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56:36
文档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农村初中教师,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便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语文学习中,你觉得哪方面是最难的?”“作文,文言文,阅读……”各式各样的问题纷纷呈现,但是觉得写作文难的占绝大多数,初步统计竟高达80%,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常常会归责于农村生活空间狭隘、信息渠道闭塞等因素。这些因素固然存在并且制约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农村初中也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农村初中的实际
推荐度:
导读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农村初中教师,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便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语文学习中,你觉得哪方面是最难的?”“作文,文言文,阅读……”各式各样的问题纷纷呈现,但是觉得写作文难的占绝大多数,初步统计竟高达80%,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常常会归责于农村生活空间狭隘、信息渠道闭塞等因素。这些因素固然存在并且制约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农村初中也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农村初中的实际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农村初中教师,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便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语文学习中,你觉得哪方面是最难的?”“作文,文言文,阅读……”各式各样的问题纷纷呈现,但是觉得写作文难的占绝大多数,初步统计竟高达80%,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常常会归责于农村生活空间狭隘、信息渠道闭塞等因素。这些因素固然存在并且制约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农村初中也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以此设计出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完全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学生社会阅历欠缺写作素材,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多数学生为住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话,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获得写作的激情呢?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再加上农村的家长最子女的学习重视程度较低,不会为学生添置课外书,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找不到相关的好素材,所以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难于动笔。

(二)、大部分初中生作文基础差,作文兴趣不浓。由于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有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初中学习,这就使农村初中生素质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小学就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作文兴趣低下,到中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作文就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每当语文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一声叹息”。 部分学生均是在临交前才随便写一篇作文来敷衍了事,有些后进生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勉强凑足字数了事。

(三)、作文错别字多,辞不达意现象突出。很多学生识字、识词量不多,字、词缺乏巩固,书写“龙飞凤舞”。写好作文后又不认真修改,文中错别字太多,如一学生的作文《我的一家》,全文仅350字,错别字就有35个。又如《读书真好》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还有一件事,我读书后,也会写信了。妈妈出外打工去了,写来一封信,爸爸不认字,要我读信,又叫给妈妈写回信,我也写好了。如果没有读书,信也就不会写,怎么办呢?读书真好。”由于词汇积累不丰富,语言枯燥干瘪,多平铺直叙,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让人读来味如嚼蜡。

(四)、作文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经常只会从常规思路入手,因而作文常常落入窠臼,千篇一律,缺少创新。如以“尝试”为话题作文,很多学生就写学洗衣、学做饭、学骑车等,思路常常是:初试失败,再试成功,最后得出“失败是成功之母”或“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感想。很多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只会流水帐式的记叙生活的点点滴滴。

(五)、部分学生作文假话多。很多农村中学生没有到过城市,却描写城市居民的生活;没有到过海边,却非要描写沙滩趣事;或是挖空心思的写抢救落水儿童、孤儿历尽千辛的场面。编造现象尤为突出。

(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有轻视作文教学的倾向。他们把课文教学当成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视为“软任务”。一些教师认为,课文教学才是考试的关键,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出一点点的,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阅读教学上。作文教学往往缺乏整体设计,常常是随自己的兴趣随意命题,简单提示一下就让学生去写,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部分教师作文批改不及时,批语古板枯燥,缺乏激励,批改方式单一,仅仅只是教师批改,没有调动起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

(七)、家庭的影响。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文化水平低,或者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所以不在乎孩子的成绩是多少,对于语文成绩怎样,作文怎样根本不在乎,而留守儿童这类更是无人关心他们的写作。这样一来父母的态度,留守儿童的无人关心也就对写作兴趣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作文存在着学生基础差、阅读面窄、观察想像力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失当、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节等不足。教学方法落后、陈旧,导致了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对写作文不感兴趣。学生所走的路就越来越窄, 眼界越来越狭小,作文感觉“无米下锅”, 为了考试就不得不编造,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 。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

