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第二章 第二节 春天的畅想 | ||||
学习内容 | 掌握美术色彩基本知识,并能画出漂亮的色彩画。 | ||||
学情分析 |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赞美春天,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运用绘画、剪纸、书法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赏,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难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表现春天,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 ||||
策略、方法 |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 | ||||
课前复习、预习 | 复习P10-13页所有内容 预习P14-19页所有内容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交流感知 探索新知 (7分钟) | P10-19页所有内容 | 安排学生(今日老师)检查上节课内容,并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 “今日老师”上讲台带领其他同学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1)探索新知。 问题如: 1、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 2、间色是? 3、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两分钟时间讨论画家吴冠中表现的是什么?对你有怎样的感觉? | 温故知新,鼓励学生上台讲课,让学生不仅仅学会本课知识,还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彻底做到学生会的我不讲,学生能做到的我不做。 | |
二、 研读共品互助探究 (10分钟) | P16-17 (1)张德峰现代雕塑作品《春风》,邬继德现代版画作品《桥之美》两幅作品欣赏、感受、解读和品味。 (2)摄影《桃花》与油画《桃花谷》的对比展示。 | 坐镇课堂,欣赏学生互动,找出课堂遗漏及错误之处。 中间如“今日老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 | (1)“今日老师”带领其他同学共同品读张德峰现代雕塑作品《春风》和邬继德现代版画作品《桥之美》,出示问题,并解决问题; 问题:观察下面两幅图,讨论它们各是什么类型作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式、方法表达春天的? (2)“今日老师”带领其他同学观察画家王克举对桃花园春景的描绘,谈谈感想,画家是用了什么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表达的春天。 问题: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观察分析画家王克举对桃花园春景的描绘,谈谈你们的感想,画家是如何表达春天的?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 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并对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 |
三、 拓展提高 表现春天 (15分钟) | 作品展示,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表达春天。 | 介绍具象、意象和抽象表现手法,展示教师作品。 | (1)感受春天已经对春天的畅想形成自己的创作构思,同学间交流,吸取其他同学优点,完善自己创作构想。 (2)围绕自己的感受画出创作草稿,并介绍创作设想。按照自己的表现意图和主题,透过色彩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 美术新课标指出,要特别注重学生为主体的探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并及时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 |
四、 作品展示 互助共评 (10分钟) | 作品展示、互助共评 | 展示学生作品,倾听学生自评互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 自评、互评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 采用自评、互评作业的方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互动热情,借此发挥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师生共同评述作业中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带来快乐。 | |
五、 总结提高 课后拓展 (3分钟) | 总结本节课内容,课后拓展 | 师生共同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后拓展提高 | 师生共同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后拓展提高。 | 巩固提高。 |
兰州八中“互助高效课堂”研讨课
第二节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贺正茂
授课班级: 七年级12班
授课时间:201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