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词汇 (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0:05:19
文档

词汇 (2)

(一)选词填空例题1: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逐渐[]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2002年A类真题)文中[]处恰当的措辞是:A.演变B.演进C.演绎D.演化正确答案【B】解析: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演进,指演变进化;演绎,指由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过程;演化,指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依据题干,显然C、D要被排除掉,又因为演进含有演变的意思,同时强调变化的过程,所以在这里选择B最佳。例题2:现在,有人对收入差距问题产生了一些思想困
推荐度:
导读(一)选词填空例题1: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逐渐[]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2002年A类真题)文中[]处恰当的措辞是:A.演变B.演进C.演绎D.演化正确答案【B】解析: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演进,指演变进化;演绎,指由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过程;演化,指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依据题干,显然C、D要被排除掉,又因为演进含有演变的意思,同时强调变化的过程,所以在这里选择B最佳。例题2:现在,有人对收入差距问题产生了一些思想困
(一)选词填空

  例题1: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逐渐[ ]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2002年A类真题)文中[ ]处恰当的措辞是:

  A.演变

  B.演进

  C.演绎

  D.演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演进,指演变进化;演绎,指由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过程;演化,指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依据题干,显然C、D要被排除掉,又因为演进含有演变的意思,同时强调变化的过程,所以在这里选择B最佳。

  例题2:现在,有人对收入差距问题产生了一些思想困惑,有的甚至提出了收入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了积极性,还是[c]了积极性,是改革成功的标志,还是改革失败的表现,是奔向,还是走向“两极分化”等种种疑问。2002年A类真题、[c]处应填的词语是:

  A.提高 降低

  B.调动 抑制

  C.抬高 打击

  D.调动 贬低

  正确答案【B】

  解析:、[c]两处的宾语是积极性,显然从搭配习惯上我们选B最合适。

  例题3:“五四”前后西方文化大引进,新的政治、科技词语大量|甲|。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方面的新词语尤为活跃,如“知识经济”“特区”“下岗”“炒鱿鱼”等等。核裂变之际,各种微粒高速碰撞,便产生新的微粒。语言现象|乙|。(2003年B类真题)

  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涌现 与此雷同

  B.诞生 与此雷同

  C.诞生 与之类似

  D.涌现 与之类似

  正确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辨析“涌现”与“诞生”以及“与此雷同”与“与之类似”的区别。涌现,指(人和事物)大量出现;诞生,指出生。显然甲处用“涌现”较为合适。与此雷同,指与之相同的意思;与之类似,指与之大致相象的意思。显然乙处用“与之类似”较为合适。综上选择D最佳。

  例题4:对盗伐林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宁事,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

  ,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A.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

  D.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是在正确辨析词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词语使用的逻辑顺序,比如我们经常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要说成“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不对了。本题也是如此,当没有监管的时候必然会使盗林者“肆无忌惮”,进而大家都会仿效即“群起效尤”,最后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国家开始监管,必有人“以身试法”。所以选择C最为合适。

(二)词语替换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子中划线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

  例1 公司决定撤消对他的处分决定。

  A.消除

  B.取消

  C.撤换

  D.免除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首先要保持基本义“取消”,然后要看搭配习惯,“消除”一般搭配影响,“撤换”一般搭配物品或职务,“免除”一般搭配职务,所以,只有“取消”可以搭配决定,因而选择B。

  (三)考查对成语的使用和辨析能力

  例题1:今年年初以来,马其顿多次爆发大规模反西方示威,麦当劳快餐厅[a],成为人们发泄的目标。(2002年A类真题)[a]恰当的措辞是:

  A.如履薄冰

  B.身当矢石

  C.首当其冲

  D.祸从天降

  正确答案【C】

  解析:如果选择“如履薄冰”,其后就应是描述麦当劳在遭遇这次事故时的反应;“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身当矢石”和“祸从天降”虽然也可以用在这里,但明显没有“首当其冲”贴切。所以选择C。

  例题2:那些颇有成就的篆刻家,并非都是古文字家,但必须搞清楚文字的源流,演变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使篆字“丰神流动,[a]”,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来,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的境地。(2002年B类真题)[a]两处,恰当的措辞是:

