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0:04:09
文档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一、知识积累1、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诗人在诗中把一个个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集合意象。以描写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情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品格声音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
推荐度:
导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一、知识积累1、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诗人在诗中把一个个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集合意象。以描写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情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品格声音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

                                         

一、知识积累

1、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诗人在诗中把一个个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集合意象。以描写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情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品格声音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故乡的眷恋,伴随着十年浩劫中痛苦的回忆通过“小木桥”这样一个比喻便具象化了。

3、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多义性,就是说诗的语言除表层意思外,还有着深层内涵,可以反复琢磨,越琢磨越有味。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往往可以通过比兴、暗示、象征、双关等表现手段予以加强。

4、诗歌语言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包括压相同或相近的韵、平仄相间、节奏配置等。外在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诗人通过外在的音乐性表达的内心情绪的律动。这种情绪的律动一般称内在音乐性。诗的音乐性应是内在的情绪律动与外在韵律的完美结合。

5、诗的鉴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初步感知;意象的显现;深层意韵的探求。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是关键。

6、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雁 象征意味:乡思(信使)

意象:柳  象征意味:别情(送别)

意象:菊  象征意味:淡泊(清高)

意象:竹  象征意味:虚心(高风亮节)

意象: 莲  象征意味: 怜爱(洁身自好)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柳”与“留”偕音,象征依依不舍的异别之情,古人常常折柳送友人,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饱含了作者对离去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寄托着作者的思念,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思想。

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动形象地写出莲洁身自好的特点,作者托物言志,借用莲这个意象,既表达出他对莲的喜爱,又表达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阅卷现场提供)

7.按要求补出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②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③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④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足下的土地⑤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雪》)

②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③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致橡树》)

⑤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二、课内诗品味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阔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6、暖暖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那些富有古典意味的意象?暖暖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恋人、妹妹、孩子;也可以是虚拟的人物,甚至不是人物,可以是一种象征。这首诗中产意象如落叶、荻花、辽像是不经意从古诗中“借”来的,在古诗中一般显示秋天的荒芜伤感情绪,而秋暮江边的“砧声”则寄寓游子的漂泊之哀

7、乙:阅读昌耀的诗《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的问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8、作者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特点对这些意象加以赏析 。

本章节作者所选取的是与神话、传说有关的意象,如“秃鹰”、“母狼”、“黄河象”等。3分   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这些具有伤感的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

7、三、选择题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品位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流传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③文学是情学,是人学。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灌注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揣摩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

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

(A(品位:名词,档次、格调;品味:动词.体会、鉴赏。流传:一般来说,是地域上的横向传播,多指范围广;留传:一般来说,是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多指历史长。灌注:浇进;贯注:集中投入,用于精神或注意力。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测:推测、猜测。)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研究会”应改为“创造社”。)

A.郭沫若(1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C.闻一多(1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0、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想帮助人民,给他们些许温暖,而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饱受苦难。”应为“更重要的是帮助人民,给他们力所能及的‘些许温暖’”)

A是人眼所未言,独辟蹊径之处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诗人将自己作为人民的一份子,和他们患难与共;二是诗人怜悯人民,想帮助人民,给他们些许温暖,而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饱受苦难。

B诗中选取了北方林间的农夫,乌篷船里蓬头垢面的少妇,离家的年老的母亲三类人做描写对象。

C我在诗中以憔悴的“农人的后裔”,不快乐的受难者,忧郁而赤诚的爱国者的形象出现。

D这首诗充满了忧郁的情调,不仅是诗人内心悲苦的写照,更是整个民族的悲苦的投影。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C“‘我’看到的几个触动心灵的意象”应为“‘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

A《老马》中“扣”“飘”两个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象了老马受压迫的深重,严中见奇;“横竖”“咽”字凝练形象地道出了老马的坚忍。

B《憎恨》一诗中,诗人对语言有着精细的鉴别力,能将平凡的语言组织成诗的语言,造成一种情绪和滋味。

C《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敏锐地抓住“我”看到的几个触动心灵的意象,把它们自然而集中地组合起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D “雪白的墙”象征了文明与理智,象征新生活开始;“肮脏的墙”象征了野蛮与愚昧,象征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诗中的“我”象征了新时代刚刚开始,追求真善美的一代新人。

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无题   邹荻帆

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的溶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注]《无题》是诗人在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A.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设问起首,为全诗创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围,也可视为对笼罩在黑暗中而采用《无题》篇名的注释。

B.这首诗理性的成分十分明显,因此避开了平铺直叙的写法,以巧妙的间接议论突出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C.诗中第三至七行表现了者为人民事业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细腻生动,耐人咀嚼。

D.诗中生动的形象与深湛的思想内涵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天青”、“水绿”等一系列意象预示行将到来的历史变化,结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悲壮豪放,感人肺腑。

D(作者通过“雪的溶化”、以及“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等意象,暗示了中国即将出现的历史变化,用“风将吹拂着英雄底墓碑”表现了战士愿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的崇高胸怀。)

13.对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D(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

14.对郑敏的《金黄的稻束》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目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C(“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D.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四、阅读题

1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人行道

在车来车往的街头,

横越马路是不那么自由——

只在一定部位划两条白线,

通过吗?必须从这儿行走!

严厉也是一种爱呀,

条条框框并非全是保守;

只因我们曾忽视规律和法则,

至今。心上还有条流血的创口……

(1)、概括全诗的主旨。(限20字以内)(4分)

 (1)要自觉遵守各种符合客观规律的法则。

 (2)简析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4分) 

(2)这是一首即事明理的寓意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摄取街头一景,写其严厉.再写其理,由此发生议论,揭示遵规守法的哲理,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1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此外,“瓢、张、片、朵”是四个单位很小的量词,如果说换成“湾、园、地、片”行不行?为什么?(6分) 

(1)不行。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量词小不代表所指事物就小,诗人所选取的四个意象内涵丰富,意义广阔.那么前面意象的宏大与后面修饰语的小巧相互对比.就更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要求很少,而自己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崇高思想,读后,人们自然会被诗人真挚的热情所深深打动。

(2)、请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2)示例:音乐美:《乡愁四韵》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构思,音韵和谐,一唱三叹。《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四、语言表达。(10分)

18.根据下面给出的格式,在空缺处补写诗歌的中间一节。5分)

妹妹说

门前一口水塘

妹妹说——

那是一张绿色的唱片

浮标上下跳跃

妹妹说——

那是一曲《欢乐的童年》

塘边一根钓竿

妹妹说──

那是一根金色的磁针

19.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讲究缘事析理,体物抒情。请将下面这首唐诗改编成现代诗歌。(5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20、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1).本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文中的“树”象征的是什么?

中国民族的凝聚力。

(2).试指出“兀立”“伸长”“纠缠”三个动词的表达效里。

化静为动,揭示树——人民的群体特征与生命活力。

18.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窗   陈敬容

你的窗

开向太阳

开向四月的蓝天

为何以重帘遮住

让春风溜过如烟?

我将怎样寻找

那些寂寞的足迹

在你静静的窗前

我将怎样寻找

我失落的叹息?

让静夜星空

带给你我的怀想吧

也带给你无忧的睡眠

而我如一个陌生客

默默地走过你窗前

 请以“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题目:                            

700字

800字

文档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一、知识积累1、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诗人在诗中把一个个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集合意象。以描写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情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品格声音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