   二、如何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重视书写与字词积累。

曾指出,要“把消灭错别字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情来办。”叶圣陶先生在《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一文中说:“字要写得正确,一笔一划都要辨得明白,还要写的熟练。”只有写好了字,在作文中才能准确传达信息,正确表达情意。因而教师在思想上要动员学生过好语言文字关。掌握汉字,要多认,多练,多积累,多运用,多查工具书。我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1、写。让学生规规矩矩写字。每学期准备几本小作文本,语文教材中“积累”部分的字词,均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并自己查阅“注释”或工具书弄懂含义。2、找。同桌从作文中互找错别字,并商量讨论改正。3、读。农村中学早晚读课较多,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多背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并鼓励学生把积累的词语尽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很多农村中学生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总认为自己的生活远不及城市中学生那么丰富多彩,哪有什么生活素材?其实不然,诚如刘国正先生所说:“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认为面包和盐既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保藏的缘故。一旦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就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在神奇的山谷,忽然发现有数不清的宝贝。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让他们骑上神鸟飞进那神奇的山谷。”怎样引导农村中学生去“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观察农村景色。要认真观察积累素材,对待问题要有感而发,坚决做到“我手写我口”。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言。“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3、体验农村生活。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例如种玉米,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何时播种,何时锄草,施肥,收获,形成记录,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三)教法上力求创新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宽写作思路。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再者就是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其实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对学生说,课文是最好的作文,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背影》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自己的父母?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我们自己。那一期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多种效果。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应力求创新。

3、批改作文激发兴趣。(1)多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4、作文评讲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要想评讲课真正能上好,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肯定成绩”这是主流、是方向、是艺术、是科学。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评讲可这样操作: 

(1)专栏式。即用学生当次作文在教室办一个写作专栏。专栏即可以作文评讲的辅助手段,也可以作书面形式的作文评讲,如果把专栏作为作文讲的辅助手段,教师阅读作文时只需作笔记,编教案,不作批改。专栏办好后,还当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张贴的作文都了然于心。评讲时,他们既能联系自己的作文,又能联系其他同学的作文,领会透彻,印象尤深。如果把专栏作书面形式的作文评讲,张贴的作文就必须是教师认真批改过的。学生参照老师的批改阅读作文,明白得失。教师的每一处批改,都可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又可节省课堂时间,充实课余活动内容。 同时,张贴作文,能引起学生对作文内容特别是文面美普遍重视。(2)点评式。即让学生朗读作文,教师鼓励大家给予点评。朗读的作文,应按作文训练的目的的精选。比如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描写,就可选择作文中各类描写成功的范例。评讲时,作者朗读全文,大家点评其方法技巧,一文读完后,再分析文中成功的描写对全文所起的作用,这样能以读写两方面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因学生积极参与,所以印象深刻。 (3)采访式。就是让学生当记者,在作文评讲课上采访文章写得好或出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同学,以总结经验,探究问题,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作文是“手制的工艺品”。或优或劣,取决于“选料”“设计”“制造”等环节。诱导“制造者”回忆这些过程中有关得失的细节,并以此印证写作知识,不仅使被采访者的认识产生“飞跃”,对听众来说,也更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为了保证效果,教师要指导“记者”根据当次作文目标和作文中的具体内容设计好问题。例如,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恰当选材,对于选材好的同学,可问:“你写的内容是亲身经历的还是虚构的?”“你是只想到了这些内容,还是想了好多,最后才选中这一内容?”“为什么最后决定写这些呢?” (4)自夸式。即让学生在作文评讲课上介绍自己作文中的精粹部分。所谓精粹部分,是指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或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运用成功之处及遗词造句中有可取之处的只言片语。初次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把上述部分圈点出来,写上批语,让作者在评讲课上介绍,并说说当时怎样想的。此后,还可用“夸夸我的神来之笔”做评讲课题,及时地把写作中的点滴感悟介绍给同学。 

 总之,作文教学是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师者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的困惑,方能见到“柳暗花明”之景象。

文档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扬长补短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农村初中教师,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便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语文学习中,你觉得哪方面是最难的?”“作文,文言文,阅读……”各式各样的问题纷纷呈现,但是觉得写作文难的占绝大多数,初步统计竟高达80%,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常常会归责于农村生活空间狭隘、信息渠道闭塞等因素。这些因素固然存在并且制约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农村初中也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农村初中的实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