  A.庄重典雅 出神人化

  B.出神人化 庄重典雅

  C.尽逞其妙 随心所欲

  D.随心所欲 尽逞其妙

  正确答案【D】

  解析:ABCD提供的四个成语都可以填入[a]中,与“丰神流动”并列,描述篆字。而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同中要填的是一个可以概括“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来,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的全部内容的成语,由此可以看出“尽逞其妙”是最贴切的。所以选择D。

  例题3:诗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甲|的打量。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乙|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的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2003年B类真题)

  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别具一格 点石成金

  B.别具匠心 明察秋毫

  C.别具匠心 点石成金

  D.别具一格 明察秋毫

  正确答案【A】

  解析:“别具一格”是指另有一种风格。“别具匠心”是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我们知道作诗更多需要的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感悟,而不是像工匠一般对作品的巧妙的心思。所以“别具一格”更适合|甲|;“点石成金”比喻把平庸的事物写得精彩。与后面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答案是A。

例题4: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2004年B类真题)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得较为简单,直接考查“空穴来风”的具体含义,显然应该选择B。

  (四)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辨析能力

  例题1: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现象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强调市场竞争的必须产物。[d]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e]具有合理合法性。(2002年A类真题)[d]、[e]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A.只要 就

  B.只有 才

  C.即使 也

  D.因为 所以

  正确答案【A】

  解析:从上下文可以判断出,“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与“具有合理合法性”是一种充分条件关系,所以应选择“只要 就”即A答案。注,“只有 才”表必要条件关系;“即使 也”表条件关系;“因为 所以”表因果关系。

  例题2:[e]所谓“拿破仑学”的学者所写出的充塞各国图书馆内的拿破仑传,[f]以卓别林的传记来说,以我有限的见闻,[g]不下六七种之多。有本人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的传记。[e][f][g]处恰当的措辞是:(2002年B类真题)

  A.无论 还是 就

  B.且不说 仅 就 C.无论 仅 就

  D.且不说 如果 也

  正确答案【B】

  解析:“无论”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往往后面要接上“还是”“或”之类的词语,所以C选项被排除。而A选项当[f]处用“还是”的时候显然不通,所以A被排除。比较“仅  就”和“如果 也”显然[f][g]处用“仅  就”比较合适,所以此题选择B较佳。例题3:对输出方来说,可签订较长期的贸易协定,保证某些商品的来源,同时又获得一定利息。另外输出方由于筹划银行贷款,组织补偿商品的销售等事宜,在输出的技术设备上一般要适当加价,又可多得一些利润。[ ],补偿贸易方式,对双方是互利的。我们在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在采用这种方式。(2002年A类真题)文末[ ]处恰当的措辞是:

  A.不过

  B.而且

  C.因此

  D.其实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上下文可判断,此处应选择一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应选择C。

(五)精典例题解析

  例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卢沟桥的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实词使用能力的试题。A项中的“岁月”是一个集体性名词,具有不可数性,把它放在数量词“七百多个”的后边是不妥的。B项中的“染指”是一个贬义词,用它来表示我国运动员能获取奖牌不妥。这一误用是由于对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不明造成的。C项中的“造诣”是指“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用它来形容一个学生的学习不妥,用平常的话来说,就是大词小用了。这一误用是由于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四项中的“仿效”指“模仿(别人的方法、式样等)”,用来表示很多报纸都向这家报纸学习,是恰当的。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例题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位发言人

  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上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D.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的辨析能力的试题。题目一共涉及了“庄重”与“郑重”。“演练”与“演示”,“引导”与“导致”三对近义词。“庄重”用来形容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郑重”即严肃认真。结合词义,再根据①句的语境,选用“郑重”比较合适。“演练”指训练演习、操练;“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等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②句表述的是民警与保安的一次演习活动,当然是用“演练”恰当。“引导”即带领,或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含有褒义;“导致”有“引起”之义,含有贬义,常指引出不好的结果。结合词义与词的感情色彩,再根据③句的语境,选用“导致”就比较恰当。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例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正确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的试题。题目中的四句话各有一个空缺处,要求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应由四个成语构成的四组可供选择项中产生。选择项中,“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为―对近义成语。前者原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后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结合词义,再根据句意,①句适合用“目不暇接”,③句适合用“应接不暇”,“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也是―对近义成语,前者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晶),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或一时看不过来,可见后者包含的意思比前者多一层。结合词义,再根据句意,②句填入“美不胜收”,④句填入“琳琅满目”比较恰当。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例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儿。休息时,摊儿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正确答案【B】

