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后思考题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57:19
文档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P39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管理信息?答: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2联系实际理解管理信息作用。答:管理信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⑴管理信息是生果的资源⑵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⑶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⑷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3试述管理信息的特点。答:管理信息的特点是:⑴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⑵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⑶信息量大⑷住处处理方法的多样性⑸信息的发生、加应用
推荐度:
导读第一章思考题P39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管理信息?答: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2联系实际理解管理信息作用。答:管理信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⑴管理信息是生果的资源⑵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⑶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⑷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3试述管理信息的特点。答:管理信息的特点是:⑴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⑵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⑶信息量大⑷住处处理方法的多样性⑸信息的发生、加应用
第一章思考题P39

1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管理信息?

答: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2 联系实际理解管理信息作用。

答:管理信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⑴管理信息是生果的资源

⑵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⑶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⑷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3 试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答:管理信息的特点是:

⑴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

⑵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⑶信息量大

⑷住处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⑸信息的发生、加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4 试述管理信息的主要分类方法。

答:⑴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生质的变化。如定额标准信息、计划全同信息、查询信息。

流动信息: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一般只具有一次性价值。

5试述信息处理的内容和现代管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

答:信息处理的内容包括:收集、存储、加工、传输、提供

现代管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

及时:对有时间性的信息要及时进行记录,在处理信息时如加工、检索、传输要及时。

准确:信息要真实,在收集时要统一标准。

适用:针对不同的工作使用不同的信息。

6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1电子数据处理:处理日常业务和事务。目标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

2数据的系统处理: 又称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的处理,是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

3支持决策: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面支持决策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决策主要依据外界环境和内部的条件,对于结构化模型只能做为参考。为支持或辅助管理中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出现了以下各种支持决策的系统。

7 MIS有哪些特点?

答:⑴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企业的各项主要管理功能的数据都由计算机处理,企业最高层的决策也借助计算机提供的信息。

⑵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管理有关数据全面地收集、合理地组织、建立数据库,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系统数据共享。在MIS中广泛应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对跨地区进行管理。

⑶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在MIS中普遍使用决策模型,这种决策模型主要用于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这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这种决策主要面向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

8 试述在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中领导支持的重要性,以及领导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P23

答:建立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要求条件高、一时又难以见效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管理层次,有许多问题需要企业领导进行决策和控制。如果领导不支持,是作不成的。

  在系统开发中领导要抓好规划、抓好决策、抓好落实。

9试述ERP与MRPⅡ的区别。

答:ERP: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在MRP Ⅱ基础上,适应全球市场况上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对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MRP Ⅱ:是制造资源计划。它是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10    简述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和内容。

答: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企业信息化体现在

  ⑴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自动控制系统等都属于生产过程自动化内容。服务行业中,如商业企业应用电子收款机(POS)银行系统的自动取款机(ATM)、信用卡、智能信用卡等也属于此范畴。

  ⑵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最佳化,如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等,都属此范围。

  ⑶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11    简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含义。

答:企业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乇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2    何谓供应链管理?P35

答: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13    何谓虚拟企业?

答:虚拟企业是指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

14    试述电子商务的特点。

答:电子商务的特点是

⑴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是互联网,是向全球开放使得电子商务不受地域的而是面向全球的一个虚拟的市场。

⑵高效、快捷、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方式和场所。由于电子商务借助于网络,供求双方可以不分地域可视通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获得关于客户需求商品的具体

信息。

⑷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思考题

1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与对等网络有什么不同?P60

答:对等网络:在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既是其他计算机的服务器,又同时是其他计算机的客户机。这种网络只是在小范围中(20台)进行。价格低、保密性差、维护比较困难。

    客户/服务器网络:由一台或多台高性能的计算机组成网络中心服务器,再由多台微机作为客户机组成的网络 。这是一种最通用的网络形式,服务器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可形成大型网络。

2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是什么?

答: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通讯经线路、通讯设备组成。

3 常用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⑴星型拓扑:由一个中心结点与各站点之间呈辐射状连接,中心结点对

网的的衽集中控制,任何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都必须通过中心结点来

现。

特点:结构简单、访问协议简单、单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但对中

心结点的可靠性要求高,中心结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系统

扩充比较困难。

    ⑵环型拓扑:这种结构使网络中各站点首尾相连,以通信线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路,数据只能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逐点传输。

      特点: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适合光纤介质网络,任何一个结点故障都会使全网瘫痪,结点增加或减少都困难。

    ⑶总线型拓扑:所有的站点都连接到一条公用传输线上

      特点:结构简单、易于扩充、价格低、容易安装、但出现故障后需要检查总线的各结点的连接,查错困难。

    ⑷树型拓扑:由星型拓扑演变而来,开头像一棵倒挂的大树,各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

      特点:在出现故障时容易检测和隔离。

4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有哪些区别? 

答:信号是电平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信号以脉冲形式变化的叫数字信号。

5 什么基带传输?什么是频带传输?

答:基带传输:在信道中直接舆基带信号的方法,叫做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叫做频带传输。

6 试述调制解调器的含义。

答:把需要传送的信号A加载到另一种信号B上,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叫调制。把A信号从B信号上卸载下来的过程叫解调。

7 什么是频分多路复用?什么是时分多路复用?

