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集体的特征:①共同的目标②行动上相互支持③心理上相互依存④情感上荣辱与共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为什么团结就是力量?①只有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②只有团结,才能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③只有团结,才能实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①在我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怎样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①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②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怎样为集体添光彩?①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完成集体分配的每一项任务。③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怎样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2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决不能为了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国家的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
☀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第十一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为什么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方式: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1有利于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②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
1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养成思考的习惯,克服盲目从众。
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从众心理的影响?
1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④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
大自然美在哪里?①神秘的宇宙②奇妙的生物世界③风光秀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的作用(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自然美的分类: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观赏时应注意:①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②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1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人为因素)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环境破坏的含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课 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怎样关爱大自然?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2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3就是保护了我们人类自身
怎样善待自然?
1善待自然就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2就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3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怎样美化自然?
1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2美化自然,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青少年应怎样依法保护环境?
1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环保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3落实环保行动,如: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刻乱画、不露天焚烧杂物、不买露天烧烤食品
14课 感受现代科技
中学生怎样为祖国的科技腾飞做贡献?①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新的变化?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科技的作用:①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科技对人们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表现:①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②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③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
15课 走创新之路
创新的重要性: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①增强好奇心。②善于观察。③开发想象力。④培养求异思维。⑤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我国为什么建立创新型国家?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靠创新。
2立创新型国家,有助于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好奇心是他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所发明创造。只有那些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开发自己的想象力。首先,要“敢于想”。其次,要“能够想”。最后,要“善于想”。
☀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不疑就不会有异,没有异就没有新。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16课 治邦的总章程
的地位:①是治邦的总章程。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③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④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为什么要维护最高权威?①是治邦的总章程。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③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④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⑤的权威和尊严关系到国家命运、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⑥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原因:①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规定了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1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的具体化。
2任何法律不得同相抵触,否则无效。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意义:①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②建立以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法律效力包括: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的目的:为了维护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的权威和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的表现:①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
3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 “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①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禁止做的事。②国家机关和国际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规定做的事。③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未授权的事。
青少年怎样维护尊严?①认真学习,了解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学法、知法)②养成遵守和维护的习惯(守法、)③宣传,并同违反的行为做斗争(用法)
普通法制 | |||
不同点 | 内容 | 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 规定某一方面的问题 |
法律效力 | 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依据制定,不得违宪,否则无效 | |
制定修改程序 | 最严格 | 严格 | |
相同点 | 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③对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本质: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作用:规范人们行为,制裁违法犯罪。 |
:管理权,:行使审判权,:行使检查权
☀ 中国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就必须模范地遵守,维护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志的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拥护。
17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地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④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①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守法自觉性。
个人:①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②守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并依法行使监督权。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先决),有法必依(中心),执法必严(重要条件/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等。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立法法》)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司法机关、、政协、党派、团体)
☀公民的合法权利: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检举权等。
行使监督权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Ps:前面加“☀”的是观点或是小知识点,只需了解即可,可能会出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