(六)易混同音词辨析

  1.包含――里边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2.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名词。如:反应十分强烈。

     反映――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动词。如:把情况反映到县里。

  3.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

     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4.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

     启示――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这里用作名词)

  5.启用――开启使用。如:启用印章。

     起用――重新任用。如:起用退休干部。

  6.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清静。

  7.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如:糖溶化在水中。

     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如:铁熔化成铁水。

     融化――变成水。如:积雪融化了。

  8.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时事政治。

  9.授奖――发奖。如:授奖仪式。

      受奖――得奖。如:他立功受奖。

  10.熟悉(xī)――知道得清楚。如:熟悉情况。

      熟习(xí)――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要熟习业务。

11.统率――统辖率领,动词。如:统率三军。

      统帅――统领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名词。如:三军统帅。

  12.统治――以政权来控制、管理。如:封建统治。

      统制――统一控制。如:统制军用物资。

  13.推脱――推卸,推辞。如:推脱责任。

      推托――借故拒绝。如:他推托病了,不肯来。

  14.委曲――事情的底细。如:告知委曲。

      委屈――因冤枉而难过。如:受委屈。

  15.消逝――消失。如:残霞消逝了。

      消释――解除。如:误会消释了。

  16.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内容和形式。

      形势――事物的发展趋势。如:形势大好。

  17.致病――使得病。如:查明致病原因。

      治病――治疗病痛。如:到医院治病。

  18.制定――定出。如:制定计划(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

      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强调经过草拟修订)。

  19.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积极分子。

      份子――①集体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如:凑份子。②泛指做礼物的现金。如:出份子。

  20.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如:终身大事。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来说。如:奋斗终生。

21.中止――做事中途停止。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

      终止――结束,停止。如:演奏终止。

  22.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

      眷念――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

  23.界限――尽头处,限度。如:他的野心没有界限。

      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如:两省不分界线。

  24.化妆――用脂粉之类使容貌美丽。如:中学生是不允许化妆的。

      化装――①演员修饰容貌。如:化装师。②假扮。如:他化装成敌特工人员。

  25.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如:工人出身。

  26.利害――①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这人可利害;天热得利害。 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

  27.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如:学习必须刻苦。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离去。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动词。如:煤和铁是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28.侦察――为弄清作战情况而进行活动。如:敌人正进行火力侦察。

      侦查――为确定犯罪事实或犯罪人而进行调查。如:侦查经济案件。

  29.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

      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

  30.截止――(到一定时期)停止。如:报名已截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期)。如:截至9月中旬。

  31.物质――①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如:由精神到物质。②指金钱、生活资料等。如:物质享受。

      物资――生产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质资料。如:抗旱物资。

  32.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和说明立场。如:声明立场。②声明的文告。如:发表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

  33.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

      杆子――有一定用途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

  34.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等)。如:历史不容篡改。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35.捉摸(zhuō mō)――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如:不可捉摸。

      琢磨(zhuó mó)――雕刻和打磨玉石,引申为加工而使之精美。如:文章几经琢磨。

      琢磨(zuó mo)――反复思考,考虑。如:他琢磨了好半天。

  36.征(zhēng)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指迹象。如:病人有好的征候。

      症(zhèng)候――病情,病状。如:肺结核有咳嗽的症候。

易混近义词辨析

  【爱护 爱惜】 “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安闲 安适】 “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一一舒适,惬意。

  【安置 安顿 安排】 “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对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本领 本事】 “本领”侧重于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本事”着重于活动的能力,如:他有本事。

  【把持 操纵】 “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颁布 颁发】 “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辨别 鉴别】 “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伪或好坏。

  【充斥 充满】 “充斥”指到处都塞满,带厌恶色彩,是贬义词。“充满”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可指具体事物。

  【才能 才干 才华 才智】 “才能”表现在实践活动方面,如:办事才能;又表现在思维活动方面,如:文艺创作才能。“才干”指办事和实践活动能力,常用于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如:指挥才干。“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能和智力,多用于艺术活动、科学文化等方面,如:才华横溢。“才智”多指创造、发明、判断等才能,多用于思维活动方面,如:聪明才智。