答:频分多路复用就是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输方式。

    时分多路复用就是先将数据分段打包,各计算机按分配的时间数据发出去,接收后,再将数据包连在一起。

8 有几种网络交换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⑴专线连接交换:这是最简单的数据通信方式,只在二个点之间进行,

特点:保密、不会发生拥堵问题。如果二个点之间的距离长还要中间多加站点。

    ⑵电路交换:由交换机负责在二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

      特点:可以充分利用通讯设备,连接后还是专线连接。

    ⑶存储转发交换:把待传送的数据先存储在结点机中,等到信道空亲时再根据扰先级别的顺序发送出去。

      特点:将发送数据、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规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

            通信网中的结点机由通信控制处理机担任,具有存储转 发、差错校验、路由选择待等功能。

9常用通信介质有哪些?特点如何?

答:常用的通信介质有

    ⑴双胶线:特点;价格低、安装维护方便、抗干扰能力差、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短。

    ⑵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长、价格较双胶线高。使用维护方便。

    ⑶光缆:重量轻、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传输量大、安全性能好、传输信号损失小、频带宽、价格高、安装和测试成体高。

    ⑷无线通信:突破了有线网的,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移动性。

    ⑸微波通信:频率在100MHz~10GHz之间适合点对点通信成体比同轴电缆和光缆低。但微波不能绕射。

10 什么局域网?它有哪些特点? 

答:是一个小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范围在10公里以内,其特点;

⑴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一个公司、学校、工厂、机关。

⑵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有低误码、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⑶总是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⑷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

11何谓冲突?在CSMA/CD方式中,如何解决冲突?在令牌网中会有冲突吗?

答:在局域网总线传输的共享介质式的工作方式下,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而其他的站点处于接收状态。而每个站点都具有发送功能,站点越多,发送的机会也就越多,形成冲突。

CSMA/CD是“载波检测多重访问及冲突诊断”的简称。所有的站点都具有CSMA/CD功能,当某站点要发送时先检测网络中是否有其他的站点在发送,如果没有(称“安静”)这个站点就可以发送,如果有,这个站点还要等侍。用此方法来解决冲突问题。

环状网中,也有冲突,使用令牌后就可以避免冲突。

CSMA/CD用于总线网,而令牌用于环状网。

12试述TCP/IP协议。

答:为了使不同类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连在因特网上,并能能工作,必须要求所有的计算机遵守统一的规范,这个规范就是TCP/IP    协议。

TCP是传输控制协议,IP是网间协议地址号。

13什么IP地址?什么网络域名?

答:IP地址是在因特网中对所有的主机进行统一的编码,它是由四组8位二进制码组成。

    域名:用字符来表示网络地址的一种方式。

14解释下面名词:

  网桥

路由器: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么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

网关

中继器

15什么是因特网?它有哪些服务?

答:因特网是全球性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

它提供的服务有:

⑴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浏览、信息发布、信息检索、文件下载。

⑵网上通信:包括电子邮件、网上聊天、IP电话、网上寻呼。

⑶协同工作:包括协同办公和联合研究、网上讨论、IP网络视频会议。

⑷电子商务:利用网络进行商务流动。

⑸网上教育:在线教育

⑹网上娱乐:

16接入Internet的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

17什么是企业内部网?什么是企业外部网?它们与因特网有何异同?

18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19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20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有何特点?

21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以一定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22什么是数据库系统?什么是数据库应用系统?

答:数据库系统:是指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它一般是由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四部分组成。

  数据库应用系统:在数据库管理系系统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23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答: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客观建立的模型,是基本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它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又很容易向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转换。

24定义并解释模型中的术语:

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型: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它被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某个实体弄下的全部实体。

属性:实体具有的每一个特性都称为一个属性。

属性名:就是属性的“型”

属性值:对属性的具体描述。

码:在众多属性中能够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码

实体联系图(E-R图)

25试述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的特点。

答:层次数据模型:仅有一个无双亲的根结点,根结点以外的子结点,向上仅有一个父结点,向下有若干个子结点。

网状数据模型: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个双亲。

关系数据模型:以表格形式作为基本的存储结构,通过相同关键字段来实现表格间的数据联系。

26解释下面关系模型的术语:

关系:一张二维表所对应的一个关系。

属性:表中每一列叫作一个属性,属性有名和值的区别。

域:每个属性所取值的范围。

元组:由属性值所组成的每一行叫一个元组。

主码:一个关系中往往会有多个候选码,可以指定一个为主码。

分量:表中每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

27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的结构及其优点。解释下面术语

模式

外模式

内模式

映像

DDL

DML

28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答:

29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有哪些?如何实现?

