至上;
4、作为观者,应学会理解和欣赏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