  【出现 涌现】 “出现”运用范围比“涌现”广,它可指人,如:出现好人好事;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出现好现象。“涌现”指大量出现,多指具体的、好的、大量的,如:涌现大批积极分子。

  【猜测 推测】 “猜测”侧重于主观猜想。“推测”侧重于根据事理去推断。

  【筹备 准备】 “筹备”指筹划、考虑,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慎重而重大的事情。“准备”多指一般行动,预先安排。

  【铲除 根除】 “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根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采用 采取 采纳】 “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运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

  【踌躇 犹豫 迟疑】 “踌躇”指人的外部表情不果断。“犹豫”侧重于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

【仓促 仓皇】 “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仓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

  【草拟 起草】 “草拟”指粗略地拟出草案,多指各种计划、工程设计、论文提纲的拟定。“起草”多指方针、规章等文件的拟稿。

  【度过 渡过】 “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至“渡过难关”等。

  【担当 担负 负担】 “担当”语义比“担负、担任”重,它的宾语多是“责任”“任务”和“XX的工作”。“担负”着重于负责,它一般不与表示具体职务的名词搭配。“负担”意义跟“担负”相同,但它的宾语有些不同,除“工作”“责任”外,还与“生活费”“代培费”等搭配,而且它还有名词用法。

  【断定 确定】 “断定”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确定”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决定。它还有形容词用法,表示明确而肯定。

  【遏止 遏制】 “遏止”的对象多是“战争”“”“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尔后 而后】 “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而后”着重于然后,即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状语。

  【分辩 分辨】 “分辩”重在解释清楚理由。“分辨”重在区分、辨明差别。

  【浮躁 急躁】 “浮躁”侧重于不踏实。“急躁”侧重于没耐性。

  【富余 富裕】 “富余”是动词,指把东西剩下来。“富裕”是形容词,指东西多、手头宽裕。

  【繁重 沉重】 “繁重”着重于事情多而责任重。“沉重”着重于分量重,适用范围大,还可指程度深、关系重大,引申为心情不畅、精神不愉快。

  【抚养 扶养 赡养】 “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反复 重复】 “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作一次。从次数上比,“重复”比“反复”次数少。

  【肤浅 浮浅】 “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

 【干涉 于预】 “干涉”着重于强行参预、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过度 过渡】 “过度”是形容词,指超过了适当的限度。“过渡”是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地转入另一个阶段。

  【关心 关切 关怀】 “关心”泛指常挂在心上,重视,注意,对象较广,对人对物都可用。“关怀”不仅是关心,而且是爱抚,多用于上对下。“关切”比“关心”更进一层,含亲切意味,多用于别人对自己,有时也用于对别人、对事物。

  【诡辩 狡辩】 “诡辩”指常以欺诈的言辞迷惑人,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狡辩”指理屈词穷,强词夺理进行辩解。

  【互相 相互】 “互相”是副词,作状语,如:互相尊重。“相互”是副词,可作状语,又可作定语,如:相互关系。

  【涵养 修养】 “涵养”着重指在受到冒犯时能宽容大度,控制自己的感情。“修养”指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有过一定的锻炼,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几乎 简直】 “几乎”表示相差很微小,将近于,如:几乎折磨死。“简直”强调语气比“几乎”强,带有夸张,强调相差极微小或几乎相同,非常接近,如:简直是受骗了。

  【矫正 改正 纠正】 “矫正”的对象是某方面的。“改正”的对象是偏差或错误。“纠正”的语气比“改正”重,带强制意味。

  【坚苦 艰苦】 “坚苦”指坚忍刻苦,常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艰苦”是艰难困苦的意思,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

  【讲究 讲求】 “讲究”重在重视。“讲求”重在追求。

  【激烈 剧烈 强烈】 “激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常形容争论、搏斗等。“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常形容药性、疼痛等。“强烈”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运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对比等,也能形容欲望、感情等。

  【精华 精粹】 “精华”指事物最精美的部分,比“精粹”更精美些。“精粹”含有去粗存精的意思,多指单一的事物,如:文章很精粹。

  【精密 严密 周密】 “精密”指准确精细,常形容仪器、机械、语言、测量、计算等。“严密”指客观事物间结合得毫无空隙,也指人们做事毫无疏漏,或形容组织、逻辑、结构等,又形容防卫性的行为,如封锁、防守、注视等。“周密”着重指处处照顾到,没有遗漏,不疏忽大意,常形容人的行为,如计划、部署、安排等。