答: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有选择(过滤)投影(筛选)连接。这三种运算是通过命令来完成的,

选择操作:LIST  ALL  FOR 条件

投影操作:LIST  ALL  FIELDS 字段

连接操作:SET  RELATION  TO  关联字段  INTO  关联表 

30解释Visual FoxPro中的基本术语

表: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

数据库:是以一个文件的形式(DBC)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在这个文件中不能存放任何用户的数据,而只是组织和管理其中所包含的表及视图并建立数据字典和数据安全保护。

关键字:是能够惟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视图:是数据库中存放的相应的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表,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表中的部分字段或部分记录组成。

索引:对数据表的排序,但是它不改变数据表中数据的物理顺序,而是另外建立一个索引对应列表。

存储过程:是封装在数据库中的一个命令(程序)文件。

31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启动和退出Visual FoxPro系统

答:启动的方法:在桌面上双击Visual FoxPro图标

                开始—程序—单击Visual FoxPro图标

退出的方法:右上角的×

            左上角控制菜单中的关闭

            文件菜单中的退出

            ALT+F4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QUIT回车

32试述Visual FoxPro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基本命令格式。

答:基本工作方式有:用户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为命令式。通过菜单、窗口、对话框工具栏进行操作。程序执行方式:将完成某个任务的一系列命令存放在一个文件中,将文件存放在外存储器中,用“O 文件名”命令形式调用并执行这一系列命令。

命令的格式为:命令动词+命令体+注释

第三章思考题(课本P111)

1 试述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

答: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其特点:

  ⑴复杂性高

  ⑵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⑶质量要求高。

⑷产品是无形的

⑸历史短,经验不足

2 试述系统论基本思想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答:系统论基本思想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体现在

⑴系统的目的性

⑵系统的整体性

⑶系统的相关性

⑷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3 在系统开发中应如何体现系统整体性的原则。

答:体现系统整体性原则要做到如下几点

⑴详细了解原系统信息系统处理的过程,通过分析得出原系统的物理模型。

⑵对原系统的物理模型进行综合和抽象。

⑶对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

⑷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4 试述系统开发文档的作用。

答:文档是应用软件系统重要的组成 部分,有以下重要作用:

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各种调查分析的结果和设计的技术细节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供查阅和核对。

⑵便于开发人员之间、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有效地进行交流。

⑶后阶段的工作在前阶段工作文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5 简述系统总体规划的目的和内容。

答:系统总体规划是为了合理地进行开发、设计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

    系统总体规划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6 何谓系统的生命周期?试述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组成。

答: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生命周期是由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过程组成。

7 分析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答: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

⑴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

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缺点:

⑴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要。

⑵开以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⑶整个系统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使系统开发成本高,效率低。

8 何谓原型法?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原型法是由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要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单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特点是; 

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用户参与的积极性高

⑶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

9 试述发展面向对象方法及发展CASE的目的。

答: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逐步使软件系统的生产能像硬件组装那样 “软件集成块来构筑。

    CASE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它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

10对比系统开发的主要方式,说明各种方式的优缺点。

答:⑴由本企业自行开发,这种开发方式的优点是;可锻练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可及时对系统进行变更、改进和扩充。主要缺点是: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长;难于摆脱习惯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不易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⑵委托软件开发公司或科研单位进行开发。这种开发方式的优点是;开发周期短;不必组织本企业的开发队伍;如果选择好的开发单位,则可开发出水平较高的系统。其缺点是:系统维护工作困难。

⑶企业下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其主要优点是:在合作开发中,可发挥合作优势,共同开发出具有较高水平而又适用性强的系统;有利于企业计算机应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

⑷购买软件包。购买软件包是最省力、最经济的开发方式。

11简述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

答: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是

⑴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针策略

⑵指导项目小组的工作批准项目计划

⑶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情况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⑷控制开发进度。

第四章思考题P124

1 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答:信息系统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的信息系统的建立要引入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甚至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和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企业管理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2 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

答: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是:

⑴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⑵保证信息系统满足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

⑶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⑷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3 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有

⑴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

⑵企业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

4 诺兰模型对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指导意义。

答:企业信息技术进步与信息系统规划管理方法的进步,表现 为企业对新技术的学习过程,它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成熟阶段来描述。诺兰模型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规律,各阶段不能超越。这个模型是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参考。

5 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答:主要有三种方法:

⑴战略集合转移法。它是信息系略性规划方法,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 化为MIS的战略集的过程。 

⑵关键成功要素法,它是确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明确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⑶企业系统规划法。它是“自上而下”的进行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的付诸实施过程。

6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答: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和范围,对系统的招待性规划进行审定和可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总是的几种设想和方案,圣贤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提出建议。

7 初步调查的内容。

答:主要内容有:

⑴企业和环境概况

⑵信息处理状况。

⑶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⑷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8可行性分析应从哪些方面进行?P122

答:可行性分析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9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答:其主要内容有:

⑴企业和环境概况

⑵信息处理状况

⑶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⑷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10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有哪几种?

答:有以下四种之一

⑴可以立即开始工作

⑵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资金、设备、管理)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⑶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⑷完全不可能,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

11简述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

答:六个阶段是

⑴初始阶段

⑵传播阶段

⑶控制阶段

⑷集成阶段

⑸数据管理阶段

⑹成熟阶段

12简述战略集合转移法的基本步骤。

答:该方法第一步是识别企业战略,可以采用下述步骤:

⑴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

⑵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

⑶识别每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

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

13简述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答:企业系统规划法实现的主要步骤有:定义企业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总体结构等。

第五章思考题153

1 试述系统分析阶段主要图表及其作用。

答:本章中出现的图和表有组织结构图、住处关联图、业务流程图、输入和输出一览表、台账一览表、主要业务部门数据汇总表、数据流程图、决策树图、决策表、U/C矩阵示意图。其中主要的图是数据流程图和U/C矩阵示意图

