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史练习(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0:05:12
文档

中国古代史练习(一)

中国古代史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
推荐度:
导读中国古代史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
中国古代史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4.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6.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7.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

A.元谋人牙齿化石        B.半坡聚落的遗址

C.司母戊青铜方鼎        D.司马迁的《史记》

8.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10.《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的是(   )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

11.《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3.“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14.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 ,其中的“一强” 是指(   )

A.秦     B.吴      C.楚      D.越 

15.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6.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7.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19.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20.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承认士地私有

2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2.“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急,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的(   )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以“德”化人

23.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

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2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2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二、材料分析题:

2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3分。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                    

苛政是农民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 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1分)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1 分)

27.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分)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1分)

28.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图8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2分)

参:

BCCDB     ABABB     BCCAA     ADABB     DCACD

26.(1)①②;(1分)④③:(1分)

(2)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秦国国力増强,为秦统一六国莫定基

础。(1分。答出1点即给分)

27.(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3分)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3分)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3分)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1分)

28.(1)(2分)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

       (2分)作用:灌溉;防洪。

   (2)(3分)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2分)特点: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2分)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文档

中国古代史练习(一)

中国古代史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