  【开辟 开拓】 “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如:开辟航线。“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如:开拓新局面;用于比喻义时,对象可指领域,也可指胸怀,如:开拓人的心胸。

  【夸耀 夸奖】 “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

【恳切 殷切】 “恳切”指上下级、长幼及同志间的真诚希望。“殷切”多指组织对成员、长辈对晚辈等。

  【领会 领悟】 “领会”的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精神、意图、心情等。“领悟”指理解、弄明白,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含义、道理等。

  【拉拢 笼络】 它们都是贬义词。“拉拢”着重于耍手段,使人家靠到自己方面来,使自己得利。“笼络”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拉拢人,使对方从思想上、感情上靠拢自己。

  【滥用 乱用】 “滥用”指无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

  【连续 陆续】 “连续”多指事物或行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比较紧密、均衡。“陆续”指时间上有间隔,前后的连续不均衡。

  【陌生 生疏】 “陌生”的对象多是没有见过的人或物。“生疏”指的可能是见过的,但长期不接触了,如:业务生疏。

  【名气 名声 名望】 “名气”,褒义词,多用于口头语。“名声”,中性词,口头语和书面语都用。“名望”褒义词,书面语。

  【年轻 年青】 “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60岁的人比70岁的人年轻。“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捏造 伪造 假造】 “捏造”的对象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事情、证据等。“伪造”着重指暗中模仿真的,造出假的。“假造”着重指无中生有,捏造或模仿真的。

  【凝视 注视】 “凝视”多指较长时间精神集中地看着,包括人或物。“注视”运用范围比“凝视”广,多指注意力集中地看着具体人或物的某一点,它还可用在抽象事物上。

  【年龄 年纪】 “年龄”指生存的年数,运用范围比“年纪”大,常用于人,也可用于动、植物。而“年纪”则一般只用于人。

  【偶尔 偶然】 “偶尔”指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它还有形容词用法。

【讴歌 歌颂】 “讴歌”指歌颂、赞美。“歌颂”指颂扬功德。

  【盘算 计算 打算】 “盘算”一般用于事情发生前。“计算”可用于事情发生后,也可用于事情发生前,含有预先计划的意思。“打算”多指对行动的方法或将要办的事加以考虑。

  【品味 品位】 “品味”是动词,品尝、欣赏的意思。“品位”是名词,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越大,品位越高;现引申为对艺术品等或人的行为的评价。

  【切实 确实】 “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如:切实有效。“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信。

  【强制 强迫】 “强制”用于法律上,也用于其他,它的使动者是国家、、组织。“强迫”除“强制”的用法外,还用于其他方面,它的使动者除组织、集体外,还可以是个人。

  【缺乏 缺少】 “缺乏”强调少或没有,消极色彩浓。它可带抽象事物作宾语,如勇气、经验等;又可带具体概念作宾语,如书籍、布匹、人员、弹药等;还可带动词作宾语,如调查、观察。“缺少”指在数量上少一些,有时指没有,宾语是具体名词,如教师、用品等。

  【轻率 草率】 “轻率”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严肃的态度。“草率”常形容办事敷衍了事。

  【其他 其余】 “其他”,是另外的意思,既指人又指事物。“其余”,是剩余的意思。

  【侵略 侵犯】 “侵略”指侵入别国掠夺、干涉、奴役人民,手段是武力或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等,对象常是国家、主权、领土。“侵犯”指侵入别国领域,非法干涉、损害其利益,对象常是权利、自由、领海等。

  【情景 情境】 “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景象,多指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情境”指境地、境况,如:欢乐陶醉的情境。

文档

词汇 (2)

(一)选词填空例题1: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逐渐[]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2002年A类真题)文中[]处恰当的措辞是:A.演变B.演进C.演绎D.演化正确答案【B】解析: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演进,指演变进化;演绎,指由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过程;演化,指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依据题干,显然C、D要被排除掉,又因为演进含有演变的意思,同时强调变化的过程,所以在这里选择B最佳。例题2:现在,有人对收入差距问题产生了一些思想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