数据流程图的作用: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

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由于数据流程图简明、青晰、不涉及技术细

节、容易让用户理解,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

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U/C矩阵示意图作用是

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的关系。如果在某功能中建立了一个数据类,则在该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字母C;如果完成某功能要应用一个数据类,则在交叉处填上字母U。由表可以看出各功能与数据的联系,以便整体地考虑新系统功能联系和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 

2 试述系统数据调查的内容。

答:系统数据调查的内容:

    ⑴全面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所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载体,包括各种原始凭证标据、单据、台账。

      系统调查数据汇总可分为输入数据、存储数据、输出数据

    ⑵数据分布的估算,分析企业数据量在不同业务部门的分布;数据来源在在时间的分布。同时还要了解各部门数据处理的重点。

3 试述数据流程图的作用和特点。

答:作用: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由于数据流程图简明、青晰、不涉及技术细节、容易让用户理解,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特点:

⑴具有概括性:数据流程图将系统的各种业务处理过程及其数据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反映出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

  ⑵具有抽象性只用来描述数据来源、流向、处理功能和数据存储。这样可以摆脱原系统中一些实际总是对设计的,有利于设计出合理的系统结构。

4 何谓数据流程图的外部实体、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及数据流。

答:外部实体: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它们向所描述的系统输送数据,或接收所描述系统向其发出的数据。

处理功能: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加工、变换与输出数据流的逻辑处理过程。

数据存储:这是指逻辑上要求存储的数据,不考虑具体数据存储介质和技术手段。

数据流:这是指与所描述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数据的载体,是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5 试述扩展的数据流程图的作用。

答:扩展的数据流程图是在绘制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开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逻辑模型,便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6试述数据字典的作用和要求。

答: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

数据字典的要求:

  ⑴对数据流程图中中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惟一。

  ⑵命名、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

  ⑶符合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要求,对数据流程图上的成分定义与说明无遗漏项无同名异义或异名同义。  

⑷格式规范、文字精炼与符号正确。

7 试述U/C矩阵的作用。

答: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的关系。如果在某功能中建立了一个数据类,则在该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字母C;如果完成某功能要应用一个数据类,则在交叉处填上字母U。由表可以看出各功能与数据的联系,以便整体地考虑新系统功能联系和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 

8 试述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答:主要内容为:

⑴原系统的状况和和问题。用户要求研制新系统的主要原因。

⑵新系统和目标。

⑶新系统的逻辑设计。以数据

习题

1 结合本单位某业务绘制业务流程图及数据流程图

2 邮寄包裹收费标准如下:若收件地点在1000公里以内,普能件每公斤2元,挂号邮件每公斤3元;若收件地点在1000公里以外,普通邮件每公斤2.5元,挂号邮件每公斤3.5元;若重量大于30公斤,超重部分每公斤加收0.5元。请绘制确定收费决策表、决策树(重量用(W表示)。

第六章思考题P203

1 试述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任务和过程。

答:数据库设计分为3个阶段。

    (1)概念结构设计。    ’

    就是要结合数据规范化的理论,用概念数据模型将用户的数据需求明确地表示出来。建立系统概念数据模型的过程叫做概念结构设计。

    (2)逻辑结构设计。

    就是要根据已经建立的概念数据模型,以及所采用的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模型特性,按着一定的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够接受的逻辑数据模型。

    (3)物理结构设计。

    为一个确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叫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2 建立表的主要操作是什么?

答;建立表首先要进行规划设计,指定表名、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及小数位数;然后需要利用Visual  FoxPRO。提供的命令或工具有磁盘上创建。

3 表结构的修改如何进行?

答:首先打开要修改数据表文件。再在主菜单的“显示”下拉菜单,扣单击“表设计器”选项:也可以在项日管理器中指定数据表后,单击“修改”按钮;还可以在命令窗口中执行命令:MDIFY STRUCTURE。打开表设计器对话框窗口后修改。最后关闭表设计器窗口,保存修改后的数据表。

4 表中记录的显示、修改如何操作

答:首先打开要修改数据表文件,要显示数据表记录,可以在“数据工作期窗口”中指定数据表以后,单击“浏览”按钮;或者在主菜单中打开“显示”下拉菜单,单击“浏览”选项;或者在命令窗口中键人命令:BROWSE LAST(或BROWSE)。也可以直接在项目管理器中选定数据表后,单击“浏览”按钮。要编辑修改记录,可以在浏览窗口中先将光标移到相应记录的相应字段上,再进行各种增、删、改的操作。

5 记录指针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数据表记录的操作是靠记录指针定位的,记录指针指向的记录叫做当前记录,每次只能对当前记录操作。

6 逻辑删除记录和物理删除记录有什么不同

答:所谓逻辑删除就是给要删除的记录加上删除标记,虽然加上删除标记的记录没有真的从数据表中删除。所谓物理删除就是把选定的记录从数据表中彻底删除掉,物理删除的记录无法再恢复。

7 逻辑删除记录,将如何恢复

答:开数据表浏览窗口,用鼠标左键单击删除标记,可以清除删除标记恢复被逻辑删除记录。也可以在“表”下拉菜单中单击“恢复删除记录”选项,并在弹出对话窗口中选择参数后单击“恢复”按钮,一次恢复多条记录。还可以使用命令RECALL[<范围] FOR<条件>LWHILE<条件>恢复指定记录。  

8 设计一线职工工资情况的二维表

答:略

9 根据上面的二维表建立一个数据表

答:略

10对已有的表进行数据输入、记录显示和修改、追加记录等操作

答:略

11对已有的表进行逻辑删除和物理删除记录的操作

答:略

12创建一个数据库,并从中创建职工业绩表,再把职工工资表添加到数据库中

答:略

13在数据库表中设置字段的显示标题、注释信息、默认值、有效规则。

答:略

14备注型字段保存在哪里?录入时如何打开?显示记录值时如何打开?

