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57:46
浙江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0601考古学(按一级学科招生)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博物馆学02文化遗产03考古学04文物保护05故宫学040人文学院4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2俄或203日或242法③708中国历史与考古、博物馆学面试加笔试笔试科目:文化遗产或展示设计或文物保护实验欢迎学生跨学科报考。招生数中含推免生1-2名。特色:每一方向,建立在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整体框架之中。这一框架包括:遗产发掘与收集,遗产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遗产的物理学保护与社会学保护,遗产文化意义揭示与阐释,以及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理论
导读0601考古学(按一级学科招生)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博物馆学02文化遗产03考古学04文物保护05故宫学040人文学院4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2俄或203日或242法③708中国历史与考古、博物馆学面试加笔试笔试科目:文化遗产或展示设计或文物保护实验欢迎学生跨学科报考。招生数中含推免生1-2名。特色:每一方向,建立在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整体框架之中。这一框架包括:遗产发掘与收集,遗产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遗产的物理学保护与社会学保护,遗产文化意义揭示与阐释,以及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理论
0601考古学(按一级学科招生)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1博物馆学02文化遗产03考古学04文物保护05故宫学 | 040人文学院 | 4 | 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2俄或203日或242 法③708中国历史与考古、博物馆学 | 面试加笔试笔试科目:文化遗产或展示设计或文物保护实验 | 欢迎学生跨学科报考。招生数中含推免生1-2名。特色:每一方向,建立在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整体框架之中。这一框架包括:遗产发掘与收集,遗产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遗产的物理学保护与社会学保护,遗产文化意义揭示与阐释,以及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理论与实践并举,侧重学术素养。 |
0602中国史(按一级学科招生) | 01历史地理学 人文学院研究方向: 01区域历史地理02历史社会地理 理学部研究方向: 01区域历史地理02历史城市地理 | 040人文学院 | 1 | 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3日③313历史学基础 | 人文学院 面试加笔试口试:(包括专业外语)笔试科目:中国断代史 理学院 面试:英语听力、人文地理学等(复试不指定形式和内容) | 网上报名时须选择报考学院名称及代码。 地球科学系欢迎地理学、历史学、经济、考古学科考生跨学科报考。 |
060理学部 | 1 |
一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 招生院系及代码 | 预计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复试办法及内容 | 备 注 |
0602中国史(按一级学科招生) | 02▲专门史 01思想文化史02中外关系史03 经济社会史 | 040人文学院 | 1 | 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3日③313历史学基础 | 面试加笔试口试:(包括专业外语)笔试科目:中国断代史 | 初试科目见教育部公布的统一考试大纲。 |
03▲中国古代史 01宋史02隋唐史03 中外关系史04中国史学史05东南区域史研究06明清史07先秦史08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史 | 5 | 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2俄或203日或242 法③313历史学基础 | | 初试科目见教育部公布的统一考试大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专业招生人数中含推免生2-3名。 |
一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 招生院系及代码 | 预计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复试办法及内容 | 备 注 |
0602中国史(按一级学科招生) | 04▲中国近现代史 01中国近代史02中国现代史 | 040人文学院 | 5 | 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3日③313历史学基础 | 面试加笔试口试:(包括专业外语)笔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 | 初试科目见教育部公布的统一考试大纲。招生人数中含推免生2名左右。 |
0603世界史(按一级学科招生) | ▲世界史 01世界古代中古史02世界地区国别史03世界近现代史 | 6 | 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3日或242法③313历史学基础 | 面试加笔试口试:(包括专业外语)笔试科目:世界史(古代中古史或近现代史) | 初试科目见教育部公布的统一考试大纲。招生人数中含推免生3名左右。 |
浙江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0601考古学(按一级学科招生)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博物馆学02文化遗产03考古学04文物保护05故宫学040人文学院4①101政治②201英一或202俄或203日或242法③708中国历史与考古、博物馆学面试加笔试笔试科目:文化遗产或展示设计或文物保护实验欢迎学生跨学科报考。招生数中含推免生1-2名。特色:每一方向,建立在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整体框架之中。这一框架包括:遗产发掘与收集,遗产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遗产的物理学保护与社会学保护,遗产文化意义揭示与阐释,以及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