答:各注型字段的内容保存在同名备注文件.fpt 中要显示备注字段的值,可以在浏览窗口中双击备注字段(M ctno)或者当光标在备注字段上时,敲快捷键Ctrl+PgUp或(Ctrl+PgDn)。如果用LIST(或DISPLI)命令显示记录。只需要在参数中增加该备注字段名即可。

15记录筛选是如何实现的?

答:先打开数据表,再在“表”下拉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或者·在“工作期”窗口中,单击“属性”按钮,打开“工作区属性”窗口:选择"数据过滤器”对话框,输人记录的筛选条件;或单击文本框后面的按钮,进入“表达式生成器”窗口‘利用窗口生成记录的筛选条件;最后选定“字段筛选指定的字段”单选项,然后再单击“确定”按钮结束。

16什么是索引

答:索引的目的是要排序,但是索引不建立一个新的排序数据表文件,只是按着给定字段表达式值的大小,生成一个索引表,并使数据表中的记录按索引表的要求以递增(升序)或递减(降序)顺序显示。

17索引是如何建立的?

答:建立常用的结构复合索引应当先打开数据库文件,再打开其数据库表的“表设计器”窗口。单击指定字段右端“索引”项的下拉箭头,选择“升序”或“降序”,单击“确定”按钮结束。

18给已建立的数据表中的字段建立不同的索引类型

答:先打开数据库文件,再打开其数据库表的“表设计器”窗口。选择表设计器的“索引”页卡,单击指定索引项“类型”右端箭头,在弹出下拉列表框选择索引类型后,单击“确定”按钮结束。

19按不同索引要求,显示已建立索引数据表的内容

答:按不同索引要求,显示已建立索引数据表的内容。答案略。

20怎样利用索引来筛选记录?

答:要利用索引来筛选记录,应当先打开数据库文件,再打开其数据库表的“表设计器’’窗口。选择表设计器的“索引”页卡,选定某个索引项后,在其右端的筛选框中输入选择条件,或单击右边的生成器按钮生成条件表达式;最后关闭表设计器保存索引筛选条件。当数据表按该索引打开时。记录将按给定条件筛选显不。

21结构复合索引文件的特点是什么

答:结构复合索引文件是创建或修改数据表结构时自动建立的,它与数据表文件同名,并随着数据表文件打开、修改与关闭。结构复合索引将一个数据表的全部索引都存放在一个文件中,其中每个索引都有——个索引标记(Tag),能够确定一种逻辑排列顺序。它的扩展名是.CDX。

22在自由表之间能否建立永久性关联

答:在自由表之间不能建立永久性关联,因为永久性关联需要保存在数据库中。

23数据库中表间的关系如何建立

答:建立数据库中表间的永久关联关系,必须保证两个要建立关联的数据表事先分别对关联字段建立了索引。而索引的类型要根据父表与子表联系的类型(1:1、1:n、m:n)选择为主索引或候选索引或普通索引。然后在“数据库设库器”窗口中选择父表中的联系字段,按住左键拖到子表中对应字段上。放开鼠标左键。这时可以看到在两个表之间的相关字段上产生了——条连线,表明两个表之间已经建立了相应关系。

24建立表间关联的关系依赖什么

答:建立表间关联的关系主要依赖父表和子表中的关联字段,及它们所建立的索引。

25参照完整性指的是什么

答:建立数据表的参照完整性,实际上是利用数据表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一种表级别上的验证。

26数据库的参照完整性性结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会带来便利吗?

答:在对数据库表建立关联关系后,就可以设置相关数据表之间操作有效性规则。这些规则可以控制相关表中记录的插入、删炼或修改,给数据库中数据操作会带来很大便利。

27设计三个表(ABC),并瘵其存入一个数据库中,其中AB间具有一对一关系,AC表间具有一对多的关系,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

28利用数据库的参照完整性,对第27题中的表设定修改、删除、插入数据的规则

29怎样进行字段有效必检验?怎样进行记录有效性检验?它们有什么不同?

答:在数据库中打开表设计器,利用“字段”页面的“显示”框和“字段有效性”框给定条件,进行字段有效性检验;利用“表”页面的“记录有效性”框和“触发器”框给定条件,进行记录有效性检验。

30为“教师”数据表创建结构复合索引,要求索引关键字为:

①    姓名

②    姓名和年龄

③    课号

31试述代码的功能及代码设计的主要原则

答:31.代码是计算机和人都容易理解的符号(或语言),能够实现人和计算机的沟通。其代码设计主要原则是惟一性、简单性、易识别,性,可扩充性,合理性、规范性。  

32学校中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个班级和教研室 ,每个教研室有若干个教员,其中教授和副教授都可以指导若干名研究生;每班有若干名学生,每个学生可以选修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也可以由若干个学生选修。请用E—R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

33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答:一般应当由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构成。

34试述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

答:原则是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

    ●1:l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

    ●1:n联系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

    ●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同时具有相同码的关系还应当合并。

35试将第34题的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

第七章思考题P247

1 什么是表单?它有什么作用?

答:表单是用户的主要界面,它是一个容器类对象,表单拥有多个属性,可以响应多种事件,实现多种方法操作。实现多种方法操作。表单 对象中可以包容各种控件,而各控件又有自己的属性、事件、方法。

2 表单在应用系统中的地位如何?

答:表单为数据库信息显示、输入和编辑提供了非常简便的方法,表单的设计是可视化编程的基础。表单是应用程序的界面,出是用户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

3什么叫对象、类、属性、方法、事件?

答:对象:现实世界中可以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一切实体(事物)都是对象。

类: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为特征的抽象描述。

属性: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物征。

方法:和对象蜂蜜相连的,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就是它的方法。

事件: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

4什么是容器? 什么是控件?常用容器和控件主要有哪些?

答:VFP的的基类分为容器类和控件类两种,容器的含义是其中还可以容纳其他的对象,而控件的含义是不能存在的,只能作为一个控制构建依附于容器存在。常见的容器类有:表单集、表单等;常见的控件类有:按钮、文本框、计数器等

5 如何用表单设计器设计简单的表单?

答:打开“新建”窗口选择“表单”为文件类型,单“新建文件”按钮打开表单设计器窗口。这时一个空白表单已经自动产生,通过“表单空件工具栏”在表单中创建相应的对象后,关闭并保存表单,一个简单的表单就创建完成。

6 怎样打开和关闭表单?

答:打开表单的方法有多种:

●在“文件”下拉菜单中,单击“打开”。

●在常用工具栏中单击“打开”按钮,在“打开”窗口中选择文件打开。

●在“桌面”的“开始”菜单中选择“文档”选项,在二级菜单中单击选择文件打开。

●在“桌面”的“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选项,在二级菜单中单击“资源管理器”选项,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选择盘符路径,文件夹,单击指定文件名打开。

●在命令窗口招待命令:MODIFY   FORM  表单名

关闭表单的方法:

单击表单设计器窗口右上角关闭按钮

●快捷键Ctrl+w或Esc

●在命令窗口招待命令CLOSE  ALL

7 如何运行表单?运行表单有几种方法?

答:执行表单有多种方法:

在“表单设计器”窗口单击快捷菜单单击“执行表单”。

直接单工具栏中的“运行”按钮。

直接在“命令”窗口输入DO  FORM  表单文件名

直接在主菜单的‘程序“菜单中,单”运行“,打开”运行“对话框窗口选择文件夹、文件类型、文件名,单“运行”

在项目管理器中,选择“文档”标签,指定表单文件夹中要运行的表单名,单“运行”

8 数据环境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为表单建立数据环境?

答:与对象相联邦绵数据源叫数据环境。在表单上单击右键打开快捷菜单,单“数据环境”选项,或在“显示”菜单中单“数据环境”选项。

9怎样用数据环境为表单添加控件?怎样用控件工具栏为表单添加控件?它们之间有何异同?能否为已经添加的控件建立数据源?如何建立?怎样为表单替换数据源?

答:在表单上单击右键打开快捷菜单,单击“数据环境”选项,打开“数据环境设计器”窗口将其中选定表的字段拖到表单中,可以为表单添加控件。在“表单控件工具栏”中单击选定控件按钮,再到表单中适当位置单击或拖动,出可以为表单添加控件。

  用控件工具栏添加可以先选择类型,但需要再挂接数据;用数据环境添加可以直接挂接数据,但控件类型是系统默认的。

  为已经添加的控件建立数据源一般有两 种方法:一是直接定义数据源属性;二是利用控件的“生成器”创建。

  先打开表单的“数据环境设计器”窗口,删除原来的表或视图,添加新的表或视图。再利用添加数据源的方法,重新针对表单中的每控件修改数据源。

10“一对一”表单和“一对多”表单有什么不同?怎样建立?

答:“一对多”表单就是创建存在一对一关系的两个表作为数据源的多表表单;所谓”一对一“表单就是单表表单。“一对多”表单最方便的就是通过向导创建,而单表表单既可以用向导创建,出可以用设计器创建。

11报表在应用程序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报表是应用程序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输出界面。

12报表有几种输出方式?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答:报表有列布局、行布局、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几种布局格式。珍布局可以按行水平输出;行布局可以按字段垂直方向输出一对多布局可以输出数据源存在着“一对多”关系的报表;多栏布局可以输出水平排列的多个行报表。

13怎样建立报表的数据源?

答:建立报表数据源的方法与建立表单数据源的方法一样。在表单上单击右键打开快捷菜单,单击“数据环境”选项,或在“显示”菜单中单击“数据环境”;打开“数据环境设计器”窗口后,添加相应的表或视图即可。

14报表一共可以有多少个带区,常用的带区是哪些?怎样创建新带区?

答:报表一共可以有9个带区,打开“报表设计器”时系统默认的只有;页标头、细节和页脚注基本带区。在创建标题带区,应当在“报表”菜单中选“标题/总结”选项,并在对话框中指定“标题”。要创建总带区,应当在“报表”选 “标题/总结“,亲在对话框中指定“总结”。要创建列标头及列注脚带区,应当在“文件”菜单中选“页面设置”选项,并在对话框中指定“列数”。

要创建组标头及组注脚带区,应当在“报表”菜单中选“数据分组”选项,并在对话框中指定分组表达式。

15怎样向报表带区中添加控件、图片?

答:向报表带区中添加控件可以从数据环境中拖动,出可以从报表工具栏中选择控件按钮后,在报表单击生成。

16如何为域控件设置格式?

17在屏幕上预览所建立的报表输出。

答:在报表布局上单打开快捷菜单,单击“预览”,可在屏幕上查看报输出。

18在学生成绩数据表ST. DBF ,其记录如下:

记录号    学号    操作系统    信息导论    英语    数据库    VF

1    X960401    78    77    76    79    74

2    X960402    86    87    88        90

3    X960403    87    88        90    91

4    X960404    94    95    96    97    98

5    X960405    76    77    78    79    80

6    X960406    84    85    86    87    88

7    X960407    80    81    82    83    84

8    X960408    66    65            62

9    X960409    82    83    84    85    86

10    X960410    76    77    78    79    80

11    X960411    50    51    52    53    54

12    X960412    95    96    95    98    99

⑴统计各科成绩优良的学生人数

⑵统计VFP成绩为优的学生各科成绩的总分和平均分

⑶统计学号前6名相同的学生各科成绩的汇总。

19菜单在系统程序中的作用如何?

答:利用菜单特别是下拉菜单,可以组织整个系统。通过菜单项调用系统中的各个对象,菜单是用户接触最多 的界面。

20创建菜单系统的步骤是什么?

答:先创建菜单文件,并加以调整和修改补充;再生成菜单程序。

21如何生成菜单程序?如何运行菜单?

答:打开菜单设计器窗口,在系统主菜单的“菜单”中单“生成”选项,系统将自动生成菜单程序。要运行菜单可以在系统主菜单的“程序”菜单中单“运行”,在对话框中选定要运行的菜单程序文件名一行运行。出可以直接在命令窗口中执行DO  菜单文件名 .MRP.

22创建一个友人联系的主菜单如下

  在“编辑”菜单的下拉菜单中,还可以弹出子菜单

23设计一个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输入入库单、出库单、查询处理、报表输出、编写出屏幕格式菜单程序。

第八章思考题P290

1 试述系统实施准备工作。

答:⑴建立系统平台,包括购置和安装计算机和和通信硬件设备、软件系统。

⑵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人员包括;关于管理信息系统中所体现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另一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使管理者学会新系统的应用。

⑶基础数据的准备,建立数据库结构、整理和输入数据。

⑷管理流程的重组,由于使用了计算机,实现了了信息的共享和自动化处理过去的手工方式而产生的管理系统不适用了,需要进行调整,重新划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

2 试述系统测试的原则、方法和过程。

答:系统测试的原则

⑴成立测试小组

⑵精心设计测试用例

⑶进行回归测试

⑷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

方法:

⑴黑盒子法

⑵白盒子法

过程

⑴单元测试

⑵子系统测试

⑶系统测试

⑷验收测试

3 试述系统切换的方式

答:⑴直接切换

⑵平行切换

⑶试点后直接切换

⑷逐步切换

4 系统测试完成后应建立哪些文档

答:应建立

⑴用户操作手册

⑵计算机操作规程

⑶程序说明

习题

1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种程序设计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2 程序文件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使用时南非要注意什么?

3过程和程序有什么不同?

4有几种类型的内存京戏量?如何定义及使用?

5有几种类型的判断选择结构?如何使用?

6 有几种类型的循环结构?如何使用?

7 编程并熟悉分支、循环、过程等程序结构。

8 编制打印出九九乘法表的程序(输出为三角形式)

9 设数据表STUDENT有100条记录,执行下面程序后的结果是什么?

  SET  DELETED  OFF

  USE  STUDENT

  DELETE

  COUNT  TO  X1           计算记录个数到X1

  PACK

  COUNT  TO  X2

  ZAP

  COUNT  TO  X3

  USE 

答:X1是100,X2是99, X3是0

10 有如下的程序

  SET  TALK  OFF

  M=0

  N=100

DO WHILE N>M

M=M+N

N=N-10

  ENDDO

   ? M

REUT

运行此程序的结果是什么?

M=100

11有如下程序

   SET  TALK  OFF

   DIME  K  (2,3)      设数组K为2行3列

   I=1

DO WHILE I<=2 只能是2行

   J=1

DO WHILE J<=3 每行只能是3列

K(I,J)=I*J         每列的数的值的计算方法

 K(I,J)          显示一下计算结果

J=J+1

  ENDDO

  ?

I=I+1

  ENDDO

RETU

运行此程序的结果是什么?

答结果是1  2  3

2    4  6

说明:1 改错:如上红部分

2 DIME  K(2,3)这是设置“数组”单词为DIMENSION,K是内容变量(2,3)表示这个数组为2行3列,全意为:有一个数组K为2行3列。

12有程序如下:

SET  TALK  OFF

USE  CJ

ZF=ZF

DO  WHILE  .NOT. EOF()

ZF=ZF+ZF

SIKP

ENDDO

USE

? ZF

其中用到的数据表文件CJ.DBF中有两条记录,内容如下

XM       ZF

李四      500

张三      600

问运行此程序后的结果是什么?

答: 1200.00

说明: 1 这是一个循环结构的程序

2 这是一个描记录的结构,其特点是

  .NOT.EOF()

  SKIP

  含义是如果不是最后一条记录,就进行循环,其循环体中一定有SKIP才能逐条扫描.

3 在循环体中进行工作是是

  初始条件ZF=ZF  等号前的ZF是内存变量,等号后的ZF表示字段的值.

  ZF=ZF+ZF  等号前是内存变量,等号后是字段值相加.

  ? ZF 问内存变量的值.

4 在结束循环之前指针指在第二条上.

13数据表XSCJ.DBF中有8000个记录,其文件结构是:姓名/C/8 ,成绩/N/6.2。已经建立了一个程序如下:

  SET  TALK  OFF

  USR  XSCJ

  I=0

  J=0

  DO  WHILE .NOT. EOF()

M=X&I

&M=姓名

J=J+成绩

SKIP

  ENDDO

  ? “平均分”: “ ,J/8000

  RETU

  如果运行此程序屏幕上将显示什么?

答:运行此程序结果是不给识别&M

14有程序如下:

  SET  TALK  OFF

  SET  DEVICE  TO  PRINT           设置为打印状态

@ 10 ,20 SAY “AAA”

@ 5 ,30 SAY “KKK”                   设置为屏幕显示状态

SET  DEVICE  TO  SCREEN

如果打印机已经连好,执行该程序后,屏幕上显示什么?

答:在屏幕的第10行第20列有”AAA” ,在第5行第30列有” KKK “,同时开始打印.

说明:

格式:@ 行数,列数 SAY 表达式

15执行以下程序:

  SET  TALK  OFF

  S=0

  I=1

  INPUT “ N=?” TO  N 

DO WHILE S<=N

  S=S+I

  I=I+1

ENDDO

? S

SET  TALK  ON

如果输入N为5时,则最后的显示值是什么

答显示为6

16项目是什么?使用项目有什么好处?项目管理器是什么?项目管理器能够管理哪些资源?

答:项目指的是VFP的项目文件(.PJX)也就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应用系统中每一个任务的控制中心,它提供了对于任务中所有文件的管理和维护功能。项目管理器顾名思义是“项目”的管理工具是开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平台。项目管理器可以管理所有相关文件、数据及对象的集合。

17何为项目管理器役定的结构和形式?

答:项目管理器以页面窗口的形式管理所有项目资源,其结构如图

18怎样向项目文件中添加对象、删除对象?

答:先选定某个对象类别,再单击“添加”按钮,按对话框的要求可以向项目文件中添加对象。若先选定某个对象,再单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该对象。

19项目文件中保存的是对象的什么内容?

答:项目文件中保存着对象的全部信息

20建立一个项目文件,把你以前的创建的各种资源文件,添加到项目中。

21利用项目管理器,对表数据库袖图和查询等 项目进行修改及使用?

第九章思考题P316

1 试述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地位

答: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一位,与该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有直接关系。其地位有以下四种;

⑴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这是一种数据分散处理的方式,由各部门分散处理数据。

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需要各部门的处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跨越部门的界限,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此时信息处理由所属各职能部门出来,建立了企业的信息中心。

⑶ERP系统阶段;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P29)由于企业引入了ERP系统,需要信息中心对计算机的各种应用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协调,还要进行管理的变革。

⑷CIMS阶段;CIMS(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信息化P33)此时信息中心在企业中占有绝对的领导作用,此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制造联为一体,形成一个企业管理系统。

2 信息中心主要应由哪些类型人员组成

答:⑴系统开发组由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组成

⑵系统维护组由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组成

⑶计算机运行组由操作员组成

⑷数据库管理组由数据管理员组成

⑸网络组由网络管理员组成

3试述影响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因素很多,主要有:

⑴自然灾害、偶然事件。

⑵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泄密和破坏。

⑶数据的非法修改、盗用和破坏

⑷硬件故障。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故障,电磁干扰等影响系统安全运行。

4 在计算机系统中应采取哪些安全性保护措施

答: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可采取下列措施

⑴物理安全控制

⑵人员及管理控制

⑶存取控制

⑷数据加密

5 何谓系统评价?应从哪些方面对系统作评价

答:系统转 换投入运行后,运行结果是否达到开发的预期 目标,还存在哪些缺陷,应该如何维护和改进,需要进行全面地检验和分析称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主要由目标与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及经济效果评价等组成。

6 试述系统维护的内容以及应用软件维护的类型

答:系统的维护内容有:

⑴应用软件维护

⑵数据维护

⑶代码维护

⑷硬件设备维护

应用软件维护类型

⑴完善性维护

⑵适应性维护

⑶纠错性维护

⑷预防性维护

7 试述数据库重组织与重构造的目的

答: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录的不断增、删、改,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变坏,从而降低了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和数据存取效率,使数据库的性能下降。数据库重组织,就是按原设计要求重新安排记录的存储位置, 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8为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应建立哪些管理制度

答: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应建立

⑴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⑵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⑶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⑷文档管理制度

⑸应用软件维护制度

文档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P39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管理信息?答: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2联系实际理解管理信息作用。答:管理信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⑴管理信息是生果的资源⑵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⑶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⑷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3试述管理信息的特点。答:管理信息的特点是:⑴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⑵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⑶信息量大⑷住处处理方法的多样性⑸信息的发生、加应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